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德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2-09-18 09:52:00
导语:体育课中德育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要重视德育,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体育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德育教育
1研究目的:
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实施《决议》中提出的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
(1)体育教育载体所涵盖的德育教育内容。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体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良好的载体,应首先从理论上了解其载体的性质、内容范畴,明确其真正的界定与内涵要素。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是俗称的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即教养任务),也就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技能、体能学习的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身心实行全面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因素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体育实践课堂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是学校整体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教育内容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用社会学观点来观察,体育教育的内容是综合的。从宏观来议,其主要的方面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等;中观亦有理想抱负、品德修养、思想作风的教育;联系个人较直接的是意志品质、艰苦奋斗的教育、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团结协作、群团意识及劳动观念的教育等。
从体育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来看,体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能塑造文明健康的民族形象;体育教育是挖掘人生命潜能的最好锤炼手段。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竞赛过程,就是反复培养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的过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竞争精神灵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人生价值。
体育竞赛是激发爱校热忱、强化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手段。体育竞争具有鲜明的集体观念,这是从未代表任何集体进行比赛的人很难得到的直接、生动、感性的集体意识。对观众来说,它是爱校、合群的具体化、感性化。学生在竞技中的成绩和胜利,就是集体的成功体现。在热烈紧张的竞赛场内外,集体与个人、代表者与被代表者融为一体,在学生心灵中鲜明的印下集体、班级甚至学校的观念,从而激发爱校、爱师的热情。体育教育也对促进大脑发育、增长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民族的兴旺和创造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体育课特殊的教学环境及身体活动、技能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决定了这种课堂对学生全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不可替代性。
其一,有主体的直接亲身体验。体育体能、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学生直接参与的,要完成或起到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求,必须付出体力和智力的相应代价,这种体能和智能的消耗过程必然对主体(学生)身心产生深刻的影响。各种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耐力,有的动作又变化惊险,又需要有勇敢的胆识和顽强持久的毅力,这种心理和生理的体验从客观上为个性修养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二,有客体营造的环境体验。体育活动有集体和个人协作的多种组织参与形式,需要练习者与同伴或多人共事,为共同达到一定目标或共同取得一定成绩做出不懈的努力。体育课堂的这种环境和活动目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为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艰苦性、技艺性、创造性开拓进取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构建了一个磨练的舞台,提供了最有效的活动场所和形式。
体育课堂独特的功能和效益好坏与体育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每位体育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要求,认真研究教学手段和方法,把握住每次课堂的个性特征,利用好这个载体,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培养合格人才。
(2)寓德于体的观念与方法。
第一,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教育指导思想是直接影响、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的根本所在,建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是提高体育课德育教育效果的先导。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就是建立起“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摆脱和摈弃传统的健康观和生物教育观对体育教育的影响,纠正重育体、育技,轻育心、育德的体育教育的偏差,全面理解当今信息时代赋予健康的新内涵。将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体育教师的心灵之中,才能使教书育人成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转[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要重视德育,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体育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德育教育
1研究目的:
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实施《决议》中提出的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
(1)体育教育载体所涵盖的德育教育内容。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体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良好的载体,应首先从理论上了解其载体的性质、内容范畴,明确其真正的界定与内涵要素。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是俗称的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即教养任务),也就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技能、体能学习的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身心实行全面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因素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体育实践课堂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是学校整体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教育内容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用社会学观点来观察,体育教育的内容是综合的。从宏观来议,其主要的方面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等;中观亦有理想抱负、品德修养、思想作风的教育;联系个人较直接的是意志品质、艰苦奋斗的教育、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团结协作、群团意识及劳动观念的教育等。
从体育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来看,体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能塑造文明健康的民族形象;体育教育是挖掘人生命潜能的最好锤炼手段。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竞赛过程,就是反复培养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的过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竞争精神灵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人生价值。
