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时间:2022-10-31 08:17:05
导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语文教学与德育两者只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和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不着痕迹地在各种语文学习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得到改变、提高。
一、抓住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的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精选出的适合小学生接受能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们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抒写自然美;或描写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或塑造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人物等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优美的课文,发挥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积极探索语文教材中的德育价值,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拨高,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要做到两者有机统一。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二、借助文本中字、词、句的解释,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意图随处可见,可也不是学生一看就能领悟的,有些德育深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对字词句进行深入讲解,很可能会忽略其中的德育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字、词、句,借助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中受到德育。比如,《钓鱼的启示》中的这句: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让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学习那位父亲身上一种守信用的品质,也让学生和作者一样真正能懂得“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句话对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通过体验生活,融入自己的情感后,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的一种自主创造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方法,是塑造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一种途径。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与思想活动,在学习中引导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深入地了解社会,并在作文学习与练习中,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明辨是非,认识对错,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寓德育与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去体验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体验德育魅力。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态度、情感,将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优雅仪表、文明谈吐,对学生来说都是模仿的对象,都有表率的作用,对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学生坚强意识和文明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使学生有意无意地立志要做一个像教师这样热爱工作、关心他人、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人,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认真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让自己以后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探索,使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将寓德于教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达到德育的目的。
作者:张巧凤 单位:秦安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 上一篇:班级德育观察日记作用及记录方式
- 下一篇:教师德育胜任力及转向与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