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生网络德育路径研究
时间:2022-06-03 11:20:08
导语:农村中学学生网络德育路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网络日益成为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日益突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将从教师自身的网络素养、网络道德培育体系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对中学更好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规避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网络道德素养培育体系
1.1设置恰当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要想充分发挥学校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达到网络道德教育的理想目标和效果,学校必须要有明确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美德教育、网络法律法规教育以及网络道德规范教育三个方面。学校可以根据网络道德内容的这三个方面,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既要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又要进行网络道德规范及网络法律规范的教育。1.2设置专门的网络道德素养培育课程。学校必须设置正式的网络道德培育课程,我国中学的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明显滞后于国外的一些国家,在西方,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其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例如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开设了大量的网络伦理道德课程。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道德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各中学应该及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建设一套符合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使传统的道德教育随着时代与时俱进,使新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更具中国特色。
2设立专门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
2.1提升教师的网络知识与专业技能。第一,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要能够灵活的应用各种工具以及网络软件;利用自己在网上所掌握的网络信息,近距离和学生交流探讨,及时掌握和了解当代学生在网络实践中所产生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新变化与新动态,这样才能在网络道德的教学实践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增强其网络安全意识、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第二,对从事网络道德教育的老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具备应有的网络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考核发现与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逐步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2.2增强教师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学校需要建立一支既能熟练地掌握网络知识与技能,又能在思想和网络道德上有着较高修养的师资队伍。第一,高校应该按照严格的要求筛选网络德育工作者,不仅对教师的网络知识等专业技能有着硬性要求,而且必须要对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严格把关。让老师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其较高的网络道德素养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第二,对教师的网络道德素养进行定期考核,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理性评价,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不符合网络德育工作者条件的老师予以惩罚或开除,及时奖励优秀的网络德育工作者。2.3更新教师的网络道德教学方法。当代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再局限于现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适应网络技术的新特性,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来优化教学手段,使当代的网络道德教育与时俱进。教师要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和工具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与枯燥。
3优化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
3.1以大众传媒为工具,加强网络舆论导向。“网络舆论就是公众(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社会舆论氛围、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所以应该积极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引领作用,积极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网络上的社会热点话题,学校可以在网络德育网站、贴吧、微信平台上,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理性看待网络舆论,不要随波逐流。3.2以校级活动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既应该在追求与时俱进的同时,又能将传统美德融入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中,通过举办一系列优秀历史名人的纪念日活动,以交流会或者影视展览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理念传承下去。积极鼓励或者组织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旧址或博物馆、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3.3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局域网的管控。净化学生的上网空间,加强对校园局域网的监管,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在网上构筑“防火墙”,自动过滤和封堵各类网络垃圾信息,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和健康、安全与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同时,对于网站的注册登录采取实名认证的制度,让学生为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负责,以外在约束机制,再通过培育和提升其内在的网络道德素养,从主客观方面规避不良网络信息对中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从而减少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参考文献
[1]张晓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民主与法制时报,2018.22.
[2]曾长秋.以“互联网+”促进学校德育变革[J].中国德育,2015(15):22.
[3]渠彦超.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12):79-82.
作者:陈嘉丽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 上一篇:严寒地区混凝土砌块建筑工程施工研究
-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时代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