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毕业实习改革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12-18 10:38:55

导语:地理信息科学毕业实习改革与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理信息科学毕业实习改革与发展研究

1.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21世纪的人才需求对地理信息科学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制定本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本专业一级学科对专业的要求以及现在社会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同的一级学科,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地理学为背景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主要侧重点是在于GIS的应用方面,具体包括地理数据的处理、地理模型(如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结合)的构建等。对于社会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言,目前社会对GIS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GIS软件的开发、GIS数据生产、GIS理论研究、GIS项目组织管理和GIS在地学方面的研究。这些需求中,对于GIS应用方面,以本科生居多;软件开发方面的以硕士及具有较高水平的本科生为主;而对于科研方面的需求,则一般是GIS专业的博士或者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硕士。在人才需求方面,各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呈金字塔形分布,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且根据行业的发展,在今后的推广中,GIS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会越来越多。综上所述,结合本校本学科层次和背景以及本专业是以地理学为依托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顺应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格局,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制定了如下培养目标:在扎实掌握地理学的知识基础之上,培养能够全面掌握GIS专业的基础理论,具备GIS应用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和政府相关部门(测绘、规划、资源、环境、国土、国防、林业、农业、交通等)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或创新型人才。

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实习效果评价

2.1毕业实纲调整。本专业毕业实纲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学时、学分、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等方面,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实习的学分在增加,实习的周数也在增加,2015级学生的毕业实习比前一年级增加了4周的实习实践。实习学分和周数的增加,解决了由于时间限制问题,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实习深度不够等问题。此外,实习周数的增加,意味着实习内容也逐渐的丰富起来,2015级本科生增加了参与学业导师的项目来进行实践锻炼,这样更能全方位的接触本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更快的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后在实习方式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主联系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便捷的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和学业导师,且从2015级开始,为了专业的发展,学院积极增加对外联系,开拓实践实习基地,增加了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规范了校外实习学生在校外实习单位实习内容方面的要求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评价及考核。2.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近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已经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一个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校企合作”纽带初步形成,这为本专业毕业实习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本专业已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公司等均已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到2018年底,本专业已经发展到了16个集中式的实习基地,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内,尽量地为学生安排多个岗位,使其能接触到GIS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这样也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生产技能。2.3毕业实习效果分析。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就业统计、实习效果和学生座谈等方式对毕业实习进行了初步的评价。我们队2014、2015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也召开了座谈会,充分了解培养方案中的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还存在哪些不足。通过整理后,就校内和校外实习分别阐述,校内实习具体评价效果如下:(1)实习内容多样,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选择的项目或者课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整体上能够体现出主观能动性,GIS的理论知识在本次实习中得到了锻炼;(2)对GIS的数据生产、软件开发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接触,综合应用技能得到了提升,对于学生步入社会进行职业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3)科学研究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生自主选择学业指导教师,并参与项目的开展过程,全程对项目进行跟进,为有意在GIS方向进行深造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锻炼平台。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具体的效果如下:(1)从学校转变到校外的企业,真正的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具体实习内容,均涉及到了生产的实际过程,是用学过的理论的知识实实在在的解决新问题,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2)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尝试不同的实习岗位和实习工作,广泛接触到了市场上的各类岗位,这有助于学生将来在择业的时候准确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帮助学生可以明确择业;(3)校外实习过程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一个锻炼和提升,也是对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一次锻炼,在校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能加快学生心智成熟的速度。此外,经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GIS专业校内外毕业实习效果见表2。从表2可知,对于GIS综合技能的提升方面,有9~15%的学生认为提升的作用极大,尤其是2015年的校外实习,认为作用较大及以上的学生占69%,且认为没有作用的学生占比为0;对于找工作的帮助方面,2015级的实习内容和方案实习效果满意度远大于2014级。综合分析发现,对于校内实习,仍有5~8%的学生认为在GIS综合技能提升和找工作的帮助上无任何作用,这说明我们的实习内容、实习方式等方面在校内外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仍有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

3.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学校所制定的毕业实习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专业实习的改革还是势在必行的,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一定的更新和补充。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对策。通过近两年的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校内实习方面的,跟随学业指导教师完成项目,学生一般均为自主联系,一般和较为熟悉的老师一起完成,从适应新环境方面和处理新事物方面可能不利;此外,大部分学生是在毕业实习期才开始寻找和老师一起完成项目,并没有接触到项目的开展的整个过程,对于以后独自开展这方面工作,有一定的影响;(2)部分校外实习单位的业务开展水平和实习岗位不稳定,存在有些时候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岗位,有些时候则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迫使学校暂时调整实习单位;每年实习学生人数的不同也会给实习单位带来不确定性,且部分学生由于扎堆选择实习单位,导致岗位安排不足;(3)由于本专业属于新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硬件的配套方面正在逐步建设完善中,对于非常高效的完成项目产生影响,且个别时候无法接触到最新的技术。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初步拟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是梳理实习单位、学校、实习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三者之间是协作关系、相互依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拟建立一套基于WebGIS专业的实习协同管理平台,借助该平台,广泛收集满足条件的实习单位和岗位信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平台对学生、实习单位和学校三方开放,便于实施管理和及时沟通等。其次,对于个别实习项目比较长的,学业指导教师可以及时信息,提早招募可以跟进的学生,尽早进入研究组,这样可以全程参与项目的开展,更有利于将来学生独立承担项目。第三,学校目前正在积极谋划,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新建,加大对硬件仪器设备购置的力度,确保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仪器和技术。最后,可以建立校内工程项目基地,效仿校外基地或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具体开展流程,由老师或者校外导师带领开展模拟典型实际工程流程,用实际的项目来对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参考文献:

[1]汤国安,龙毅,李云梅.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9:45-47.

[2]秦其明,董廷旭.中国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5:34-37.

[3]郑贵洲,王琪,晁怡,等.GIS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科学,2014,9:148-152.

[4]吴建华,刘佳琪,韦朋杰,等.江西师范大学GIS专业毕业实习改革与发展对策[J].2018,3:138-141.

[5]罗红霞,邹扬庆,余天霞,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实践与成效[J].2013,10:1-7.

作者:朱新玉 胡云川 梁春玲 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测绘与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