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探讨

时间:2022-02-15 10:51:40

导语: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培养出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医风优秀的专门人才,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浅析了医学院校德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通过重视和加强医学生德育工作,来提高医疗人才培养质量,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医风

作为培养未来医疗卫生行业专门人才的医学院而言,怎样培养出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人才,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状况现状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德育教育形式主要分课堂形式与非课堂形式。

1.课堂形式

这种教育形势最为普遍,即教师在课堂以理论形式讲授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与特邀授课教师是医学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传授内容偏重理论层面。思想政治课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形成和树立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辅导员作为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日常德育引领与指导者,偏重于通过形势政策讲解和学生管理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可以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熟悉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成长关键期起到重要良性作用。以某时间或某重要时间段节点为契机,邀请一些学科领域内的著名学者与专家作报告,谈经验,一方面可以对国家医疗制度新动向有所把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医学院校大学生掌握学科动态,结合就业实际,及早做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一切准备。

2.非课堂形式

该形式为非传统形式,但教育效果良好,旨在充分挖掘学生主体的创新性与自主性。这种形式寓教于乐,丰富多彩,抛开了课堂的约束,学生喜闻乐见,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青年志愿者活动:如在每年的雷锋月和志愿者服务月,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动员学生参与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扶残助残、义诊或关爱民工子女等,帮助医学生培养“医乃仁术,大医有德”的精神,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深刻理解并践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学生讲堂:如定期举办道德讲堂,让学生自行选择活动内容,利用唱一首歌或看一部片等形式,结合专业,结合身边的事和人,在讲堂上谈认识,谈思想,带动同学共同思考,共同提高道德修养。重要活动:例如利用每年的重要节日,举办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河西学院医学院2013级251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综合各班团学干部的访谈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被活动”的情况更是高达80%,其主要表现在出早操、点名、团学活动会议繁多、议程繁冗复杂。在梁栋等相关问卷调查中显示,70%的学生认为关于医学人文素养相关课程过少或甚至没有。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医学院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

目前,医学院校虽然都重视德育工作,提出“德育为首”的思想,但实际情况是因为德育效果是长期的、隐形的、无法做到立竿见影,所以从上至下并没有真正的将德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做到统一安排,统一实施。

2.德育团队结构不科学

国内医学院校的德育团队就团队结构方面而言,普遍没有形成科学专业的、梯队合理的学术团队。(1)辅导员普遍年轻,从事德育教育时间短、方法少、专业匹配性较差。相当多的医学院校辅导员没有医学知识背景,学科规律把握不够,临床经验欠缺,对医学生的学中、实习、就业一揽子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能力与作用较弱。(2)医学专业教师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普遍性较低。有调查结果显示,93.6%的医学生认为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医学生学业及品德养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德育团队偏年轻。不管是辅导员还是思政课教师,普遍都较年轻,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找寻不深入,引导化解方法单一,爱心耐心欠缺,因此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亟待提高。

3.德育方法太过陈旧

医学院校德育方法仍旧是传统灌输式。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由于课时量很大,少有做到“师带徒”“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导致医学生医德知识匮乏,医德信念不强等。新媒体德育方法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喜爱甚至依赖的日常交流手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影响很深。然而在这个领域中,关于医德医风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匮乏,医学院校德育主体尚未充分利用好这一领域。

4.德育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

德育内容滞后于其他学科。当前各医学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所教授的德育内容仍以沿用其他普通高校德育内容为主,针对性不强,创新力不够。以河西学院医学院2013级25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医德的认知存在严重的不足(详情见表1)。专业教材缺乏。目前尚无一本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高等医学院校关于德育教育的系列教材或书籍。教材的专业性、系统性、权威性均有不足,从而导致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严重缺失,使之无法发挥指导作用。

三、对策

1.鼓励医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德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医学生首先必须重视自身德育,尤其是在医患纠纷形式日趋严重的今天,医学院校大学生除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之外,更应有一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心。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宿舍活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引入德育教育内容。

2.用创新内容丰富德育形式

不断创新德育内容,用丰富的德育形式来吸引学生参加,消除医学生对德育的抵触情绪。把德育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学科技能要求较高,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将专业实践、志愿服务和医德教育三者有机融合,让医学生能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更多的了解社会,发挥长处,培育爱心,积极参与社会、奉献社会,有效的培养其医学素养。以先进医疗典型为模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先进医疗工作者感人事迹的宣传,树立起道德模范榜样,使医学生学有典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医学属生命科学领域,其理论研究需要多学科人才的共同合作,实践应用上也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3.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德育教育

新媒体因其快速、有趣、普及广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与喜爱。有效利用新媒体,让医学生运用多种新媒介获取最新有效的正向信息,提高德育教育的媒介多样性,挖掘和发挥其在医学德育教育中的内在潜力,进一步提高其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我们可以在医学院校网站开辟德育专栏,开展多样化的网络德育教育,让学生全程参与,营造舆论氛围,宣传并适时更新全国或各地方先进医疗事迹,弘扬医风医德,期望能有较好效果。此外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导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都要参与德育工作,组成德育工作的强有力团体,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

4.将德育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针对医学生的德育特点,引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著专属于医学院校的德育教材,开设医事法律、医德医风等相关课程,使医学院校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为提高医学生德育水平奠定理论基础。在德育实践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对医生们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医学院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方面要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适应医学模式不断发展的高级卫生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和完善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是推进医学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2013-08-19][2013-08-21].

[2]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EB/OL].[2014-01-15][2014-02-13].

[3]梁栋,李艳妮.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医患沟通知识的缺失及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48-51.

[4]陈山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52-55.

作者:牛杰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