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05 09:03:41
导语: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改变,高中院校不再只专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方面加以重视。因此,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大德育方面的教育,以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针对高中化学学科,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媒介的增多,大量信息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其中有许多不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教育方面提高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
一、高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印证得出的结论,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到其中的科学道理。德育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学习效果。(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端正价值观,本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去客观、科学地看待事物,并且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提高我国公民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勇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所占比例较高,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科学道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鼓励,让学生在失败与成功之间,养成坚韧的品格,并且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中的知识点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加扎实,最终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探索的勇气。
二、高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人文教育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师可引入我国化学方面专家的名人事迹,以激发学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化学理想,找到人生目标。在教学中可结合现实生活,将化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科学认知,进而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环境,帮助他人优化生活。如在讲述氯化钠的知识时,可加入生活常识,生活中的食盐,其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由此给学生设置氯化钠能不能在出现火灾时进行灭火的问题,之后通过讲述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了解其灭火的原理。这类教学有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利用到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中遇见的问题。(二)兴趣教育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可根据课堂中讲述的不同化学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比如在对氢、氮的知识讲解时,可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的多样性,并且引入这些元素的实际用途,以及氢、氮的各种化学反应。通过生活中常见事物,加深学生对这些元素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现在游乐园贩卖的气球都使用氢气,氢气为什么可以作为新型的绿色能源,是什么制约了氢气这一绿色能源的发展。将化学知识引入日常生活,并用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将学生从书本中脱离出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发现其中的化学原理,进而养成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发现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三)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教师可加入对环境方面的教育,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了解目前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能源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可让学生了解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会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其中的化学现象有哪些,进而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四)多媒体教学加深对化学科学的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结合现有的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因为化学科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并且化学学科的本质是微观的,只有学生了解了其微观本质,才能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单纯通过课本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其复杂的化学结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动态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化学相关的知识。
综上所述,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树立人生理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让学生养成勇于探索、不惧失败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谭秋萍.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创新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
[2]寿业青,孙洪旭.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3]杨黎鸣,李晓光.探析高中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4).
作者:刘宁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
- 上一篇: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 下一篇:体育教学德育导向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