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
时间:2022-07-18 09:47:16
导语: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征及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1]。相对于本科毕业论文,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意义。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征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重申:“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从教育部上述的两个文件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征,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其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技能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的各种事务性问题。基于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高职高专毕业论文的定位首先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
(二)高职高专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高职高专毕业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进一步整合所学知识,从而提出论点,加以综合论证,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实践或者技术领域成果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另外,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还可以培养学生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查阅相关资料,提高其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等获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布置学生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还会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扩大视野,缩短学生就业以后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社会的距离。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意义深刻。
二、高职高专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一环。但是,检视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执行情况却不难发现,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普遍存在论题选择不当等问题,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大而空洞,缺乏应用性,偏向理论,且又无法扣紧主题深入论述;有的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抄袭、拼凑的现象,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部分学生平时努力不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又不愿广泛收集资料;有的学生在论文写作期间急于找工作,连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都无法保障[2],由此可知其毕业论文质量。此外,个别学校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以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对不符合质量规范的论文,未能严格地按要求进行审核,这也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在操作层面上,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把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仅仅作为一种程序性工作进行安排,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撰写的实际效果与国家高职教育的设计初衷存在较大差距。总之,造成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因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职高专毕业论文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不一致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充分,使得高职高专毕业论文的目标定位、选题、撰写要求、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受普通本科院校的影响,不切实际地去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理论性,这显然与高职高专侧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发生偏离。众所周知,在高职高专的教育中基础理论教学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而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3]。因此,盲目地套用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学生撰写“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是不现实的,它超出了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范围,背离了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致使高职高专毕业论文写作陷入困境,助长了学生应付和抄袭之风。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不科学、管理不到位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安排,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论文的撰写大多安排在第六学期,且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一般只安排一个月(四周)。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既不科学,也不够合理,因为第六学期学生既要完成实习任务,又要忙于联系工作,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面试等,使得毕业论文的选题、材料收集、写作投入的时间很有限,加上有些指导老师出于对学生就业前途的考虑,在对待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上表现出宽松的态度,导致学生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来撰写毕业论文,甚至出现大量的抄袭拼凑现象。此外,近几年扩大招生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生师比例严重失调,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同时还要承担多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在时间、精力上都显得力不从心,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只能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很难作深入指导,而高职高专院校面对这样的新情况,在管理上也未能做相应的调整。这些因素的存在,大大影响了高职高专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水平。由此可见,要提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的质量,需要改革现行的毕业论文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到制度设计,从论文形式、内容、时间安排到管理环节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这是提升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质量的唯一出路。
三、台湾建国科技大学“毕业专题制作”的借鉴
笔者因工作需要于2010年上半年选派到台湾建国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50天的学习交流活动。在学习交流期间,笔者在图书馆,翻阅了大量该校学生完成的《毕业专题报告》。这些专题报告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所有毕业专题都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专题研究,并藉此训练学生分析现况,找出问题,拿出解决方案等技巧。针对这一课题,笔者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对该校“毕业专题制作”的实施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认为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实施的“毕业专题制作”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淡化“学术性”,突出“应用性”的特质,符合高职高专以“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观,大陆高职高专院校可借鉴其经验,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一)“毕业专题制作”的时间安排科学合理
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的“毕业专题制作”实施年限共三个学期,自三年级上学期至四年级上学期,分三个阶段完成(具体见图1:专题制作程序架构图[4])。第一阶段即专题制作(一)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专题分组、确定专题制作题目、缴交“企业专题制作产学合作合约书”或“专题制作主题意见调查表”。第二阶段即专题制作(二)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根据选题,运用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论点和拟定论文框架,并根据自身的社会调查、工程实践调查、企业调查和市场调查,用现实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围绕专题内容定期与指导老师进行讨论,并填写“专题制作分组讨论记录表”。第三阶段即专题制作(三)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这是毕业论文形成的关键阶段,各组完成“专题制作”之研究并进行答辩,期末各组缴交“企业认证意见书”和“毕业专题制作总结报告”。三个学期的时间安排,给专题报告的制作有一个充足的时间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及时地把撰写论文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随时向指导教师汇报;而对于首次没有通过“专题制作”答辩的小组,他们可以在四年级下学期进行修改继续完成“专题制作”,进行二次答辩。这样在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上让大部分的学生按时毕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许多实践也证明,要写出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相关工具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学习、培养和训练,不可能在简短的几周时间内完成。此外,这样的时间安排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再学[5],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反观大陆的高职高专教育,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各类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五学期下半学期就开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训,第六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就是今后的工作单位,在毕业论文尚未完成之时就已与用人单位签好了合同,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好坏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应付的态度,可想而知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借鉴台湾建国科技大学“毕业专题制作”的时间安排和做法,能更好地解决就业与毕业论文质量的冲突,有利于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也有利于学生利用在校时间结合专题制作的题目,完成方案设计、资料查询;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课余的时间带着专题制作课题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写出真正有价值有质量的毕业论文,而不是东拼西凑、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这种做法无疑是提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毕业专题制作”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毕业专题制作”倡导的是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专题制作题目可以根据企业热点问题选题,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领域选题,根据学生日后工作方向选题,根据指导老师研究领域选题或其他选题。专题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岗位实习或社会调查等实践中遇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专题报告的形式可以是综合性的或专题性的或以实习单位为背景的案例编写与分析,也可以是创业小项目的设计,还可以是参与指导老师的实证性课题研究等[5]。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现况,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摆脱了高职高专学生论文选题偏大,内容比较单一、缺少独立思考,参考、引用的观点较多等问题。
(三)“毕业专题制作”注重团队合作
“毕业专题制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人数以六人为上限。采用小组开展工作的形式,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既分工又合作,共同为完成“专题制作”而努力工作。这种团队式的设计制作,不仅能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最终达到共同提高,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毕业专题制作”还要求指导老师,要定期召集所指导学生(每周召集一组,每位老师以指导4组为上限,每个专题制作小组可同时有多位老师指导),了解各小组“毕业专题制作”完成进度,并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找出解决办法。因此,“毕业专题制作”模式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减轻指导教师每学期除了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还要指导、修改十几位甚至更多学生毕业论文的沉重负担。总之,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专题制作,不但要小组每位成员的努力工作,还要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因此,笔者认为“毕业专题制作”这种团队式的设计与指导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师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且为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毕业专题制作”有利于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毕业专题制作”特别强调把合作企业存在的问题或科研项目作为专题。专题制作题目经指导老师审核后,需进一步征求合作企业意见,并与合作企业签订“专题制作产学合作合约书”或“专题制作主题意见调查表”,以便学生在制作专题报告的过程中,得到企业各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为他们提供有用的第一手资料。因此,笔者认为“毕业专题制作”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一种创新模式,它有利于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毕业专题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带着专题制作课题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运行,请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这不仅有利于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将毕业实习与毕业专题制作结合起来,还由于学生提前参与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6],实现了由学生到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角色转换,为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或尽快适应新的就业工作岗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大陆高职高专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的“毕业专题制作”的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视,加强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组织与管理,把各专业的独立实训与毕业论文撰写紧密结合起来,对毕业论文撰写实行分阶段实施与考核,充分营造撰写毕业论文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改进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为提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质量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陈美端工作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
- 上一篇:电力设施安全治理方案4篇
- 下一篇:软件工程毕业设计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