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元文化下学校道德教育
时间:2022-02-25 11:34:03
导语:浅析多元文化下学校道德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多元文化的产生、发展及传播一方面丰富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促进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诸如德育内容的两难、主流道德价值的淡化、道德相对主义的出现等问题,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应更新德育理念、突出德育重点、明确德育内容,使学校道德教育更具实效性、针对性,符合社会发展进程。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道德;道德教育
一、多元文化的产生、发展及传播
(一)多元文化的产生。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多元文化这一概念就已出现,而在20世纪中叶以后,其影响力逐步增大,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引发人们的关注[1]。多元文化指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共同体中同时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文化,它们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各具特征,是不同群体之间伦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日常行为处事上的差别。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多元”不仅仅指表面意义、表现形式上的文化差异,如不同的语言文字符号、各异的饮食习惯、独特的服饰穿着等,更指的是文化的深层内容,如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思维倾向、精神追求的多样性、差异性。(二)多元文化的发展及传播。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兴起,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首先,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普遍交往推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在早期的人类社会,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交往程度不够,文化基本上是以各自孤立的状态产生、存在的,人们按照各自的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生活。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2]”。不同族群、不同国家的文化逐渐被了解认识,多元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各国更大程度和更深范围的进行交流交往,曾经的传播藩篱被打破,不同文化之间出现了互相交流乃至融合的趋势,从而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的学说中曾提到:“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受到同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纵深发展所带来的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经济成分、利益主体日趋多样化,人们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形成的各不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进一步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发展,现代通信设备的广泛使用,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被打破,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来源不同、内容丰富的信息。由此,在现代传媒工具的推进下,人们不断地认识、了解到了多样的文化。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多元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对不同民族、各个国家优秀多元文化的吸收借鉴是进行道德教育的现实资源,这些多元文化充盈了人类的智慧宝库,既能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又能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促进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此外,多元的文化赋予学生更为宽广的视野,更为丰富的思想,为学生展现多样的选择范围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除却多元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学校道德教育的两难。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的道德教育面临两难的困境:是将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排除在学校德育内容之外,只进行主流单一的道德教育还是更新学校道德教育观念,以多样性的价值取向取代同一性的价值取向?如果学校只对单一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教育,虽然它的教育内容很明确,但是这种情况却既忽视了多元文化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情况,又忽视了受教育者想要对多元文化进行了解认识这一客观现实需求,可能会引起学校道德教育与多元文化的矛盾冲突。如果吸收接纳多元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取向、价值观念,便失去了统一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标准,可能又会引起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矛盾与迷失。当教育学生遭遇困难要挺身而出时,学生可能说“生命第一”,“最重要的是确保自己的个人安危”;当教育学生要以集体利益为先时,学生可能会从个人至上、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说“捍卫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重要”。由此可见,多元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冲突与矛盾使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该教“什么”价值?教“谁”的价值[4]?(二)社会主流道德价值的淡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本质与核心。在传统社会中,我们奉行的是主流单一的文化,在此条件之下学校道德教育也实施单一的文化原则,向人们传递单一的价值取向,并且社会的主流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是与我国单一的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元的文化动摇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与道德观念,冲击了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此外,不同的文化背后蕴藏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代表着不同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当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时,可能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社会阅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的青少年来说,在还没有形成稳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时,面对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可能会遭受腐朽文化的冲击与诱惑,对新鲜事物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使其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怀疑与否定,更有甚者可能会产生信仰危机进而出现道德危机等情况。比如西方思潮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取向的出现正在不断地冲击我国传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主流价值观念,使我国主流价值取向不断被淡化。(三)道德相对主义的出现。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国家的基本国情造就了文化内容的多元化与差异性,在不同话语背景下,各文化道德理念似乎都有其内在合理性,在这一逻辑下,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树立了多元的价值评判标准。然而这一情况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社会生活缺少一个客观权威的价值评判标准,进而陷入道德相对主义的陷阱。道德相对主义指的世界上没有普遍的道德原则,不同的人或不同的社会都有各自不同的道德价值或信条,不存在绝对的道德权威,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对的[5]。道德相对主义认为没有普遍而统一的判断标准来评价伦理道德,其代表性观点有“道德无所谓对与错”、“每个人的价值判断都同样是正确的”、“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对的”等。这种思想,完全否认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存在意义。当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缺乏主流权威的价值评价标准时,当是与非、黑与白、美与丑、善与恶的划分界限越来越模糊时,可能就会出现道德无序和混乱这一严重情况。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对策
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可在学校德育理念、德育重点与德育内容几方面进行更新完善,以满足多元文化对学校德育的要求。(一)更新德育理念:民主、开放德育理念的生成。在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教授符合主流文化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以一套一成不变的、规范化的价值观念去引导学生的言行举止与思想观念,从而使学生形成符合主流文化思想的道德品质。而对于与之相悖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回避或者不提及的态度。但如今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了,这种教育方式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的不满质疑甚至逆反心理。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应倡导一种民主开放的德育观念:充分利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对各种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充分了解、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形成符合个人发展或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全成熟的道德选择判断能力,其道德观念的形成不能完全依托于学生自主的选择,这种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一定的积极引导上的,并不是任由学生在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中沉浮、迷失。(二)突出德育重点:道德选择、判断能力的培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存在着五花八门、迥然不同的文化形态,教师们没有办法帮学生一一判别、向学生解释孰是孰非;同样,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形式也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法”就是旨在培养儿童的道德认知与选择能力。教师不再简单的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在道德冲突中让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分析面临的复杂道德问题,学会用自己的理智判断问题并做出决策。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不再是教学生遵从哪一价值取向,而是要教育学生判断选择的能力,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评价标准与是非观念,一方面要具备判断他人道德行为、道德观念的能力。(三)明确德育内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若是缺乏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来引领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那么人们将极易落入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使人们出现价值取向的迷失。因此,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元的价值导向,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我们应加强社会主流文化的教育与宣传,践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防止西方社会思潮中部分文化思想的侵蚀。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客观存在的其他外来文化、非主流文化等多元文化内容,我们也不应简单回避或一味排斥摈弃,而应该用宽容、理解的态度去了解接受,承认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并尊重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对于其他优秀的文化,在与社会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不对立冲突的前提下,也应进行学习借鉴,从而形成文化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5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4]冯建军,提秀雷.多元价值时代需要怎样的道德教育[J]人民教育,2009(11):2-5
[5]程红艳.道德相对主义时代的公民道德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5(8)20-27
作者:陈宣汝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方向探析
-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