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人才立州”战略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思考
时间:2022-08-24 01:04:00
导语:楚雄州“人才立州”战略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人才立州”战略是楚雄州顺应形势发展,继“农业富民”、“工业强州”、“引资兴州”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我州人才队伍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理论上深刻把握“人才立州”战略的基本要求和丰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认真贯彻和实施。
关键词:人才人才立州战略
人才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问题。“人才立州”战略是楚雄州顺应形势发展,继“农业富民”、“工业强州”、“引资兴州”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如何从理论上认识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并在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和实施,这对于当前楚雄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人才立州战略的基本要求和现实基础
(一)基本要求
“人才立州”就是要通过人才的集聚、提升和作用发挥,提高楚雄彝州的人才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实施好“人才立州”战略,最根本的要求就是:
一是要把人才资源作为战略性资源予以高度重视。这就要求必须在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最大限度发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使人才成为推进我州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是采取战略措施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立州”战略,关键需要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战略措施来落实。科学制定战略措施要突出“五个特点”:
要突出整体性,在充分体现人才规划的龙头作用的基础上,将人才工作的年度和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开发规划作全局考虑、整体谋划,并和全州经济社会战略、规划纲要及开展的各项工作融为一个整体;
要突出适用性,充分体现彝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农业富民”、“工业强州”、“引资兴州”重大决策部署及“五大重点产业”而抓人才工作;
要突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牢牢把握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的人本需要;
要突出“连续性”,在注重创新人才工作同时,要保证原来人才工作措施的延续性;
要突出“全面性”,把“人才立州”战略措施细化分解,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使措施“可用、管用”。
三是要形成有竞争力的人才优势。实施“人才立州”战略,其目的就是要在打造我州人才优势的同时,进而形成有竞争力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在进一步深化对我们各行业人才需求认识的同时,还要将人才工作提高一个新水平,要促使在相同的产业和行业中,和其他地区相比,我们要有好的人才,在特色产业上要有自己的特色人才,在竞争激烈的产业中有顶尖的优秀人才,那么近者和大理、昆明比有相当的人才竞争优势,远者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有独特的竞争实力。
(二)我州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改革开发以来,州委、政府把“科教兴州”确定为楚雄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呈现如下特点:
——人才总量不断壮大。截至2003年底,全州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达到56399人。党政人才14532人,地厅级干部28人,相当于地厅级职务7人,处级干部496人,处级非领导职务179人;科级干部3615人。专业技术人才3889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35人,中级9567人,初级职称的25404人,学术技术带头人2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356人。农村乡土人才43641人。
——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从学历层次看,全州有研究生110人,本科生6995人,专科生21031人。其中国家机关中研究生61人,本科生2626人,专科生6969人;事业单位有研究生47人,本科生4240人,专科生13412人;企业单位有研究生2人,本科生229人,专科生650人。
——各类人才取得丰硕成果
在州委、州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展示,在推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促进全州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从1989年以来,被州人民政府奖励的突出贡献的优秀技术人才达到了456人,其中,有3人受到州委、州政府的重奖;有19人荣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有12人获准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有25人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我州《楚雄彝州自治州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贯彻云南省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2001-2005年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贯彻意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到目前为止,全州有192名处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占县处级以上干部数的29.4%,其中正处以上51名,副处141名;男165名,女27名;35岁以下19名;非中共党员20名;博士研究生1名,在职研究生7名,大学文化107名,大专文化64名,高中(中专)文化9名,初中文化4名。科级少数民族干部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州共有科技少数民族干部2900多名,科级少数民族干部已达到同级干部数的34%,其中最多的县达到62.3%。
毋庸置疑,我州的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人才队伍现状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距离,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观念陈旧,尊才、爱才、育才、用才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见物不见人”的狭隘发展观、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的狭隘人才成本观、急功近利的功利观、人才的神秘观、“但求所有,不求所用”用人观还普遍存在。
二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多,而企业人才少,仅占总人才数的11.2%;党校类函授生多,国民教育类学历人员少,教育、卫生类人才多;工程、经济类人才少,尤其是熟悉外经贸、涉外事务及项目可行性研究人才短缺。
三是人才的集聚能力不强,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现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加上我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激励机制尚未健全,人才的待遇不优,创业环境不够理想,吸引人才的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流失,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
四是人才缺乏竞争力,素质、能力亟待提高。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应酬,忙于交际,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弱;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文化程度偏低,知识老化、专业水平偏低现象大量存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严重缺乏具有现代经营理念、能够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拓展商品市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
五是现有人才学习培训机制有待完善提高。从整体看,人才学习培训、更新知识主要通过自学或者通过党校等学历培训等来进行,知识更新的整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得不到保证;从培训形式看,大多培训流于形式化,比如说采取“以会代训”方式,由于会期短、时间紧等原因,需要学习的知识全面性、系统性不够;从培训内容看,集中在大众化、普遍化的知识培训较多,而新知识和新理论,诸如电子信息、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培训不够,人才队伍知识更新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六是人才成长和施展才能的机制不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大锅饭”、“铁饭碗”还不同程度存在,“苦乐不均”、“论资排辈”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上还比较突出。
二、人才立州战略的目标定位和工作理念
实现彝州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同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高地。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人才立州目标定位,从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急需的人才入手,加强我州急需的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加大开发力度。
(一)目标定位
人才立州战略的目标定位是:紧紧围绕彝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牢牢把握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彝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即要做到:人才总量急剧增长、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的产业和地区分布逐步合理化、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二)工作理念
