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德育教育探索

时间:2022-10-31 08:07:22

导语:基于互联网德育教育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于互联网德育教育探索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德育也面临着变革的巨大可能性和时代机遇。“互联网+德育”在资源优质化、时空自由化、渠道多元化、对象广泛化等优势下极大地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本文以德育网络热线为例,阐述了线上德育线下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网络热线

一、问题的提出

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让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能够彼此深度的融合,至此,“互联网+”被提升到国家战略之上。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的学校德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其中也孕育着德育变革的巨大可能性和时代机遇。(一)传统德育存在的问题在这个价值纷呈的时代,“多元”已成常态,世界各地的奇闻逸事、对于社会事件的争议以及各个专业领域的不同见解,都通过网络以极其迅捷的方式抵达个人手中的电子终端,这些从不停歇的信息轰炸,从形式到内容,毫无疑义地影响着年青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方见解、多元判断、多重价值等。然而学校传统教育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相对不变或变化不大,它与时代的发展、学生思想实际变化相比,出现了严重滞后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已大大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造成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不佳、效益不大和效率不高的状态。(二)传统德育催生“互联网+德育”互联网作为革命性的技术,不但带来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出现了变革。基于这一背景,“互联网+德育”的模式应运而生,其目的在于提高虚拟环境中受众的德育素质和利用网络平台对受众进行德育教育。网络德育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的本质和影响为前提,促使受众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德、素质和道德观念的虚拟实践活动,包括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包括针对受众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的教育。

二、“互联网+德育”的优势

(一)资源优质化。[1]传统的德育学习都是以书本为载体。而信息技术的融入,则可以将各种文本、图片、视频以及动画等融入到德育课堂之中,但是这样会造成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同时,能够找到最佳的素材也是大海捞针。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其资源的分布相对合理,检索也非常方便,这样就为德育学习资源的选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德育对于生活之中的事例拥有极强的依赖性,案例的品质也会对课堂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互联网+”的深度融入,才能够满足学习资源优质化的要求。以前的教学[2],教师会选择一些图片或者是文字材料,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进行口述,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当视频进入到课堂之后,优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大开眼界,使得交流的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几乎所有的视频都来源于网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后再进行利用。就如道德和法律内容来说,《道德观察》《今日说法》等更新速度较快,可以满足学生持续性学习的需求。同时,电视栏目基本上都会实现网络上的同步直播,这样的优质资源,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还能让德育教育更加深入。(二)时空自由化。[3]一直以来,教育都是课堂行为,德育也不能例外,在有限的时间内,空间被限定在教室之中。教室是最核心的学习场所,没有太多的花样出现。互联网的融入,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网络信息,但是娱乐游戏和聊天沟通本身对于学生存在一定的黏性。学校无法禁止,学生就偷偷摸摸的玩,不难看出,学生拥有接触外界的欲望,同样,也存在网上学习的动机。德育无处不在,可以言传身教,可以潜移默化。融入互联网,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引导学生扩展空间和时间就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责任。“互联网+”让学习趋于社会化,线上的学习效果不一定就比线下低。对于德育而言,互联网所搭建的平台更加的灵活。云端教育服务平台共享新鲜的、优质的学习资源,家庭也可以变成学习的重要场所。(三)渠道多元化。[4]受互联网的影响,多元化的资源平台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简便。通过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德育在线学习—>互动交流—>名师答疑—>课后练习—>考前直播等学习步骤,学生逐步加深印象,掌握知识。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网校的学习方式更能方便大家合理利用自身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四)对象广泛化。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构成。这三者不能孤立,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社会这个大课堂既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宽广的教育环境,又决定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平台,学校、社会和家庭可以实现三位一体网格,服务的人群更广泛,如班主任、科任老师、爸爸、妈妈、社会人员等等。利用网络资源、热线、专家答疑等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等有关问题或心理问题,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家教水平等。

