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车工课教学德育路径探索

时间:2022-11-20 03:52:56

导语:中职车工课教学德育路径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职车工课教学德育路径探索

摘要:挖掘专业技能课德育因素,根据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将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把握中职车工课程特点,结合课堂教学、车间实训和技能考核实际,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尚,笔者对中职车工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车工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车工教学;德育路径

新时代对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1](职成司函〔2019〕61号)明确要求,专业技能课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笔者长期从事中职机械加工制造类相关专业车工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把握专业特点,并依托教学实际,在教学相长中尝试探索德育与车工教学有机融合的德育新路径。

1把握专业特点,树立立德树人育人意识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普通车工车削技术是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等机械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必修课。以《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为例,其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各类机械制造企业,培养在机械加工生产,服务一线工作及从事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营销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教师既是知识传授的传授者,又是技能训练的教练员,还是职业品质的塑造者。教师充分研读专业教学标准,掌握技能操作的要领,锤炼职业的品质,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体现,也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不同专业有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上,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遵纪守规意识,具有企业主人翁意识等职业素养;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悉普通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能读识零件加工工艺文件,会编制车削加工工艺规程,会选用刃磨刀具,会选用合适的夹具和切削用量,会操作车床对典型零件进行加工,并学会使用量具对工件进行检测。教师需要根据专业的特点,结合课程的要求,提升自身在课程教学中的立德树人育人意识,为德育在技能课中的渗透给养思想的保障。

2依托教学实际,提炼课程育人德育元素

在掌握专业特点,树立立德树人育人意识的基础上,还得把德育与车工课程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依托中职车工教学实际对车工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提炼,有助于将德育内容更好渗透到教学中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把德育内容界定为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等七个层面。当前中职车工的教学,无论是采用项目教学法,还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过程大致分为课堂(理论)教学、车间(技能)实训和技能考核三个环节。尽管德育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交叉,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其不同的德育渗透重点,每个德育渗透点又包含不同的德育元素。如表1所示。理论课教学环节中,德育渗透的重点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元素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生涯的德育元素包括职业精神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车间实训教学环节中,德育渗透的重点体现在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方面。中国精神教育的德育元素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的德育元素包括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和生命安全、环境保护等。法治知识教育的德育元素包括法治知识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及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以法制知识的德育元素为例,车工实训课教学中,学生要熟悉和遵守安全法律、法规,进入车间遵守车间管理制度,操作车床、砂轮机等遵守操作规范,使用量具、刀具要注意安全事项等。在实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把法制教育、规章制度和纪律教育渗透其中。技能考核教学环节,德育渗透的重点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元素是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的德育元素是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比如,技能实测考核中的沉着应战,面对考核失利时的自我调节,讲得都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智能制造、工匠精神及当前国家“1+X”制度教育,讲得就是时事政策方面的问题。

3注重教学相长,探索德技并修德育路径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中职德育,对于专业课而言,道德的完善比操作技能的娴熟和职业训练的达标更重要。德育内容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或者是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就是要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做的“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的教化作用。因此,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将德育与车工教学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融合,必须注重教学相长,在德技并修实践中探索德育化人新路径。笔者认为可从下列几方面进行。3.1塑造高尚师德,引领学生成长。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就是教师的“道”,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作为“传道者”,教师只有自己有理想、有信仰,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点燃学生的理想,用自己的信仰去引领学生的信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的率先垂范,是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这种自身的形象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会对激励、引导学生健康[3]。3.2挖掘教材潜力,拓宽学生思维深入研究。《车工》教材,不难发现其中潜在诸多的德育因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就是德育渗透要点之一。如车削用量三要素的选择,在利用硬质合金刀对零件进行粗车时,需要选择低的转速,大背吃刀量和较大进给量;而在对零件进行精车时,需要选择高的转速,小背吃刀量和小进给量。又比如,车削加工中产生的积屑瘤,一方面积屑瘤能保护刀尖,增加刀尖强度,适用于粗加工,而另一方面积屑瘤影响刀具性能,增大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和降低尺寸精度,不利于精加工。这两组知识,属于理想信念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范畴,印证了“事物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唯物辩证法观点,能有效拓宽学生思维。3.3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生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受限于生源素质,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必须立足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中职车工课,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不仅要适合学生“学”,还要适合学生“做”。根据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理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无论是“教学做合一”,还是“做学教合一”,其实质都应该结合教学条件、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共同学习,丰富体验,进而实现教学目标。3.4夯实习惯养成,提升学生品质。中职生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车工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学习用具要齐备,工具量具要有序,仪容仪表要得体,上课听讲要认真,车床实操要规范等,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师用心渗透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养成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4]。3.5培育工匠精神,助力学生成才。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车工课教学是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需求,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车工理论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熟悉自己的专业,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的热情,励志学好知识技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车工实训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精湛技艺的追求,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体会、践行工匠精神助力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梦想。

作者:魏德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