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论文:谈《新课程标准》的思品教学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时间:2022-08-17 03:44:00
导语:小学德育论文:谈《新课程标准》的思品教学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为了形成良好的品德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对发展人的主体意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起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自我教育动机的引发
引导自我教育的动机,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自我教育动机,是培养学生自我参与实践,获得自我认识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民主化观念,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其次要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往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认识,不断增强有信心,从而萌发自我教育的动机。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活动:①参与拟定教学目标。比如,让学生自读课文,共同确立教学目标。②参与发问。让学生自行探索,提出问题。③参与设计活动。如:自行设计辨析题,使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矛盾心理;自行设计品德行为模拟表演;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行讨论学习方法、总结经验等等。④参与辩论,从正反两方面展开争辩。⑤参与评价与自我评价活动。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以课外延伸的形式开展某些宣传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等。
二、自我悟理能力的培养
自我悟理能力指学生对品德行为观察、分析,从而正确掌握品德和品德规范要求的能力。它是自我教育的基本能力,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自我悟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一是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自行寻找品德行为,提高识别能力;二是要抓住品德行为的细微处,分析思想品质;三是要引导学生概括品德概念和品德规范要求。培养说理、评价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评介,可深化学生品德认识,提高学生自我悟理能力。常用的说理方法:①正反说理法,即人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②多重说理法,即针对某一品德行为,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说理。③例证说理法,即从事例证明某一道理的说理方法。④追因说理法,即从某一品德现象引导学生寻找原因得出结论的说理方法。⑤条件说理法,既让学生说明要实现某一品德要求必须创造哪些条件。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辨明是非是深化品德认识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①品德概念的辨析。让学生辨析相近的品德概念,弄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②品德行为的辨析。训练学生将品德规范要求与品德行为实践相联系起来,进行品德评价。③问题情境的辨析。即创设情境,揭示学生的心理矛盾,让学生联系思想实际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作出正确的行为抉择。
三、品德情感的自我体验
品德情感的自我体验对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常用的方法:①观察中体验。这种体验能直接激发学生的情绪,产生情感共鸣。②说理中体验。学生说理实际上是在相应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说服。③氛围中体验。情感氛围感染力强,教学中应营造情感氛围。方法有: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品德情境;教师自身品德情感外露;榜样感化和学生间相互形成正确舆论等等。④表现中体验。让学生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品德情感。⑤联想中体验。让学生从某一品德行为联想到一系列与之相近的或相反的品德的品德行为,并进行比较,从而产生正确的品德情感。⑥对照中体验。让学生将自己过去的行为与品德规范要求进行对照,从而出现满足情感或不安情感。总之,品德情感的体验是多方面的,学生只有充分地“自我体验”才能有效地实现自我教育。
四、自我控制方法的指导
自我教育离不开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应在提高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同时,进行自我控制方法的指导。目标控制法。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品德行为规范要求,联系实际自拟近期行为实践目标;其次要训练学生自觉按预期目标进行行为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行为控制法。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品德行为实践活动中,如何排除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种种干扰和阻碍。常用的行为控制法有: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告戒、自我督查、自我评价等等。情感控制法。针对学生情感波动大、自制力差的特点,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控制情感的一般方法。
总之,思品课教学要侧重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自觉性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