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加强人格教育思考论文
时间:2022-01-17 04:42:00
导语:学校加强人格教育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代中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强调“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处于核心地位,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则集中体现为健康人格教育。在现代社会,健康人格意味着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长期,可塑性强,是培养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的黄金时期。因此,在中小学校实施健康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开展健康人格教育的工作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资料表明,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有日渐增多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从1983至1993年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从8.34%上升到10%;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三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还有一项心理测试的结果也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有17%,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而北京市16所大学对大学生因病休学、辍学情况的统计则表明,自1982年以来,心理障碍和人格偏离等心理疾病已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辍学的主要原因。这些情况说明,加强我国青少年人格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因此,深入探讨中小学校在健康人格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一、应当正确认识学校实施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科学价值
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小学时期对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雏形具有重要的心理学价值。这一时期,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对行为规范的掌握、对生存空间的认知等都对后天健康人格的形成极为重要,这不仅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各种环境、所接触的人群,而且与其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密不可分。而学生的人格社会化过程,则主要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来完成。在现代社会,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对社会与自我的成熟态度、对合作与竞争的恰当地把握都必须在系统化的认知教育基础上才能产生。同时,身处学校的大环境,也必然为学生的认知实践提供许多操演实习的机会。在班级中,实践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在班级与班级、小组与小组、同学与同学之间,又实践着个人对团体以及对他人的认知。由此,学生便能够逐渐形成社会化的人格特征。当然,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由于现代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专业优势,所以在健康人格教育中,学校及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应当认真对待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应试教育在中国,从古到今流行了几千年,其弊害之深、之久是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长期以来,由于这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偏颇,应试教育理念始终主导着学校、教师、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表面上似乎无人反对,但是说的与做的仍有不少差距,实际上收效甚微,进展有限,不少学校仍然还是墨守陈规,固守着应试教育的堡垒,继续坚持以分数论英雄,以考试分数为惟一价值取向,分数价值高于人的价值。按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给教师“论功行赏”的做法依然相当普遍,有的甚至还将分数张榜公布,广而告之,以至于许多学生从上小学第一天起,不仅要背负沉重的书包,还要背负“分数”这个无形的精神包袱。不少学生因此体质下降,患上了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还有一些学生产生了学习恐惧心理。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甚至还悲观厌世走上极端。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由于焦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自杀、出走等事件的比例近几年显著增加。据报载,一位家住上海浦东新村的男生,因为成绩名次下降而承受不了来自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无法化解内心的困扰,一时想不通,竟跳楼自杀,走上了极端;武汉一名高中生,担心高考落榜没脸见人,就在接到考分通知书的前一天自杀身亡,谁知第二天,其家人接到通知书,不但成绩良好,而且远远高出录取分数线,可惜就那么一念之差、一天之误,葬送了美好的青春年华。由于应试教育狭隘片面的教育价值取向,学校的育人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因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断送了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最佳时机。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必须注意克服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努力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氛围。
三、应当客观分析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现实缺陷
教师是学校实施健康人格教育的主体,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在学校、班级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好恶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学识渊博、德操高尚的教师往往具有独特的榜样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然而,当前教师队伍中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见诸各种媒体的“选举小偷事件”、“吃屎事件”、“刮脸事件”等等,所反映出的教师素质问题应当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以下两点: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理念的局限,师资教育同样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德操的倾向,师资教育的结构性缺陷使许多教师在职业素养结构上先天不足。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为数不少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和职业能力的不足便日渐凸现。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和评价机制迫使教师不得不放弃教育理想,屈服于考试分数。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许多教师疲于奔命,顾了“教书”,却忽略了“育人”,同时也忽视了为人师表的德操修养;为了分数,有的教师缺乏修养,性情暴躁,容易动火发怒,感情用事,不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经验不足、办法不多,遇事茫然不知所措;还有不少教师滥用“忌语”,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辱骂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更有甚者,动辄体罚学生,诸如罚站、罚跑、罚跪、罚冻、罚面壁等等,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素质依然任重道远。因此,尽快完善教师职业素养结构,对于搞好学校健康人格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这是学校开展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基本前提。学校和教师只有转变教育只是为了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惟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习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教学观,并付诸教育实践,方能营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氛围。
2尽快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科学检测和评价体系这是实施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制度保障。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必须尽快改变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目的、功能、手段过于片面单一的弊端;改变那种事实上仅强调通过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判断学生、教师、学校的教育成就的做法,建立一种不仅关心学生考试成绩,而且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机制。这样,才能逐步矫正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努力方向上的偏差,引导学校和教师把教学工作的重心转到整体素质教育上来。
3加强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素养构成这是实施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人才条件。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和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辅导员,要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积极探索开展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发挥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
- 上一篇:学校老师道德人格简析论文
- 下一篇:论析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