体育竞赛是激发爱校热忱、强化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手段。体育竞争具有鲜明的集体观念,这是从未代表任何集体进行比赛的人很难得到的直接、生动、感性的集体意识。对观众来说,它是爱校、合群的具体化、感性化。学生在竞技中的成绩和胜利,就是集体的成功体现。在热烈紧张的竞赛场内外,集体与个人、代表者与被代表者融为一体,在学生心灵中鲜明的印下集体、班级甚至学校的观念,从而激发爱校、爱师的热情。体育教育也对促进大脑发育、增长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民族的兴旺和创造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体育课特殊的教学环境及身体活动、技能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决定了这种课堂对学生全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不可替代性。
其一,有主体的直接亲身体验。体育体能、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学生直接参与的,要完成或起到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求,必须付出体力和智力的相应代价,这种体能和智能的消耗过程必然对主体(学生)身心产生深刻的影响。各种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耐力,有的动作又变化惊险,又需要有勇敢的胆识和顽强持久的毅力,这种心理和生理的体验从客观上为个性修养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二,有客体营造的环境体验。体育活动有集体和个人协作的多种组织参与形式,需要练习者与同伴或多人共事,为共同达到一定目标或共同取得一定成绩做出不懈的努力。体育课堂的这种环境和活动目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为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艰苦性、技艺性、创造性开拓进取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构建了一个磨练的舞台,提供了最有效的活动场所和形式。
体育课堂独特的功能和效益好坏与体育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每位体育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要求,认真研究教学手段和方法,把握住每次课堂的个性特征,利用好这个载体,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培养合格人才。
(2)寓德于体的观念与方法。
第一,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教育指导思想是直接影响、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的根本所在,建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是提高体育课德育教育效果的先导。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就是建立起“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摆脱和摈弃传统的健康观和生物教育观对体育教育的影响,纠正重育体、育技,轻育心、育德的体育教育的偏差,全面理解当今信息时代赋予健康的新内涵。将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体育教师的心灵之中,才能使教书育人成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第二,确立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作为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思潮已受到世界各国高等学府的高度重视。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寓德于体教育具有实效性的先决条件。终身体育教育认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意义是在于使受教育者具有独立从事社会服务的健康体质、习惯及与此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品质,要从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中心”的操作实践内容和方法中解放出来,坚持寓德于体、身心兼修,把兴趣和培养运动习惯及其所需要的品质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品德,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
第三,充分开发体育学科的德育资源。体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环境特殊、可变因素较多,具有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寓德于体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优势。如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中的体育史、奥运史、亚运史,我国优秀运动员、教练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等,就是极好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中华武术、中国象棋及其它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最佳内容;篮球项目是群体协作精神要求极高、对抗性激烈的拼搏项目,对培养群团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意志品质、文明礼貌、乐群合群的优良行为美德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诱导作用;田径项目是单调、艰苦、枯燥的,正是这种特殊的练习内容以及单一的次数重复,能培养训练者勇敢、顽强、奋发进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等。
许多高校体育项目还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如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等),体育运动能以自己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对美的姿态、仪表、甚至心灵的美感等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体育还是一项有趣的娱乐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节学生身心的发展,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
总之,每项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天然的德育资源,体育教师要钻研教材,挖掘德育教育丰厚的资源内涵,因势利导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使德育教育在体育实践中充满生机,具有实效性。
3优化教育方法,确保教育效果。优化德育教育的方法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方法有:
第一,目标引导法。设置符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地进行品德锤炼的最基本方式。符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里包含教育教养任务、即体育目标和育心目标,如学习武术套路记忆很难,既要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及掌握规律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在中长跑教学中,既要向学生提出跑的技术要求和呼吸方法的目标任务,又要向学生提出克服极点之磨练意志品质的育心要求;项目不同,目标设置不同,在具体策划过程中要做到对号入座,科学、具体、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第二,游戏比赛法。游戏活动是团结协作、对抗竞争激烈的集体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竞技活动,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锻炼相互协作的精神,锤炼团体奋斗的意志,通过规范性的竞争,还可培育文明礼貌、服从裁判、尊重他人等优良品质。
第三,困难设置法。即设置各种困难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去克服各种困难,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各种优秀品质。如篮球一打二,二打三。素质训练负沙衣、沙袋等。
第四,保护帮助法。培养互教互学、默契配合的品德和责任心,如竞技体操和武术中的各种训练,游泳学习中的双人保护练习等。
第五,评价激励法。即利用课中各种时机进行评价活动,进行表扬或批评,或者进行典型正误对比表扬或展示,激励竞争意识,倡导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第六,榜样感染法。即教师要为人师表,以其优良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如优美的动作示范、朴实的作风、关心的言语和行动等都能够起到感染作用。
4研究结论与建议:
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本文从体育教育的载体内容、必然性、观点与方法等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提高高校体育课的教育教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是俗称的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即教养任务),体育教育的思想政治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体育课特殊的教授内容、环境和组织形式与要求,决定了这种课堂对学生全面影响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确立以终生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挖掘体育教育丰富的德育资源,才能使教书育人成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才能使德育教育在体育实践中充满生机、具有实效性。优化教育方法,倡导目标引导法、游戏比赛法、困难设置法、保护帮助法、评价激励法、榜样感染法等,是保证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的良好手段。
- 上一篇:市委办公室信息工作会讲话
- 下一篇:独家原创:植检站站长爱岗敬业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