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在创新高校德育的作用
时间:2022-07-09 03:35:38
导语:中医文化在创新高校德育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医药院校担负着培养白衣天使和中医药发展与传承的责任,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重点论述了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创新高校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文化作用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中医文化;高校;德育工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如何挖掘并充分发挥好传统中医文化资源的价值,结合实际改革创新、进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中医药院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重视中医文化的医学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及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1]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医药院校德育工作的意义与现状
1.1意义。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中医学与文化紧密相融,医文无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天然产物,有着自身的理论根基和发展轨迹。开展中医文化研究的要义仍在于中医学的解读、阐释和发展,在于提高中医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2]分析当前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突出,药价畸高、制售假药、医药市场商业贿赂严重等问题,固然有体制机制弊端以及投入不足等深层次原因,但不可回避的是一些药企、医院急功近利、追求利益最大化,个别医药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和操守。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对医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尤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医药人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尤为重要。1.2现状。医科院校历来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改进学生德育,为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医药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2.1观念滞后。认为德育就是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只要按部就班地上好思政理论课、做好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就行。还有人认为,德育固然重要,但比较“虚”,不值得大投入、花大力气,只要思政理论课教师、团学干部维持着即可。1.2.2目标空泛。德育目标一味追求高大全、喊口号,忽视学生的成长规律、情感体验和个体发展的差异。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不接地气,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1.2.3知行脱节。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把德育理解为师生简单的知识教学过程,学生因一味被动接受,缺乏参与的自觉与热情,难以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有的把德育简单理解为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校园文化活动、党团组织生活、辅导员班主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仅满足于开设课程或搞活动,不注重针对性、实效性。
2中医文化的德育观及应用
医德教育被古代医家列为教育之首。[3]中医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4],学习、借鉴、挖掘并充分发挥中医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对于中医药高等院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2.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临床上要通过“四诊”(望、闻、问、切),采取因地适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手段,既重视“病”,更重视“证”。而应用在学生德育中,就是积极打造具有浓厚中医文化和道德教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以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德育作用,滋养学生中医思维。2.2中医“大医精诚”的伦理观,契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中医十分重视医德,把德作为立业、立身之本。这不仅体现在历代中医名家的言行上,而且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如崇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理想,坚持“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信念;倡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思想;守护“医贵乎精,仁术济世”的精神;恪守“贵义贱利,自正己德”的准则。传统中医医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我们中医药院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最鲜活、最直接、最有效的内容。把传统中医医德纳入学生德育内容,能够使学校德育有机融入学生专业教育中,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2.3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黄帝内经》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理念对于我们做好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求我们要全面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尤其要准确掌握五类特殊学生(经济有困难、学业有压力、心理有困惑、行为有过错、身体有残障)的动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贴近学生,及时给予必要帮扶、教育和引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4传统中医强调“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要求我们重视发挥名师名家的引领示范作用上古以降,尽管也存在官学,但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是师徒传承。徒弟跟随师傅不仅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治疗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耳濡目染、在熏陶中传承师傅的崇高医德和为人之道。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体系与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工协同育人的功效,尤其是要努力把中医师承教育的传统精髓,与现代院校中医教育相结合,发挥名医名师专家的引领作用。不但通过课堂、实验室、跟师等途径言传身教,还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等途径,让名师名医名家风范,影响更多的莘莘学子,熔铸到他们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之中,成长为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3中医药文化在创新云南中医药大学德育中的探索和实践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已然成为民族基因。中医学是科学和人文水乳交融的知识体系”。[5]几千年来中医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大学在逐步深化中医文化对于现代德育借鉴价值的认识基础上,自觉把中医文化体系、核心价值有机融入学校学生德育,积极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文化德育工作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3.1挖掘中医文化内涵,凝练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3.1.1编辑出版校史、建设校史馆,构筑云中人精神家园学校历届党委高度重视编辑出版校史,把历代云中名医名家事迹收进校史;编辑出版学校大事记,详细记载学校改革发展点滴进步;建设具有风格、能充分体现中医文化理念校史馆,集中展示了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成就、历代师生风采、名师风范。把校史校情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必修课,让学生从进校开始,接受云中精神和中医药文化熏陶感染。3.1.2确定校训、校徽、校风等,确定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多年来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校内外广泛征集,通过师生投票、专家论证、教职代会审议确定了体现学校办学历程、蕴含中医药文化精髓、独具特色的校训(崇德和合、博学敦行)、校徽、校风(树人求真传大医精诚,授业从严承岐黄仁术)、教风(务实、进取、严谨、创新)和学风(乐学、勤学、自主、合作)。