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再思考
时间:2022-02-19 09:24:00
导语:对学校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再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新世纪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如何正确认识和具体实施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
现在一讲素质教育,学校内部的一些人往往喜欢强调知识素质、技能素质以及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基础学科素质,而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置于从形式上讲很重要,但具体操作上并不重要的位置。产生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教育观念中长期存在着一种“泛政治化”倾向,从而导致无法在摆正德、智、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在整个人才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勿用置疑,我们的教育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机整体,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质。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角度来涵盖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部意义,不仅有失全面,而且会造成在这个问题上的“泛政治化”倾向,进而影响人们正确、全面、科学的认识思想道德素质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甚至会影响我们对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正确评价。
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建设人才的教育。从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看,我们所需推进的素质教育,显然不能够仅仅是加强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专业知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专业技能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强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当然十分重要。但只注重这些素质的提高,不论从国家培养的目标看,还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看,都是不全面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该正确认清思想道德素质在整个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此,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到,人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包括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哲学思辨的品质;包括人的远大理想信念和科学世界观基础;包括开拓进取的观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等等。而所有这些不正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吗?!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同志在全教会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并认为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其重要意义恐怕就在这里。
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各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主管领导和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常常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我们:与国外先进的教育相比,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人才水平总是不高,创造能力总是不强,世界上50%的发明创造源自于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半数以上是美国人,而我国至今没有一人。如果认为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专业基础知识不合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也并不完全,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就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讲可能也并不弱,在近些年世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这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比赛中,我们不是获得了大多数奖牌吗?在我国输往国外的留学生中,与外国学生相比,也公认在基础知识上是一流的。如果认为原因是思想道德素质不强,可能有人也不服气,因为在我国的教育中,从小就很注意思想道德教育,在这方面我们似乎比西方强调得更多。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就会发现,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思想政治课多是流于形式,起码从小学到中学学生所受到的全部教育就是考大学,又有谁去注意他们实际的理论水平呢?社会没有要求,学校和家长也没有要求。这说明我们要在世界人才培养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外,显然不能忽略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明显缺失,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多地是给人一种专门家的感觉,而不是心智两全的合格人才。从整体上讲缺乏广泛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气质,缺少远大的抱负和追求理想境界的意志品质,缺少对社会的感悟力和对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把握和关怀,不能不是我们人才培养处于劣势的一个重要原因。科学发明本身可能并不具有道德的意义,但是科学精神却完全具有道德的意义。科学精神的贫困构成了科学革命和创新成果的思维背景,因而他们只能把科学理解为一种对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研究,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从外部把握自然、把握社会的一种努力。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因此,作为能够称之为人才的人,他们不仅是科学意义的缔造者,也应该是人生意义的缔造者,只有对人类和社会的命运有深切的把握和关心,才能对人类的科学问题保持有高度的敏感和清醒的认识,才能赋予那些科学公式、计算、猜想以活生生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认识我们的素质教育,显而易见的结论就是:我们即要加强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培养,更要相应地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建全的人格和哲学思维的能力等等。后者显然不是单纯地加强知识结构的完善的技能素质教育就能得到的。
(二)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完全可以认定,在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而且它与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有机整体。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今后我国的学校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打破上述看到科学背后的道德意义和思想与思维的深刻涵义,并能由此促使他们从思想领域接受似乎与自己的专业全然无关的许多营养,并产生一种创造性的联想
为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目前不少学校都采取发许多措施,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德育改革日益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发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得到加强,师资队伍和政工干部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可喜的。但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仅有措施上的改变和完善,没有观念上的突破,显然是不够的。要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首先需要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上有所突破。没有观念的转变,现有的许多教育措施也是不稳固的。
在素质教育中,从总体上说,应该确立如下观念:素质教育应该是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变学生的各片面性为全面发展,变专门性发展为基础性发展,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变被动性发展为主动性发展。
所谓变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就是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而是要通过科学精神的培养,树立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观点,承担起创造性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和精神。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知识化、住处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同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没有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无从谈起。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人的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精神,这不仅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事业,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
所谓变片面性、专门性发展为全面性、基础性发展,就是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学科知识这种专门性、片面性的培养模式,而是要积极探索出推动树立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这种基础性发展的新途径,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倾向。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全面的,其中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如下内容: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学会生活,具有健全和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学会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学会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总之,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所谓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就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显性发展形式,而且更要关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感悟力、健全人格形成等隐性发展形式,因为正是这些隐性发展的基础内容对人的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从我国未来的发展看,人才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问题。没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本领,固然算不上合格人才,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追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尤其是没有解决好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怎样追求的问题,光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干什么呢?因此,为了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更应该注重学生培养中对人才发展起主导作用的那些隐性发展的因素。
所谓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就是不能仅注重培养学生被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是要通过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努力探索积极进取的主动发展观念,在这个方面,思想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责任。因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深层次看,首先是要有一种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其背后所昭示的思想源泉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具有探索、发现和初步创造的能力。这些主动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他们加以熏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的思想界必须能为这种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积极进取的精神与主动发展的能力是一个统一的机体,忽视进取精神的引导,必然不能形成主动发展的思维背景,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重视。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这说明要把我国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如果我们不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现在在校的和即将入学的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学生就很难在下个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承担起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使命,对此教育界必须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实施素质教育,对高等学校来说不仅要注重人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因为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要全面发展,就不能片面发展,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理想和对社会感悟力以及雄深浩博的哲学气质和健全人格的导引,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