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3-31 08:40:54
导语: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爱育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表达,是教师对学生的表达,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一种展现。这不仅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更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与爱育密不可分,脱离了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残缺的教育。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爱育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使理论传播得更彻底,使课堂效果更生动。爱育既能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困境,又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力器,是不可获取的有效力量。
【关键词】爱育;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意义
古往今来,爱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就如同人类把幸福作为人生终极目标一样,任凭时光的洗礼,它们依旧闪烁着光芒,指引着人们前进。光是谈“爱”既能作诗又能著书,理解爱是爱育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长远的目标是具有爱的教育,是为了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爱育能调动人的情感,将爱育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能够使理论如沐春风,沁入人心。
一、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蕴
传统意义上的“爱育”指的是关于爱的教育,也是字面的意思。具体而言,爱育是既有爱的科学理论又富有爱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和塑造人的品格,使人懂得如何付出爱,获取爱、创造爱和享受爱,从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物质生活质量,使人得到全面发展。[1]爱育就是培育表达和实践爱的过程,只是它在不同场域下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所赋予的价值也是不同的。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内涵,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具有阶级性、辩证性、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爱是全人类的爱,仅限于人这一存在物。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性决定了爱也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与西方的寓言故事里爱的起源是不同的。西方关于爱的起源主要有两种影响较大的说法,一是《圣经•旧约》里的爱源于亚当和夏娃的寂寞,二是源于《会饮篇》里对自我完整性的追求。尽管在今天看来,确实有着一定的道理。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爱是社会意识,因此什么样的社会存在也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爱和爱育思想。这个理论就明显地将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爱”与宗教的爱、浪漫主义的爱和理性主义的爱等区分开来。正如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视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停留在感性的理论层面。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因此,爱不是感官的抽象物,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纷繁而复杂,不仅仅是停留在费尔巴哈抽象的理论领域中的关系。因此研究爱,还是要回归到社会存在中去,回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一)具有阶级性的爱。思想政治教育的爱是具有阶级性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这个问题讲得言简意赅,“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就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客观现实决定我们的思想感情。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却把这个问题弄颠倒了,说什么一切应该从“爱”出发。就说爱吧,在阶级社会里,也只有阶级的爱,但是这些同志却要追求什么超阶级的爱,抽象的爱,以及抽象的自由、抽象的真理、抽象的人性等等。”[3]在没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我们的爱只能是代表无产阶级的,还不能超越阶级,我们思想工作所做的一切还是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的。因为爱的说教在阶级社会里并不能使人们摆脱剥削和不受奴役。当然这并不是否定无阶级的爱,而是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之前仍旧需要保持阶级性的爱。(二)具有辩证性的爱。思想政治教育里的爱同马克思主义一样具有辩证性。爱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一定的能动作用,影响是正向还是负面取决于社会的引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爱亦是如此。付出爱和感受爱都对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要求,就如同你要享受艺术就必须拥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马克思指出,你跟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4]正因为如此,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人也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发生着变化。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爱,不能盲目地爱,而是具有科学方法地去传播爱和创造爱。就如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不管不顾毫无关爱,同样也不能过度宠爱溺爱。(三)具有实践性的爱。思想政治教育里的爱具有实践性,产生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社会意识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存在。爱和爱育的思想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诉求。脱离了社会实践,一切关于爱的思想都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真切地感受爱和付出爱。马克思在中学论文中就深刻地将职业的选择同人类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生活的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我们的幸福属于千千万万人。[5]马克思正是有着为全人类谋幸福的爱,才促使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爱不是挂在嘴上的甜言蜜语,而是在实践中创造爱,在奋斗中实现幸福。
二、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参加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实践活动。而爱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理论,它贯穿教育学始终,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爱育贯穿整个教育始终并在一定程度上爱育凌驾于教育其他各个方面之上,但它又无时无刻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爱育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教育对象到目标都体现了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爱拉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距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和对象都是人,想要实现教育目标和政治影响就离不开有说服力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最初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份工作,今天依旧如此。而爱则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力量。就如同同志一样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群众,才能团结群众。只有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思考,去了解他,这才是爱的起点。