三、“互联网+德育”的实践探索

“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德育的渠道,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利用网站开设网络热线、心理之约等栏目,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ICQ、E-Mail、BBS、NetMeeting等网络通讯工具,创设交流互动平台,进行平等对话、讨论和答疑等德育活动,既能够充分跨越时空实现心灵的沟通,又能极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下面以德育网络热线为例探讨“互联网+德育”的具体实施。(一)德育网络热线构建的可行性。1.高效性。传统的咨询是面对面进行双向交流互动,但实际上因时间、空间、地域关系,网络专家与咨询者之间很难相约见面,导致咨询者不能及时解决心中困惑或问题。而网络热线可以打破禁锢,咨询者可实时通过网络平台真实表达,专家真诚解惑,具有高效性。2.实效性。网络专家针对咨询者提出的疑问,做到对症下药,使答疑与咨询者的所思所想贴得更近,及时破解他们的各种疑虑。(二)德育网络热线构建的基本思路。1.调控网络舆情,营造健康的热线环境。要适应网络迅速发展的形势,高度重视和加强网络热线的调控,切实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使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使网络热线成为咨询者的“心灵鸡汤”。2.拓展热线内容,挖掘热点的热线问题。作为网络专家来说,通过咨询者的提问能更广泛地了解班级管理、学生问题、孩子问题、社会问题等综合问题。要多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共同点,挖掘出热点进行深入探讨研究。3.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构建贴心的平台。通过线上互动,及时反馈,为了使教育的功效更加持久有效,线下还需走进学校、家庭、社区,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讲座,做到线上德育,线下实践,知行合一,使网络德育更精、更顺、更实。(三)案例分享。“艾老师®”团队是一支由佛山市顺德一线德育骨干教师、省市名优班主任、心理学骨干教师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公益团队。自2016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在关注和解决教育中涉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班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有需要的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了线上线下咨询服务与及时的帮助。2016年9月的一天,一位梁老师的问题出现在“热线列表”。梁老师提到:“我班有一位特殊的学生,二年级女生,她的反应永远比别人慢半拍,她的思维很慢,我不清楚她的想法,看不懂也猜不透,成绩一般,跟她说要做好一件事,她能听懂,可是就做不好,比如收拾自己的书桌,我亲自教她怎么做,到最后还是做不好,如果你稍微大声说她,她居然用笔扎自己的肉,遇到这样的学生,我该怎么办?”为了解决梁老师的棘手问题,引导自残的女孩心理的健康成长,“艾老师®”团队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老师火速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回复:“第一,遇到这种情况先要保持自身的冷静,及时采取妥当的措施,避免她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也是在当下教师要做好自我保护的必要措施。第二,心病还需心药医,从你所提供的资料上反映出,她的问题的根源应该不是来源于你大声对她说话或者批评她,而是来源于她长期的一种应激反应,所以要追溯了解她的家庭生活、童年生活,有没有类似情况发生,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之前,一定要跟家长做好沟通的工作。第三,如果从心理学角度考虑,这个孩子还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的疏导,造成她的这种自残自虐倾向的原因预估可能有以下几种:(1)内心的孤独,渴望被关注;(2)有强烈的自卑心理,需要寻找心理的慰藉和平衡;(3)家庭关系不和谐,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4)有抑郁或者焦虑的倾向,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易于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5)与同学的人际关系破裂。建议:第一,教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处理的不单是眼前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她的情绪。所以,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一定要注意与她谈话的方法和技巧;第二,做好与父母的沟通,更多地了解她的详细情况;第三,观察她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分析她的人际关系;第四,多给予她一些关注,降低对她的要求,给她充分的时间上的准备;第五,班上有这样的同学,还要做好其他同学的疏通和引导的工作;第六,情况允许的话建议她的家长带她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或咨询。”通过互联网,提问者梁老师迅速找到了着手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和团队王老师沟通,渐渐地,这位女生开始变得平和了许多,遇事能够找老师同学交流,也愿意去帮助其他同学,梁老师心中这块巨石终于放下了!后来梁老师对王老师的跨时空跨地域专业的救助给予了诚挚的感谢。

四、结语

网络德育,已经成为世纪之交凸显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开展网上热线等德育活动,对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班级管理等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刘金华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3][4]徐永胜.李建敏.互联网+:德育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36):50-54

[2]马多秀.“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的变革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0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