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教育教学案件选编
时间:2022-04-23 10:10:00
导语:高中思想教育教学案件选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案例”的选用和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选编案例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案例;选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教学法因其高度的实践性、鲜明的开放性和充分的自主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成为课改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其中,“案例”的选用和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乃至观念的转变。只有采用了恰当的案例,才能纲举目张,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案例教学法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从案例选编这一源头抓起。
下面,笔者就案例的选编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和思考。
一.唯利是图——追求案例选编的实效性
使用案例开展教学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见,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的选编应着眼于它的实际功效,始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根本依据,切不可华而不实、本末倒置。
从教学目标角度考虑,所选案例一定要有利于组织教学,开展教学活动;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教学内容角度考虑,所选案例首先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概念和基本原理。因为案例教学法是引导学生在分析、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学生究竟能掌握多少知识与案例本身涉及到多少知识直接相关。其次,所选案例应蕴含能够激起思维碰撞或亟待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因为案例教学法主要不是靠讲解灌输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而是让学生在发现、判断、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开启智能的。案例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观点的矛盾性,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都是非常有利的。
以《经济全球化》一课为例,笔者综合了知识、能力、情感三大目标的要求,仔细研读了教材内容,决定以当时刚刚闭幕的多哈亚运会为载体选编案例。
首先,笔者将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一一罗列,仔细分析其内在逻辑,明确了重点难点和疑点,然后搜寻与此关联度较高的信息加以编撰,紧紧围绕本课的基础知识和疑难困惑设计了以“中国商品走进多哈”为主要内容的案例,从而使掌握知识和探究案例有可能成为同一个过程。
为了实现“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笔者在案例中设计了一组中国出口的包括卡塔尔小国旗和吉祥物奥利在内的商品资料,充斥多哈街头的“中国制造”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经济腾飞,实力渐强,对外开放层次提高的现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而运用“耐克公司尽展容颜,成为中国亚运代表团领奖装备赞助商”的素材,对比中外产品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地位,又让学生意识到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支持国产品牌,振兴民族企业”成为同学们的一致呼声,有效地达到了案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有的放矢——加强案例选编的针对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对案例的选编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其中包括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所选案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澄清学生的思想误区。例如,在学习《经济全球化》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笔者以“猜猜亚运吉祥物奥利的生产地”导入,迅速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笔者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消费问题,在校园里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消费片段,编撰成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思考,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对正确消费观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去粗取精——体现案例选编的典型性
案例堆砌,为案例而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大忌。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书本知识生活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活学活用。不加选择地大量罗列案例,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兴趣盎然,实际上根本就目不暇接,更谈不上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容易冲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因此,案例并不在多,而在于精。
“精”,一方面体现在案例的质量要高,辐射面要广。社会生活纷繁芜杂,新鲜事件层出不穷,而课堂时间有限,教材内容有限。我们应当尽可能挑选、使用那些能“最贴切地说明概念和原理、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关注、最集中地反映某方面社会问题、最具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
例如:去年上到《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正值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之际,学生对相关信息极为关注,国内外反响也非常强烈。笔者考虑再三,放弃了原先收集的大量材料,对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正在播放的系列片《追月人》进行剪辑,精选出几个“嫦娥一号”研发过程中的典型事例编辑了一段视频材料,启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从案例中发现航天工作者的精神境界,以及这些精神对卫星发射成功所起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这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古往今来这些精神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等系列问题,从而收到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缩短了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精”体现在案例的数量要少,可挖掘度要深。案例不同于举例。举例是教师讲解知识的一种手段,既可以精心准备,也可以信手拈来的。而案例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生成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对象,它要能通过层层挖掘,尽可能多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感悟。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贯穿整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甚至能够一例多用,适用于多个章节。“嫦娥一号”这一案例就被一些老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潜、剖析,应用于《生活与哲学》中整个第二单元的教学。
四.去伪存真——把握案例选编的真实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本课程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所选案例应该来自生活、贴近生活,不宜胡编乱造,随意杜撰。
引用真实具体的案例,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现实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等场景细节,至少有两点好处:一、真实感强,可信度高,有说服力,增进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二、使学生时刻意识到所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且能够应用于实践,从而产生探究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因此,即便是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必须对案例作出编辑和修改,也尽量要保证其真实性。
五.辞旧迎新——抓住案例选编的时效性
把握时代特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教材案例常常不被学生喜爱,不便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时效性所致。所以,案例选编应紧跟形势,及时更新。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的重要社会事例是首选。上述例子中,学《经济全球化》选用刚闭幕的多哈亚运会做案例,学《永恒的民族精神》选用刚升空的“嫦娥一号”做案例都是基于这一点。
案例的时效性制约着教学的实效性,虽然一个案例会从不同侧面反映理论知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使用同一个案例也是常有的,但是经常单一地、反复地使用容易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平淡乏味、教师知识贫乏。所以,在今年学习《价值与价值观》时,笔者有意回避了“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雪灾无情人有情”等背景资料,而选择以最近奥运火炬在海外传播的曲折经历为切入点制作案例。这种充满新鲜感和时效性的案例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有利于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舍远求近——实现案例选编的近距性
在案例教学中,尽量缩小教与学之间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选择使用来自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的案例,使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才能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讲”,增强主动探究的意愿。
例如,在上《体味文化》一课时,笔者编辑了一个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案例。课堂以一组江山古镇民居、土特产(米糕、粽子、茶叶、西砚等)、历史名流、传统文艺(莲箱、私塾、旱船、手舞狮、板凳龙等)的图片导入,启发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瞬间引发了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便在学生的议论中被感悟。然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对比须江上游文化和下游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文化的内涵,谈谈江山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对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由于本案例的选取“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很感兴趣,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反,笔者曾经在教学《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时,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编撰了案例“奇瑞——东方之子”,但由于该案例距离学生生活遥远,学生对该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甚了解,课堂气氛沉闷,未能如期展开探究活动,也就没能实现事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可见,舍远求近,发挥近距离效应,在案例选编中是极为必要的。
七.扶正祛邪——坚持案例选编的正面性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是逆反心理较强、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辩证性不够、易冲动、易偏激。这就需要我们在案例选择时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案例去激励学生,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带来负面效应、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容易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的反面消极案例。例如:在上《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时,笔者以为用《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上海允许小摊贩设摊摆卖”的新规定等正面案例要比使用“孙志刚惨遭毒打致死”、北京“小贩杀死城管”等反面案例好。虽然前者在吸引学生眼球方面也许不如后者,但如果经常使用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容易使学生把个别丑恶现象当成是社会普遍现象,分不清主次,进而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丧失信心。这样,不但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违背了我们使用这些案例的初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选编案例有如大浪淘沙,必须在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仔细甄别、精心筛选,才能寻找到真正适用的教学珠玑,为案例教学法成功地实施开启一扇宽敞的大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3月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3.邓云洲:《案例教学》,《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2期
- 上一篇:论中学思想教育课的教学
- 下一篇:浅析辩证思绪在政治教学中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