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思想特征探讨

时间:2022-07-20 04:21:43

导语:德育思想特征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德育思想特征探讨

【摘要】没有专门论述德育思想理论,但在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通过对讲话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在新的历史时期习对德育建设的新探索与新思考,还能进一步呈现出十八大后总书记关于德育思想的雏形与始廓。德育思想有其特征: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二是继承性与时代性相融合,三是人本性与科学性相兼顾,四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

【关键词】;德育思想;特征初探

没有专门论述德育思想理论,但在其系列的文献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通过对讲话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在新的历史时期习对德育建设的新探索与新思考,还能进一步呈现出十八大后总书记关于德育思想的雏形与始廓。关于德育思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的系统论述,不仅为今后德育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而且还富有自己的时代特色。德育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它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品质和内在特征。

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德育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就在于在具体的德育思想工作中注重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深化发展对理论认识。

(一)深刻的理论性

“理论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正确的思想理论是实践发展的灵魂”[1]。在德育实践中倡导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主张德育思想工作者应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只有努力做到在具体的德育建设实践中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赋予新时期的德育思想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具体的德育思想实践中为了深入有效的学习和贯彻习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指示精神,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在这期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家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体现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基础性制度安排相结合的特征,成为我们在实践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二)积极的实践性

“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2],因此,德育思想注重突出思想的实践性建设,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理论成果的落实。鼓励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号召思想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党员干部到实践中去贯彻落实党的思想理论,并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这体现了党一贯的理论创新态度。指出“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实干、实践行动和实际效果”[3],系列讲话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在德育思想建设中始终以宽广的政治视野、深刻的理论内涵论述当前中国的德育思想实际。进入新时期将这一实践形式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历史会铭记这两个重大时刻,“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4]。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具体的德育思想建设中只有做到理论紧密连接实践我们的实践工作才会富有成效。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5]可以说德育思想能否取得预期实效,不仅与德育思想理论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和完善具体相关,而且与德育思想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程度紧密相连。因此,要深化发展德育思想理论教育,不仅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深入推进德育思想理论的深化和细化研究,而且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德育思想工作的客观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德育思想建设新的成功。

二、继承性与时代性相融合

(一)坚定的继承性

习指出:“我们不是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6]。为此,在系列讲话中体现出的德育思想都蕴含着坚定的继承性。首先,在德育思想创新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纪念孔子诞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指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7]。为此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是当代中国德育思想实现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根基。其次,要科学辨证的利用传统文化为德育创新服务。在实践中如何去发挥利用我们民族文化这一瑰宝,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所奉行的方针和政策是在在创新中发展。如所强调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8],为此在实践建设中要把把中华民族追求的道德境界同当代建设实践的完美契合,在社会发展历史变迁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下去。

(二)鲜明的时代性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9]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德育思想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认清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德育思想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前提。德育思想必然要以对时代精神的弘扬为己任,这就客观上要求德育思想建设过程中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直接的思想与理论论证。而德育思想的时代性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上。要想增强我们德育思想理论的时代性,那么我们德育思想工作者在这个论证过程中运用理性的逻辑,实现德育理论内涵的人性表达,从而可以真正打动人心而走入人的心灵,最终让广大群众付诸实施成为自己的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这一思想道德理念真正成为指导人们现实生命与生活的信仰与准则。

(三)继承基础上传承时代精神

在德育思想建设中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的结合,是德育思想建设的重要目标。如何有效发挥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内涵,同时实现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进而成为有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这一目标已经成为德育思想工作者的现实追求。着眼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变革,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历史的洪流中千锤百炼,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继承发展中实现了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已经成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和重要精神支撑,所以今天我们进行德育思想的创新发展必须围绕继承民族精神来展开,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只有实现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不断丰富德育思想的新内涵,不断创新德育思想实践的新形势,切实提高德育思想建设的时效性和感召力。

三、人本性与科学性相兼顾

(一)突出的人本性

新时期的德育思想强调尊重人、发展人、依靠人。首先,所谓的尊重人体现的对教育对象受教育权的尊重,彰显了教育平等的价值原则。“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要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0]。其次,发展人就是固守德育思想的任务和使命,不断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化和素质。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和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11]。习在给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2]。最后,依靠人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都需要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的参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3]。

(二)严密的科学性

关于德育思想的系列理论观点具有系统性特点,同时各观点又呈现出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内在关联性。首先,“中国梦”的提出为系列理论的衍生和发展做了顶层设计,“中国梦”从长远的战略上对党的重大理论方针做了顶层设计。的诸多德育思想理论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系统展开。其次,从有关德育思想的逻辑论述上看,的德育思想不仅做到了富有层次内涵深刻,而且其德育思想论述始终能够做到环环相扣,经受了德育实践工作的检验,并取得了具体的德育实践效果。最后,集百家之长,汇集中西方智慧精华。此外有关的诸多理论都是一个系统推进的过程,这些理论本身都围绕主题思想演进发展,同时推进德育思想不断向前迈进,其系统性和内在关联性就体现在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之中。

(三)人本性与科学性的兼顾

首先,我们的德育思想建设工作必须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核心使命,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实现中国梦,先育筑梦人”作为重要理念和根本导向,扎实推进德育思想实践工作。其次,德育思想实践要遵循实际,从客观规律出发。德育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立足于我国德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地着眼于解决发展中的现实困境和突出问题,不断地突破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经过实践论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实现了以人为本基础上的科学发展。

四、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

(一)典型的现实性

习在新时期对如何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进一步的科学阐释,进一步肯定了实事求是的历史地位、理论定位和科学价值,他进一步明确了“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真正把握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14]我们要明确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历史重担,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15]。真抓是实干的前提和基础,实干是真抓的结果和检验。因此,“真抓”与“实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16]。关于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是空穴来风,要逐步的建立长效机制。

(二)远大的理想性

德育思想不仅彰显国家意志,同时还具有人文情怀。中国梦作为德育思想重要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在号召人们为民族复兴事业艰苦奋斗的同时,自身也蕴含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指出“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17]的共同愿景,是几代中国人民前行的动力,也是共产党人努力的方向和为之奋斗的目标。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通过深入的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青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中国梦为例,中国梦之所以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如此巨大的号召力,不仅得益于其具有现实的人文情怀和远大的理想性,同时中国梦的实现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三)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理想,国家的中兴和民族的富强最终是否可以实现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简单的思想宣传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亿万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出来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扑下身子,全心全力求发展”[18]。当代中国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凝聚共识,同心同德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这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可喜的是“中国梦”的提出振奋人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开启了德育思想建设的新篇章。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我们的民族梦想一定会走进现实。

作者:何文亮 方志英 方应喜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韩喜平.理论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吉林党校报,2014-06-15(03).

[2].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N].学习时报,2009-11-16(01).

[3]韩庆祥.全面深入把握治国理政思想的十个重要方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06:24-28.

[4]杨瑞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习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47-53+136.

[5]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入学习习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131-133.

[6].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4(01).

[7].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1).

[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1-1(01).

[9].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_2.htm,2013-08-20/2013-09-20.

[10]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1-20(08).

[11]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五四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N].中国教育报,2013-05-07(03).

[12]朱清华.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习关于教育工作论述之启示[J].现代教学,2014,12:4-6.

[13]王庆环,聪平.给北大学生回信引起热烈反响[N].光明日报,2013-05-05(01).

[1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05-28(01).

[15].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N].广州日报,2014-9-25(01).

[16]李章军.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01).

[17].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N].西安日报,2013-3-18(01).

[18].弘扬新时期镇平精神做镇平改革发展的践行者[N].人民日报,2013-5-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