得到师生热烈响应和广泛认同,对于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归宿感具有重要意义。3.2融中医文化于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3.2.1以中医药文化理念融入校园建筑文化云南中医药大学抓住呈贡新校区的整体设计建设契机,以传承中医历史文化,注重地域特点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切入点,选取“秦砖汉瓦、汉唐风格、天圆地方”的特征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元素,采用“柔、透、秀”的建筑理念,通过“连廊、楼、亭、榭、景”衔接联系各建筑单体,建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整体协同、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在校园布局和文化特征上,五行广场与翰墨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校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核心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传承;在校园的人工湖(“上池”)中,建设了湖中葫芦岛,寓意传统中医“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医鉴楼”屋顶装饰飘板酷似“博士帽檐”,寓意这片杏林沃土孕育后学才俊,培养更多的国医大师。呈贡校区的设计和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整体协调、融会贯通的思想体系,力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指出,云南中医药大学呈贡校区的建设理念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具有示范意义。3.2.2以中医药文化符号为楼宇、道路、景观命名通过广泛征集和师生民主酝酿,最终呈贡校区楼宇、道路、景观以兰茂、佩衡、歧伯、华佗、扁鹊、仲景、崇德、博学、敦行、精诚等命名,既体现中医药文化,又体现云南区域特色和云中半个世纪的办学沉淀。3.2.3构建八廉平台,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云南中医药大学按照中医文化核心理念,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八廉平台”:一是按照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原则搭建“机制保廉平台”,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用“红绿灯”有效约束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二是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理念搭建“课堂讲廉平台”,通过思政理论课主渠道,坚持学习制度,坚定师生员工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三是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心态搭建“读书思廉平台”,通过开展“清风做伴、读书思廉”主题活动,引导师生员工将廉洁文化理念根植于内心,见诸于行动;四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的养生理念搭建“活动促廉平台”,通过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倡导寓教于乐,心情愉悦,清廉生活,敬业乐群;五是以“精诚为本”“兼容为怀”的理念搭建“典型导廉平台”,广泛开展学习“杨善洲、高德荣先进事迹”活动,推荐评选勤政廉政先进个人、道德模范,营造了“学典型、赶先进、创佳绩”的良好氛围;六是以“昭源质本、与时偕进”的理念搭建“网络传廉平台”,在校园网站上开设“廉政文化进校园”专题窗口,将“网络传廉平台”打造成师生员工学习和交流的园地;七是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治学态度搭建“研究倡廉平台”,鼓励师生应用新思维、新方法、新科技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八是以“执中致和”的思想搭建“文化兴廉平台”,充分展现中医文化“大医精诚”和“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追求人体内外阴阳平衡、达到中正和谐的境界。通过营造风清气正校园氛围,发挥“春风化雨筑防线,润物无声倡廉政”的文化正能量。3.3注重经典学习,强化中医思维践行大医精诚。为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云南中医药大学在专业课程中一贯注重中医各家学说、云南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名家介绍、四大经典与临床应用、古典诗词与中医学课程及内容的教学。2013年起在全校学生中精心组织实施“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活动。通过有奖征文、手绘经络、手绘本草、经典诵读、知识竞答、名师导读、论坛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到经典、走进经典、品味经典,去感受传统中医药独特的生命科学与生命哲学之意蕴,提高传统文化的领悟和认知能力。3.4实施本科生德育答辩,以制度规范德育工作。本科生德育论文答辩是云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一张名片,从201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重要成果。3.4.1制度规范确保德育工作由虚变实云南中医药大学明确规定德育答辩不合格者不予以毕业,较好地解决现有毕业鉴定简单化、同质化的缺陷,构建了积极有效的学生毕业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通过答辩,可全面深入地掌握毕业生思想现状、成长轨迹,进而为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充实毕业教育内容,有效疏导离校前的各种不良情绪,确保学生带着“正能量”走向社会。3.4.2有效检验德育成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本科生德育答辩不但有效引导和规范学生毕业前静心思考,总结得失,寻找差距,展望未来,完善自我,也系统地检验了学习思政教育和德育成效。近45%的教职员工通过参与了指导答辩过程,师生彼此互相影响,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书育人的格局。3.4.3增强了毕业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总结答辩,学生提升了思想认识,强化了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观,不少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更加理性务实,主动到边疆、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
4云南中医药大学成功探索和实践带来的启示
4.1增强中医文化自信,助推德育创新。中医虽然做的是关乎人命的事业,但它有足够的自信处理和其他文化的关系(包括佛、儒、道在内)。[6]指出:“抛弃传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增强中医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中医文化的德育价值,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中医文化资源条件,并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创新医药院校德育工作,彰显特色优势,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4.2注重顶层设计,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德育工作涉及面广,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校内各部门形成共识,注重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相应投入,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系统规划分步实施,要以点带面,逐年推进,注意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及时固化制度,只有坚持不懈,锐意创新,才能精心打造特色品牌。4.3继承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融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关键是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任务,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参考文献
[1]吕梅军.论中医药高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王明强.中医文化自觉的历史演进与当下新特点、新趋势[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11-15.
[3]周黎.论中医院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4]黄爱明,马维平,陈文,赵静.中医文化在中医专业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146-147.
[5]王雷,付修远,成功,郑晓红,秦蕾.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调查与分析[J].中医杂志,2013,54(13):1098-1102.
[6]郑学农.认识中医文化三特点[N].中国中医药报,2011-6-8(003).
作者:李启勇 陈守聪 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
- 上一篇:分析网络视域德育工作的策略
- 下一篇: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