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时间:2022-09-18 09:50:00

导语: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摘要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目前在思想认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文化氛围、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德育工作,构建高校立体的德育体系,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德育现状对策

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表现有独特的一面,而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寻找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参照中小学和其他本科院校来开展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各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由于德育工作一直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高等专科学校历来都对德育工作很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评估内容中,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等专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较好地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为进一步构建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在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班级,各种文件、方案、规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仍以教学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在目前各类评估检查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倾注了过多的精力来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活动,德育工作又变成了“不要”。其具体表现为:

(1)学习不够,认识模糊。长期以来,政治学习都是德育工作的法宝。近年来,由于受新思潮的影响,很多学校已基本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认为这是搞形式、喊口号。但学习是基础,提高是认识根本。“皮之不存在,毛将焉附?”在德育工作中,政治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如丢弃了形式,内容将从何谈起,又怎么去谈认识上的提高呢?德育工作绝非是几个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它需要全员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任课教师的德育知识相当缺乏,对于如何规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的缺失。有的教师对上级部门所颁发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意见等不闻不问,束之高阁,甚至当成废纸处理掉。这种认识上的模糊,致使德育工作的成效一直不高。

(2)机构不健全,工作不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运行,首先需要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做保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却不一致,形式上的文件太多,空洞的计划、方案不少,但具体工作的落实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在墙上也挂着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其成员与职责也相当明确,但真正运行起来却很不到位,这些表面文章完全是用于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很少过问,即使过问,也是象征、性地了解一下。每当学生的品德出现了问题,主要责任还是由一线管理者来负。

(3)校园文化的建设滞后,德育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现在的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是在近几年由普通中专、中等师范学校、职高等中等层次的学校升格而来的。虽然学校在升格过程中使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有所发展,硬件条件也基本达标,但用于德育方面的建设却相当稀少,相关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建设更少,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呈现出严重滞后的局面。不少学校还在使用升格前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进行管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宣传橱窗、德育专栏、公布栏、校内墙报、黑板报等宣传德育的设施相当少,学校的育人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笔者在与几所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个共同问题:他们除了大型活动外,平常很少有升旗仪式,更没有用于德育宣传的专门场所,学校走廊、教室墙壁等处都没有张贴板报,而根本看不到“守则”、“规范”或德育挂图等必要的德育设备设施。

(4)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德育评价简单。多数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过分强调课堂教学,而根本没有将德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也没有注意在课外和学生多进行交流,对他们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等关心不够。这样,多数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疏于管理,甚至不加管理。此外,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相当简单,要求也不够严格,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强。而当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他们多是敷衍了事,随便在评价表上打勾、评分,没有真正发挥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评价的功能。(二)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针对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现实问题,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1、明确德育目标、构建立体德育模式。高等专科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性建设人才的责任。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长外,还必须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人明确新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高等专科学校的立体德育体系,并结合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和生源实际的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养成性、基础性、时代性;在德育内容上,要强调丰富多样;在德育过程中,要强调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评价中,应强调主体性,等等,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德育程式的构建与实践,才能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2、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净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氛围。要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并增设阅读橱窗、宣传栏、公布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柱。当然,学校的管理还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同样,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行为文化也可以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如言行举止优雅,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养成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中学生更为严重,且其发病率也远远高于中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反差。其一是学习压力的反差:中学生的负担重,虽然高校扩招,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因此仍要花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战中;而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明显地降低,很多人都赞成中国的大学易读难考,即严进宽出的观点,所以不少大学生都显得无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学是精细化管理、或者说是“保姆式”的管理;而高校则是粗放管理。在中学的精细管理下,受学习、管理约束的中学生,大都将原有的心理问题潜隐下来,心理问题无法外显。而到了高校后,他们的学习、思想都全部趋于松弛,甚至完全崩溃,所有的心理问题就外显出来了,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诱发了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4、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优劣作出的判断,其结果往往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奖惩和就业。二者结合得越紧密,激励、导向功能就发挥得越好。

首先,要增设多种评价内容。“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设立奖励,如“三好”、“十佳”、“优秀”、“全能”等,从而拓宽奖励面,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励他们不断上进。

其次,注重评价过程。在评价中,教师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因此,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对他们的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评价的导向功能。

最后,要构建德育评价网络,使学校、社区、家庭、学生都融入到德育评价中,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在德育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掌握评价的方法,以提高效度和信度。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之一。而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学生的特点,正视德育的现状,并寻找对策,创新德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德育实效,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基础性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