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
时间:2022-02-19 09:21:00
导语: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从美国这个历史不长的国家拥有学校之日起,学校就被视为年轻人学习最有价值东西的殿堂。在这里,教师、书籍与史实将青年人带入具有极强道德感的文化交流之中。而教师本身则是自觉地发挥着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当今美国薄弱的家庭结构、年轻人生活中的新因素、譬如电视作用的增大、闲暇时间的增多、吸毒行为的蔓延,这种种变更了的社会条件,更为未来的教师提供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核心角色。 近些年来,公立教会学校有何变化?家长们是否要求学校将道德教育及其灵魂工程建设的职能转交给家庭和教堂呢?如同许多德育工作者一样,的确好些家长也对学校失去了信任。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支持公立学校承担道德教育的传统职责。
十余年来,我们曾一直怀疑师范学生和在职教师能否胜任道德教育工作者与良好品德开发者的角色。显然,学校对此所做的努力还不够全面系统,不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误,甚至异常情况。促使我们改变以往这种教育失误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许多教师能够把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其工作重点去抓,然而有相当多的教师没有这样做。他们对此持有不同的反映:“我们的职责是教知识、教专业”“我有权利把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吗?”“如果我把自己同道德、社会价值这类东西搅在一块,我就得冒上法庭的危险。”
第二,除非教师们掌握了辨析价值观念的技巧,否则就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其道德教育工作者和良好品德开发者的身份。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直接讲授一些教学计划中曾规定的某些特殊价值观。就连那些已经看到自己在品德与价值观教育中负有积极作用的教师们也说,他们仅仅是把这种态度带入教学中来,但并不意味着自己已接受了它。或者是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职责而承认它。
第三,当人们问及教师是怎样在实践中发挥教育工作者作用这一问题时,大多数教师的回答是:“以身作则”和“价值辩析”。许多教师承认,就工作性质来讲他们是学生的榜样。而其余的被调查者则明显受到60-70年代价值区分运动的影响,他们将德育和价值观教育说成是一回事或同出一辙的两回事。很少有人能意识到“价值区分”这种说法在社会实践方面已经失去了信誉,并且,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们已将所有这些贬得一钱不值了。许多教师把道德观教育看得很重,但他们在价值区分这个问题都有着尤为特殊的共同信条,那就是:教师应在各种价值观的评价方面保持中立,即不带个人的情感色彩。
一种值得注意的怪现象是,教育行业拥有了自己的雇员--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纳税人。一方面家长和纳税人要求教育工作者教给孩子最高尚的社会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则反其道而行之,其中有些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传统角色;有些人则属于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事关学生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建构。当然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使用着令人难以理解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教育方法。究竟我国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何等变故,这个问题还实在难以确定。在以往的20年代中,我们的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不过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学生与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一领域中,而我们在两个重要问题上却缺少足够的实验数据:一个是教师究竟教给了学生哪能些价值观,另一个是教师在培育良好品德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当代美国青少年的道德状态如何呢?要搞清这点也很难。不过我们尚有如下的数据。在过去的30年间,男性青年自杀与杀人死亡人数分别以441%和479%比率增长着。而自1950年以来,18岁以下青年被拘捕率也增长了8倍。同一时期的少女未婚生育人数增长率则以每年621%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这些青年越轨行为大量出现的同时,青少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态度普遍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调查中发现1976年-1986年10年间,高中学生中认为“有钱”是“非常重要”的人数几乎减少了一半。最近的一次大学新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想利用在大学求学之机建立有意义的人生哲学”的学生人数,由1967年的83%,下降到1986年40%,在同一时期内,将大学视为“将来谋取金钱的手段”的学生由43%增加到74%。
上述几个可怕的数据,看似我们有意挑选出来的,但实际情况就是这么不乐观。目前社会上的许多长期趋向都有自食其果的特征。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不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持久的关注以及成人的监护。而正当一些人呼吁学校仅仅集中精力搞知识传播从而导致了价值观教育的危机之时,很难设想会在道德教育上实行免费。
无论如何,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况且在学校进行积极的价值观教育纯属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乐趣。那些受个人主义思想侵扰、缺乏尊重他人氛围的学校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屠场。换言之,倘若没有一个受家庭或学校德育的教学团体,那么学校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需要建立一公立学校体系来帮助孩子们成长为道德上合格的社会成员。学校课程应有助于学生观摩那些具有鲜明道德价值观的榜样,并使之了解个人品格对形成良好的公共风尚的意义;同样他们也应了解那些不敢见义勇为者和那些邪恶之徒的生活,看看他们是如何破坏社会生活、伤害他人的。学校道德主题研究应选用丰富的实例,多树立一些德行高尚、品格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多听一些有关道德主题的辩论,尽可能避免轻率下结论的作法。让学生下结论时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要着重考虑;要顶住压力,有勇气坚持正确的选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德育应该做到:帮助孩子认真去想、认真去爱、认真去做。
尽管我们说,师范学院所有师生在德育领域内部应起带头作用,但笔者还要在最大的范围内谈谈师训的德育,包括在职教师和师范生。
师范生:师范学院的教师应首先检查他们自己开设的课程,检查他们所教的学生是否在德育方面作好了素质的准备。凡是对德育这个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有所忽视或毫无关注的学生,应予以及时的纠正。而在为那些未来的专职德育工作者开设课程时,应取得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学生家长、学校中的管理人员、还有中小学教师。而师范学院的职责首先是提醒人们注意,将学生的德育作为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未来教师的学习兴趣大都放在大学的文科课程上,这些有关我们历史、文学、哲学的课程,也应多教一些文化的道德遗产。因此我们这些教育学讲座的教师就很有必要与考大学文科课程的同行们去共同鉴别那些道德遗产。此后,以那种对师范生有益的方式去讲授。或许那些正流行“发展核心课程”的“美国校园运动”,会成为这项改革的媒介,既便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师范教育工作者也应带头去进行尝试以便保证师范生--未来的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的道德遗产。
一个学院的校风是它德育的晴雨表,它对关注者具有很强的震摄力。因此,师范学校就尤其要把重点放在校风建设上。校园是友爱与公正的氛围吗?师生彼此尊重吗?人们是否有较高的行为准则?人们是否有强烈的荣誉感、道德感,是否有较多的服务项目?在职教师:道德教育与品格培养,这对美国社会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重点项目。在传统和教会学校里,教育工作者不了解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因此,师范学院在这方面有很多机遇,使其充当排头兵。当中小学教师找不到所有德育问题答案时,师范学院可以为之提供有关线索去查询相关问题,并使之深入到解决问题的领域。一旦获得了答案,中小学教师就会接受相应的课程培训,从而拓宽德育的场所。
开设教育学系列讲座的教师应当努力让他们的文科同行们深入中小学的德育研究。这些同行们首先应具备所教专业的知识,并能直接帮助中小学教师将德育纳入其各科教学计划之中。此外,这些学科同行们还应让教师真正挖掘人类道德遗产的源泉。其实,许多中小学教师渴望认真读书、充分讨论,尤其希望有机缘同本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一道钻研经典著作、将孩子培养成道德上成熟的人。这一工作属于社会的每一个人,而对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应有之义。
-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知与行的统一
- 下一篇:引导中小学生自觉接受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