实现上述目标要努力抓好“三个环节”,建设“五支队伍”,形成“五个机制”。首先是要抓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培养人才,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最高原则,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人才培育体系。第一,要依托州委党校、楚雄师院和2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快规模膨胀、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主动与市场对接,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设置学科专业,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方式;第二,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第三,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搞好各类人才的在职培训;第四,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岗位成才。
引进人才,要坚持按需引才、多层次引才的原则,立足于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多层次需求,大力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各类人才。
用好人才,要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的原则,大胆、放手、科学地使用人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释放人才的潜能、实现人才的价值。
其次,就是要建设五支队伍。一是以提高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二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高级技工人才队伍建设。以加快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为契机,整合全州各类技工、职业学校的力量,着眼于基地建设的需求,大力培养五大重点产业等方面的高级技工人才。积极推动院校与社会联合办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企业要全面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改进技能传授方式,促进岗位成才。四是以提高带动能力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是普及农业科技、搞活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科普组织、农村专业协会和农函大,以及“干部驻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等形式,积极开发和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熟练运用实用技术的种养殖能手、一批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的带头人、一批农副产品营销能人、一批有致富手艺的能工巧匠,并采取各种扶持鼓励措施,发挥好他们的带动作用,带动项目、带起产业链、带领群众致富。五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再次,要建立健全五个机制。一是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综合考虑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竞争式、开放式的人才选任机制。三是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四是规范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五是完善的人才保障机制,为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三、人才立州战略的着力点
(一)加快改革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破除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不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性障碍,做到四个进一步:
人才地位要进一步凸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把人才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充分体现“第一资源”摆“第一位置”,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人才观念要进一步更新。各级各部门坚决革除狭隘陈旧的人才观念,树立“大人才观”。
人才政策要进一步优惠。必须创造条件、发掘潜力,舍得花血本,突出津贴待遇的优惠、住房待遇的优惠、配偶子女待遇的优惠、社保待遇的优惠、政治待遇的优惠以及其他待遇的优惠,使这些待遇达到一流标准,甚至超一流标准,才能真正使彝州形成人才荟萃的可喜局面。
人才呵护要进一步到位。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和领导干部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真正做到礼贤下士,求才若渴,做人才的“保姆”,为人才雪中送炭。建立楚雄州人才资源开发基金。采取财政拨款、接纳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方式筹集人才资源开发基金,用于解决人才引进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二)完善政策措施
“人才立州”战略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必须突出以下四个重点:
完善人才竞争机制。要在大力推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的同时,打破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委任制,实行公开招聘制、聘约管理制以及干部任用公示制和试用制。要加大职称改革力度,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实行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要通过公开招标使重点课题、重点项目、重要岗位真正由有实力、有作为的科研人才来担任。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入手,发挥奖金、工资、津贴等对各类人才的激励作用,逐步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技术管理、技术入股、专利入股、持股经营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要敢于在待遇上拉开档次,给予重奖。
完善人才调节机制。要建立彝州人才库,拓宽人才信息渠道,加快与发达地区及大城市人才信息联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要大力抓好彝州人才市场建设,使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完善人才法制机制。要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人治”现象,健全人事执法监督制度,扩大人事工作的公开透明度,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抓好五支人才队伍的开发利用
一是要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这是彝州加快发展的关键,也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要结合“加强我州党的执政能力”的大潮,强化培训,提高党政人才的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全局理念,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和行政水平。
二是要努力培养一支精管理、讲实干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把建设一支企业家队伍作为实施人才立州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采取措施,为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重点抓好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支持广大企业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州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三是要努力培养一支强专业、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工程,促进知识更新,推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集聚。围绕骨干企业的技术开发,逐步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和研发中心,并通过加快这些载体建设,集聚起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要努力培养一支操作熟练、有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队伍。一方面要注意吸引省内外高级技术工人来我州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培养,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技能培训,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真正使职校成为高级技术工人的摇篮。同时,要研究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工人在生产实践中锻炼学习,提高素质。
五是要努力培养一支肯学习、有闯劲的农民致富队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这一目标,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为目的,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加强财政扶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我州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鼓励他们带头创业致富。重点加强对失地农民、搬迁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促进农民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建立健全党管人才的保障机制
首先要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领导核心作用,强化人才战略规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政策研究职能,更好地担负起统筹全州人才工作全局的职责,做到“四个同步”,即:党委谋划发展要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要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要同时考虑人才导向,布置工作要同时考虑人才措施。
其次要组织协调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州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再次,就是要加强“人才立州”战略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县(市)及相关部门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直接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年度工作目标,每年进行严格考核,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决定干部升降的重要依据。对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贯彻执行党的人才政策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对于违的政策、忽视人才的行为,配合党委纪检部门和政府监察部门严肃查处,切实保护人才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