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德育困境分析

时间:2022-12-15 11:11:35

导语:五年制高职德育困境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五年制高职德育困境分析

一、师生之间的地位影响德育效果

首先,地位的不平等影响师生的交流。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应是以双方平等和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建立在从属关系上的双方交流,无疑会使一方骄横,另一方有所忌惮,此等情境下的交流必然不充分、不完全。其次,交流不畅使师生之间缺乏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能了解老师,对老师的所作所为就不理解;教师对学生的个人信息不掌握,也就难以做出针对其实际情况的道德教育。最后,失去针对性,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德育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德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一刀切,将会导致德育失去针对性。

二、网络文化对德育课程的影响

1.对德育职能地位的影响。信息时代背景下,多种价值观、多元化的思想意识不断向学校渗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网络文化给德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德育职能弱化的现象。2.对德育课堂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是目前德育理论教学的主要方式。网络文化给校园带来了奢靡浮华的娱乐旋风。面对网络文化的强大攻势,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看电影,听音乐的大有人在,严重影响到德育课堂教学。3.对德育课程资源的影响。德育实施的质量直接受制于课程资源多少和优劣。传统德育教学往往注重校内资源,忽视校外资源。

三、高职德育实效性不强

1.德育的“立德树人”的目标模糊。五年制德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五年制德育教学目标也不够精准、醒目。“德育优先,立德树人”似乎成了一句不引人注意的口号,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崇高理想褪变成了“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熟练”生产目标。2.德育培养手段还不完善。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德育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在内心加深和强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达到对道德的“识”的认同,却不能提供系统的德育实践活动,难以形成对德育知识的自觉践行,而道德的自觉践行才是德育的最终目的。3.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反馈体系。没有明确的德育教学目标和缺少德育实践教学,现行的德育教学评价也就相应失去了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德育教学评价中,侧重考查学生德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将德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和效果,则无法进行评价。

四、实施主体在德育中未能汇聚成合力

一是德育教师力不从心。德育教师是德育活动的主力军,承担讲授理论知识的任务,但对于学生课堂外行为规范的养成则无法顾及,不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使“知”与“行”出现偏离,德育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二是班主任和辅导员关注“面”忽视“点”。班主任和辅导员主要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心理和思想进行教育和管理,往往与德育老师缺少沟通,对学生德育课堂上的情况缺乏必要了解,工作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行”,忽略甚至忽视学生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三是团委和学工处关注“高”而不关注“低”。他们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的色彩远大于教育职能,对德育实践活动表面效果的关注度往往超过对学生带来的实际影响。四是家长往往轻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多数家长认为只是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小问题”,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德育老师,德育教师往往也很难联系到学生家长。五是学生在实习和实训期间成为德育的盲点和盲区。实习单位往往弱化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多受到自发偶然环境的影响。在与环境的抗争中,由于未形成积极稳定的价值观,缺乏是非评判标准和正确引导,无法有效应对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带来的不良冲击。

作者:郭增波 沙永宝 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