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应该怎样创新

时间:2022-02-06 10:28:29

导语:高中德育应该怎样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德育应该怎样创新

一、理念要创新

德育,实际上就是育人。所以我们先要从理念上进行创新,以人为本,注重人文教育,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的本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学生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二、内容上要创新

1.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中德育的核心内容,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德育,对学生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通过系列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2.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区分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使高中成为学习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和阵地。

3.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同时要树立学法、用法的意识,当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道德教育。努力推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帮助中学生养成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品质。

5.加强心理教育。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竞争机制强化,变化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生活的紧张度增加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承受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等。

三、机制上要创新

笔者认为,要实现德育机制创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高立意、低姿态、近距离。实践检验证明,这是一种效果较好的运作机制。

2.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经过长期的严格自律,人可以逐步达到慎独的最高境界,这一机制的实践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3.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要结合。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现代德育就是要通过创设人所需要的条件,激发人的动机,从而产生实现目标的特定行为。其实,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等,能满足人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的愿望,实际上就是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构建各种激励方式有机结合的机制,必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已被工作实践所证实。

4.教育与管理要互补。高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学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当我们把德育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堵住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洞,消灭了每一个可能存在的盲区,我们所建立的制约机制也就完备了。

5.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践、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近几年来,我们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的评价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可以说这种机制能较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德育状况。

四、形式上要创新

德育形式必须“以人为本”,我们所采取的德育形式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是德育能否收到成效的关键。

1.德育应从单向式向多向式发展。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因此,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

3.德育应从包办式走向自选式。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自助餐”,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改变过去教师“一人掌勺”的做法。

五、德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

德育途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即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咨询(个别教育),社会实践、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其创新的重点在于心理咨询、社会实践。

1.心理咨询:即个别教育。作为一项专业事业,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特殊作用。

2.社会实践: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学德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即必须面向世界,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具有全局意识和时代的责任感,需要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紧密结合,更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

作者:赵玉波单位:大安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