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微探

时间:2022-06-02 09:16:27

导语: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微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微探

摘要: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是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实践”三个阶段和“设定主题、搜集资料、分享交流、形成报告、总结提升、实践升华”六个步骤紧密结合的过程,以此来真正的做到将德育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德育过程与德育课堂相结合、知识分享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进而为学生搭建德育提升的平台,真正发挥德育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

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中职学校就是要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自然而然的肩负起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职学生的重任,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创设高效德育课堂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这一任务目标,对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进而更好的实现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是德育课程始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解析

中职德育课程“三阶段六步骤”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德育素养培养顺序为依据,将德育课程分成“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实践”三个阶段和“设定主题、搜集资料、分享交流、形成报告、总结提升、实践升华”六个步骤,目的在于真正的做到将德育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德育过程与德育课堂相结合、知识分享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进而为学生搭建素养提升的平台,真正发挥德育的主阵地作用。(一)“三阶段”的主要内容。“三阶段”指的是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学习阶段和课下实践阶段,三个阶段的设置确保了德育课程的高效性,更好的结合了学生的成长过程,构筑起了学生道德成长的阶梯。1.课前准备阶段。课前准备阶段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学生上课之前,包括设定主题、搜集资料两个步骤。教师会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学习主题,提示学习方法,确定学习步骤,要求最终呈现形式,并告知具体评价方式。课前准备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同时,这个阶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清楚知识的认知过程、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程学习的兴趣。2.课中学习阶段。课中学习阶段是发生在课堂过程中,包括分享交流、形成报告、总结提升三个步骤。这个阶段是由每个小组的组长结合的主题和组内成员实际搜集的材料,按照教师要求的最终呈现形式,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和解说,并结合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二次信息的重新整理,进而形成书面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完成该知识点的梳理工作,并对该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重点在于对学习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方法的指导。通过这一阶段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整理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谨慎、谦虚、公平、宽容的良好品格。3.课后实践阶段。课后实践阶段主要指的是实践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形成的道德领悟落实到生活实践中,确实做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方向的转变,实现德育由外化向内化过程的过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最终实现德育课程的教育目的。这一阶段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抽查跟踪访谈以及小组组长的及时督促。在课后实践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真正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对自我的自我管理、自我德育以及自我教育,这是“三阶段六步骤”德育课程教育新模式的关键环节。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学习阶段和课后实践阶段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彼此缺一不可、无法替代,通过将每个阶段制定的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形成阶梯,并自成一个学习单元,完成每一个学习单元后又将接受新的主题,如此循环往复帮助学生实现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习惯的逐渐培养,最终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二)“六步骤”的主要内容。1.设定主题。教师在授课前结合教学大纲和授课标准中的授课三维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基础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确定德育课程的教学主题。这些教学主题的确定要严格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职业和贴近社会,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2.搜集资料。小组内的每位学生利用教材、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手段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进行信息的搜集,在搜集过程中要注意查证资料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通过个人搜集和小组信息汇总两个环节,完成搜集资料的步骤。组长将作为这个环节的评价者根据成员的参与度和信息贡献度对每个组员进行打分,帮助学生学会和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3.分享交流。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长作为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资料搜集结果,分享可以采用PPT、微视频或WORD文档等方式。在资料分享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和质疑,汇报小组要进行答疑和解释,教师将记录展现过程,并以过程中学习小组的临场表现力为依据对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完成相应的评价解释工作。这个步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及时应对能力、提升学生的展示自我的意识,还有利于形成学生团结互助、勇敢质疑的品格。4.形成报告。在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由各组的组长将汇报材料和质疑内容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书面报告。这个步骤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整理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总结提升。教师将每个小组形成的总结报告公布展示,梳理、整合出该主题的具体知识要点、能力发展以及学生的品格培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对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和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这个阶段不仅要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发展需求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后期的道德提升奠定基础。6.实践升华。这是“三阶段六步骤”中的实践阶段,也是发展提升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道德水平从道德认知阶段过渡到道德习惯阶段,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管理,构成学生道德自觉的关键。

二、“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一)以小组化学习方式为基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三步骤六阶段”需要教师将授课班级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3-5人,要求是:积极的学生和相对不太积极的学生要平均分开,选定组内协调、组织、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确立起由教师、组长和组员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进而完成学习任务。“三步骤六阶段”教学模式需要明确组长的职责应包括以下方面:结合教学主题,根据组员特长完成组内分工,并结合组员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信息的汇总,并做好课堂上的汇报工作;做好教师与组员之间沟通的工作;记录组员的特长和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教学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做好组内成员的过程评价记录。“三步骤六阶段”教学模式同时也需要明确组员的职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学习任务,记录课堂有效信息,为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奠定基础;接受组长的安排,为团队的共同学习任务贡献自己的智慧。“三步骤六阶段”教学模式对于小组中组长和组员的分工和职责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要求德育课堂的小组教学的有效性。(二)以模块化教学内容为前提,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社会的道德要求将教材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其系统化、模块化,确保其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便于“三步骤六阶段”教学模式的展开,实现学生德育素养提升的目的。(三)以增值性评价方式为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增值性评价是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引导学校多元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看学生的进步。“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认真观察每位学生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发展特点,积极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日常进步,不断提升学生在道德培养过程中的认知和能力水平,通过关注学生在学习成绩的变化和在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实践力方面的成长以及学生在品格优势发展、小组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提升,实现在德育课堂中培养学生道德自觉的德育目标。

三、“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以及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提出之后,更为重要的是要放到中职德育教育的课堂中进行实践,接受时间的检验。中职德育课包括四门基本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根据学校课程设置以及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规律,我们最终选择在学生入学之初的第一门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展开。到目前为止,“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已经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实施,无论是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提升了学习意识,更新了学习理念,调整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了从专业技能到道德素养的综合提升,并且在每学期期末班级课堂都会组织“我在成长”为主题的总结活动,通过学期总结,每位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形成了解和认知,逐步确立起热情积极的德育课堂教学氛围。德育课堂是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枯燥的德育理念通过实践落实到学生心中,否则一切都将会成为一纸空谈。我们通过“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运行和实施,通过对其理论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普遍性的实施方法和实践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做到举一反三,将“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全面铺开运用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三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正是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不仅体现出了教师眼中将德育课堂视作学生生命成长场所的教育理念,更加帮助学生完成了从行动体验到感受成长的全过程,从而确保了德育课堂的高效高质。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乔伊斯,等著.教学模式(第八版)[M].兰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彼格斯,科利斯,著.学习质量评价[M].高凌飚,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白国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视角下的中职德育课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5]丁哲学,路艳娇,刘彦,王冰.中职职业学校德育现状调查研究———以黑龙江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3).

[6]胡馨心.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探析[J].现代德育,2017,(12).

作者:吴雪莹 单位: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