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德育课常态化研究
时间:2022-03-15 09:08:16
导语:职校德育课常态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科技进步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提出新要求,德育课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信息化手段在德育课中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枯燥无趣的德育课堂,有益之处显而易见。信息化在德育课堂中的常态化很有必要。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生;德育课堂
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时代的进步决定着道德定义的自我修复、不断完善,因而道德具有历史性、时代性。与此同时,道德衍生出的道德教育成为所处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应运而生,顺应社会主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信息化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的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问题错综复杂,道德教育备受考验。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大批技能人才的使命,学生的道德素质备受关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职校德育课堂有必要修正不当的教学方法,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使之常态化。
一、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等媒介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根据职业院校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教育部开展的一年一度的信息化教学大赛掀起阵阵浪潮。“信息化热”的背后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重新审视,是对现代科技手段融入课堂的深刻反思,但当前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1.片面的把多媒体教学理解为信息化教学实际上,课件制作、音乐播放、视频剪辑等多媒体手段只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教学手段应该是依据网路、科技等多种资源,在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体验,收获学习成果的多元化教学手段。2.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教师“偶尔”展示自己的特殊工具区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堂,信息化手段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但迫于使用信息化手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使用烦琐、操作不当、技术欠佳、课堂过于活跃等,部分教师仅在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忽视一以贯之的常规课堂中的运用,使信息化手段成为束之高阁的比赛武器。3.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毫无意义多数教师倡导为学生提供简洁、直观的课程框架,如教学重难点、课程目标的达成。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明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要点。有人质疑,“翻转课堂”“玩转课堂”过多采用信息化元素,忽略知识本身的学习。然而,信息化教学并不是教学创新模式下的“新花样”,它遵照“学习即生活”的理念,学生收获的是除书本知识以外的新世界,旨在开发新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信息化在职校德育课中不可或缺
1.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必然走进校园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构建数字化校园成为职业学校的主打旋律,为顺应时展和创建数字化校园,德育教师必将掌握与专业相关联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国家规定的职业学校德育教材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有过一轮教学的德育教师的体会是:案例陈旧、授课模式单一、排版简单,与“十三五”规划下的现代化职教体系中的课程改革相背。德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技术化能力,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灵活的创新手段对陈旧的教材进行二次研发,避免落入俗套的教学模式。2.传统德育授课方式与学生对数字化信息接受能力不适应传统德育课中教师充当“教学技术员”的角色,他们追求的是知识的传授效率和教学过程的精细,追求单调的重复和简单循环。不难发现,德育课堂中的品德知识与学生实际道德行为脱节,这种依赖固定教学程序教育下的职校学生,难以真正领悟德育真谛,更无法实现德育的目的。相对于简单的说教课堂,职校学生动手能力强、接受新事物迅速的特点更容易融进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渴望获得的知识是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而不是“我们必须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境”这些已知的道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恰恰避免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在情境教学、案例探究等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蓝墨云班课”“问卷星”“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手段,实现投票、问卷调查、作业实时反馈,为学生实践知识的生成和德育的渗透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平台。3.信息化对德育课堂的冲击激发了职校学生的创新思维电子媒介时代,学生的信息阅读量不再单一地依靠书本,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即时消息。对于热点的道德问题,如“共享自行车折射的道德”“滥捕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等,学生有话说,也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由虚拟的互联网中获得的信息转向现实评论,德育课堂恰恰给予学生吐露心声的场所,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等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对道德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遵守规则,文明用车,私藏单车的应相应扣除个人信用积分;设计出不固定的密码锁……”“利用广告宣传保护动物、对滥杀动物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学生在探究道德问题中领悟了基本的道德操守,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看法,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德育课堂中信息化常态化策略
1.多媒体导入,引人入胜德育课堂的导入是否精彩决定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也是评价一节课效果的重要标准。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于一体,能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器官,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良好的学习创造先决条件。导入环节可采用如下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录制图文并茂的小故事,取代传统的教师读故事导入;采用视频片段的方式展示并设置疑问,取代单一的阐述案例;利用背景音乐造就震撼人心或扣人心弦的开场氛围,吸引学生对音乐背后事物的探索。2.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实现互动体验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收获知识的主阵地。根据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但又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特点,结合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规律,教学过程应该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辅以一定的信息化资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求职过程权益保护”这一框题可以使用“蓝墨云班课APP”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各抒己见,写下自己的见解,教师在系统终端查看学生的实时答案。一方面避免直接请学生回答不出来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节约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又如,“联系的多样性”这一问题,按照课程大纲,此问题不属于重难点,但它是联系观点中绕不开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PPT直观展示联系多样性的类型,学生一边对照PPT,一边在“问卷星APP”中完成连线题,在独立思考中体悟知识。3.借助电子设备检验学习成果课堂学习成果展示是对整节课学习效果的验证,教师往往习惯于以作业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但个别学生充当“不懂装懂”的角色,教师无法真正衡量学习效果。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把预设的作业发送至信息平台,学生借助电子设备进行自我检测,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清晰认识,调整下次课程计划,改善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教师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志兴.理解德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徐蒙蒙 单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 上一篇:高校德育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 下一篇:公共管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