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3-20 05:44:00

导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力图从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从某些侧面来排解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最终帮助青年人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面临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问题的存在,不仅常常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实际效果,而且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因此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好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工作,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部分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育过程的诸个要素以及教育的途径和载体都有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1.受教育者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逆反心理的实际“持有者”。因此,分析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显得至关重要。引发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猎奇心理导致

大学生求知欲强,敢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对自己没有涉猎过的领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感到神秘和向往。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说教性,而大学生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自己从外界获得的一些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理论、观点进行辩驳,而在这辩驳过程中,如果他们的好奇心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疑问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他们就容易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2)好胜心理导致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此时人的思想活跃,目光敏锐,不拘泥于成见,凡事批判性强,好胜心切,自我表现心理强烈,愿意标新立异,喜欢鹤立鸡群,因此有时会故意采取与他人相反的态度。

(3)极强的自我意识的结果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对任何事物都持有批判态度,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行为上有较强的反控性。加之,现在部分大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然而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有时看问题,做事情难免有失偏颇,结果会事与愿违,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逆反心理。

(4)浓厚的独立意识的结果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的条件,独立的意识也日趋增强,但是,这种心理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理解、认同,而他们的愿望又常常难以实现,挫败感日渐严重,造成了独立意识受阻。于是少数学生就以怀疑、漠视、反对等消极态度对之,常此以往,逆反心理就会形成。

(5)人生态度和阅历缺乏的结果

青年大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锻炼,社会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尚不稳定,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左右,易于偏激,产生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他们看问题想事情往往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在成人看来,大学生的行为有时未免幼稚简单,但是大学生却认为这是对其人格的不尊重,于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育者方面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实验者,在与大学生的矛盾关系中,往往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教育者自身存在瑕疵,往往会导致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这其中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育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可是在工作中有的工作者思想僵化,方法机械,引起了大学生的反感。

(2)教育者放松自我修养、降低自我要求

做人的思想工作最讲究的就是以身作则。但是现实中,一些思想教育者的素质不高,难以为人师表。有些思想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缺乏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达不到有效教育的目的;有些思想教育者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难以服人;有的处理问题形式简单、粗暴,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样的教育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

(3)教育者自身对待工作的态度

虽然,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但是现实生活中仍有的人对自己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错误认识。有的人把这项工作当成日后飞黄腾达的“跳板”;有的把这项工作当作退居二线的“闲职”,抱有这种错误认识的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敷衍塞责,滥竽充数,“混饭吃”的态度使学生们十分的反感、排斥,逆反心理自然就产生了。

3.教育环境方面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党内一些腐败分子违法乱纪,严重玷污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一部分人中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使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怀疑抵触情绪,引发了逆反心理。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大学生中存在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它影响学生正常的思想情趣,这使他们偏激、烦恼、走极端,甚至是丧失信心,教育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具体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以理服人。大学生一般都在20-25岁之间,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而且他们大多识大体,明事理,教育者在做思想工作时,要通过事实说话,以说理为主,以理服人,力求做到理论上的灌输、思想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严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的针对性理论的深刻性与趣味性融会贯通起来,不能空话太多,不能泛泛而谈,力戒肤浅。

2.以心相交。大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情感都没有完全成熟,经常会需要别人发自内心的关怀、爱护,教育者应经常和他们沟通联系,充分了解学生,与他们建立相互坦诚,彼此信任的良好感情,力求做心灵相融,情感相通,说理与关心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在一点一滴的关心和真真切切的服务中寻找理想教育的共鸣点。

3.围绕焦点开展工作。现代大学生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心社会发展,但对于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又认识不清,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回答和解释,“热点”就变成疑点。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学生关注的焦点,围绕焦点开展工作,以平等讨论、民主协商的方法解他们思想疙瘩,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4.重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大学生们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学会以理服人,更要以模范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等各方面都更高一筹,以自己的形象魅力去感召学生。

5.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批评不像表扬和赞美一样容易被人接受,有时不讲方法,会适得其反,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因此,教育者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特别讲求艺术,注意方法。如果在弄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选择在适当的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57.

[2]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