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职院校德育理念创新探讨

时间:2022-02-05 03:13:30

导语:财经类高职院校德育理念创新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财经类高职院校德育理念创新探讨

摘要:社会道德失范问题折射出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中,道德价值标准的紊乱和学校道德教育的低效。财经类高职院校培养的财经人才的道德水平高低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厘清道德失范背后的经济原因和学校道德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并据此重塑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德育理念

关键词:道德失范;财经类高职;德育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道德领域却屡现道德失范。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道德评价标准的紊乱以及道德调节人们活动力量的衰落。道德失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德育,即学校道德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科目之多、时间之长举世罕见,可谓“全程化”德育;另一方面是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引致道德教育有效性饱受争议,“去道德化教育”的倾向使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合理性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公众最痛恨的道德失范现象中,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日益严重,如食品安全、贪污受贿、不正当竞争、信用缺失等;其他领域的道德失范背后也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诱因,如学术造假等。财经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财经专门人才的摇篮,面对经济领域道德失范的严峻形势,必须究其原因,重塑德育理念。

1道德失范背后的经济原因

市场经济在为中国带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在道德层面,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作为市场经济基石的个人理性主义,推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个人选择的金标准。其次,市场经济的扩张实现了高度商品化和货币化,其结果必然是对商品和货币的追逐替代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市场经济中的个体作为理性经济人是自利的,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必然导致道德失范。亚当•斯密认为,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也促进了社会利益的进步。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其实质是道德评价标准未能及时更新而引致的混乱。市场经济对我国道德领域的冲击在于,对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挑战了我国传统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由此出现了道德价值标准的迷失。因此,道德失范现象频现表面上看是学校道德教育失效的结果,但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在经济基础发生深刻变革时,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领域的认知、思维、判断严重滞后的结果。

2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对道德教育的功能定位不清晰,追求“大包大揽”

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备受争议的重要原因是其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造成了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厌倦。因此,学生表现出的知行脱节、功利主义倾向、精神空虚和行为失范的问责对象首先就是学校。在我国,在学生的整个学业过程中,德育课程从未缺位,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一点与欧美国家有很大区别。不仅整个社会,就连学校自身也认为学校具有道德教育的“正统性”,而忽略了其他教育主体,比如家庭、社会在德育方面应发挥的作用。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应定位为品德教育,即强化道德领域的认知、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家庭和社会作为实践场所应发挥在道德价值观内化方面的作用。三者合力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

2.2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庞杂,追求“大而全”

亚里士多德时代的道德教育是“美德袋”教育,即将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美德装入一个“袋子”中,美德通过“袋子”传递给学生。这种“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模式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道德教育模式的形象化。时至今日,我国的道德教育的主要模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只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美德袋中“美德”也与时俱进,内容日益增多,最终使美德袋成为一个沉重不堪的大袋子。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美德袋包罗万象,既有传统道德教育的道德条目,也有社会主义新道德观下的道德条目,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

3财经类高职院校对德育理念的重塑

3.1目标定位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构成。人的道德发展可以被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包含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含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含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柯尔伯格根据大量数据研究认为,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处于习俗水平,只有少部分人能够达到后习俗水平。目前,我国社会道德失范问题频现反映出我国很多人的道德水平仅处于前习俗水平,需要靠严格的奖惩机制来约束其内心的功利主义的倾向。同时,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太高,德才兼备,“四有”新人、甘于奉献等大学德育目标定位偏向后习俗水平的道德要求。所以,在制定财经类高职院校德育目标时,应考虑为习俗水平、第四阶段——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的定向阶段。

3.2财经类高职院校德育理念的“品质包”

财经类高职院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培养财经类高技能的职业人才为己任,其德育理念应与这一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到习俗水平的德育目标定位,应树立务实的德育理念。因此,为了加强财经类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将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品质设计成一个三层次的“品质包”。第一层次为基础品质:社会人品质。旨在培养理解感恩、重信守诺、敢于担当的社会人。第二层次为特定品质:青年大学生品质。旨在培养自信乐观、健康向上、仁爱务实的青年大学生。第三层次为核心品质:财经人。旨在培养诚信笃行、革故鼎新的财经人。在经济活动中,财经人才,较之其他专业人才更容易受到金钱诱惑,所以,财经类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应有针对性地强化“财经人”的核心品质的培养,以防范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

参考文献:

[1]李永华.道德失范以及制度伦理思考[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5,(1).

作者:杨晶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