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发展
时间:2022-09-03 08:27:00
导语: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等新形势的出现,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方法,把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得鲜活生动。
一、增强德育理论课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德育课的实效性。因此,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德育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
(1)增强德育理论课的吸引力。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德育理论教育。学生是价值主体,德育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德育理论课既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又要尊重、关心和帮助学生。要坚持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为学生服务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优势。
(2)增强德育理论课的吸引力,努力使教学方式和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生,符合中小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一是要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方法上的根本要求就是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德育理论课必须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德育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三是要改革考查考试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口试、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3)增强德育理论课的吸引力,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从事德育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教师对待马克思主义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从事教学。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德育理论课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师应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教学反映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进展,力求从研究的层面上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得到学生的敬重,从而引起学生心里的共鸣。教师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
二、构建学校德育和谐机制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前学生德育的观念创新。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
(1)人与人的和谐。和谐教育是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一所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其中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因此,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德育的前提。
(2)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以及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深厚学风,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也能促使整个学校师生员工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是德育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精心设计载体,让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坚决抵制腐朽、消极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如有的学校开展的寝室文化节、学生手工制作大赛、辩论赛、社团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形式。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构建和谐教育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德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家庭教育是学生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指导和帮助家庭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同时还要组织好社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为人民服务的习惯,使学校与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与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德育的基础。
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切实把学生德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形成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积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 上一篇:略论德育与音乐教学的关联
- 下一篇:德育教学成效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