爱育能让教育者去了解受教育者,能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能够亲近人,了解人,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爱能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全身心地去研究人的思想状态,受什么因素影响,在社会关键时期应该避免哪些问题,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爱育里体现为爱世界、爱生活、爱社会、爱自我和他人。爱育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快地进入人的精神世界,让人们在情感和理论的教育下更快地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爱育让理论传播得更彻底。从目标和任务来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除此之外,还有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因为人的思想观念是随着社会存在而发生变化的,而爱是永恒的,用爱将科学的理论传授,才能真正进学生的头脑,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都或多或少地被学生评论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不少学生认为理论传播太枯燥,上课几乎很难听进去。爱育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爱会使人调动自己的情感力量,这种内在的力量会使人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能够以个人的方式对其内容加以吸收理解和掌握。爱育让理论的传播更接地气,更彻底。(三)爱育让课程效果更生动。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能够调节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够加深两者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当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行为来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时,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就确立了,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将自己的行为同教育者的行为进行对比,会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会在因受教育者的改变受到激励,在教学中会投入更多的激情和精力,从而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以爱为原动力的教学,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太差。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往往会因为爱而变得亲近,变得能彼此信任。爱育在教育主客体双向互动下得到升华,思想政治教育也会伴随着爱育,将理论真正内化为人的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准则、一种责任和一种习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变得不那么冷漠,社会就多了一些创造温暖的人。
三、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
爱育主要包括了爱人、爱自然、爱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三个内容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爱育不仅仅情感的培养,更是对人行为的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培育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一)爱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中的选择。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当前面临着许多困境,比如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者的素质良莠不齐等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不重视爱育,对爱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爱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识不清。正是因为如此,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较少,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育目的的迷失,人际关系的淡漠,甚至产生一些导致社会不稳定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特殊的,它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是具体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政策话语,思想的传达。将一个数学公式或化学原理讲明白只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的,但思想政治教育不行,许多方法和道理都是需要历史实践去验证,教学过程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表达这些理论思想的时候,如何避免陷入理论脱离实践的困境,就要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二)爱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力器。爱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当着助力器的作用,能给人以强大的动力,推动着人奋发前进。爱育就像起跑线上的助跑器,撑跳高时的支撑点,能让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以更好的成绩越过障碍,抵达终点。爱育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种职业道德。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爱育是一种学习方法和体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三观的路径,是实现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能力。爱是人在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认识爱,理解爱,表达爱,实践爱等能力,而这些都会使我们的社会和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当然,爱育也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更多的是一种使教育目标和内容能更好实现的方法。爱育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更凸显,能够培养更多为社会做出贡献,找到自己人生价值所在的人才。(三)爱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备素质。爱既是每位教育者理应具有的素质,更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爱育的重要意义。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前提条件离不开教育者本身的素质,首先教育者得具备爱的能力,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爱,表达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自己充满爱的能力时才能将科学的理论与爱育相结合,才能使理论传播得更彻底,使课堂效果更生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只有让思想政治教育者散发着爱的光芒,爱育才能温暖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实施爱育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作为爱的付出者,同样也可以是爱的享受者,这份爱来源于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和肯定。
四、结语
爱育在任何教育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意义更是值得肯定。当然爱育并不能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所有的方法,但在情感上却是独一无二的。两者都不能互相替代,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不能离开爱,爱在教育工作中是最有效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发挥爱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要使受教育者在教育中感受和享受爱,并且学会付出爱和创造爱。在爱的氛围中塑造人高尚的品格。教育方法是多样的,但必须要保持其本质必须是爱。爱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但却是最有效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崔德华.爱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7.
[3]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2.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4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460.
作者:郑秋菊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运筹学教学现状思考
- 下一篇:疫情下德育课程运行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