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29 10:17:00

导语:农地流转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地流转研究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农地流转有助于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进而使农地转入方获得额外利益而不必对转出方进行补偿的现象—农地流转的正部性,农地流转正外部性的存在造成农村土地市场上农地供应数量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因此采取相应的方法使农地流转正外部性的内在化,实现农村土地市场上的供需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论:通过对农地流转正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后,发现农地转出者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完全实现,是造成市场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故而应当由农地流转中的受益者(转入方)向农地转出方,在经济上给与一定数量的补偿.同时运用成片发包和优先权等的制度设计,提高农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可能性.

关键词:农地流转正外部性内在化优先购买权农地互换

Abstract:Thepurposeofthepaper:thetransferofthecontractualrightoflandishelpfultodevelopscaleoperationstepbystep,theexternaleconomyisaphenomenonthatthebuyercanobtainextrabenefitandneedn’tcompensatethesellerinthetransferofthecontractualrightofland.Theexternaleconomyleadstotheinsufficientsupplyofthefarmlandintherurallandmarketandisdisadvantageoustotheestablishmentandtheconsummationoftherurallandmarket.Soitissignificanttocorrecttheexternaleconomybyusingsomecorrespondingmethods,thenrealizessupplyanddemandbalanceintherurallandmarket;Meansoftheoreticalanalysisandeconomicalanalysiswasemployed;Theconclusion:thereasonofinsufficientsupplyofthefarmlandisthattheseller’sbenefitdon’tobtainedthecompleterealization,sothesystemwhichbuyergivessellersubsidyineconomyisestablishedtocorrecttheexternaleconomy;Atthesametimefarmlandshouldbesendinlargescare,andtheneighboringfarmland’speasant-householdshouldhavetheprioritytoobtainthecontractualrightofland,soastoincreasethepossibilitytodevelopscaleoperation.

Keyword:thetransferofthecontractualrightoflandexternaleconomycorrectionthepriorityrightfarmlandexchange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见农地流转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并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地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进而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路径选择.

现阶段土地的有序、合理流转不仅面对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缺陷的制约,还受到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及农业比较效益低下,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土地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承包人转出土地因自身权利在经济上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再加上对农地转出后对“后路”的顾虑重重,造成农地市场上供给量的不足,这是[1]农地流转正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体现.因此研究农地流转正外部性内在化,对于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由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等都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产生、发展以及利益的合理分配.因此在研究农地流转正外部性内在化时,应首先提出假设条件是农村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性市场,即农村土地市场满足完全竞争性市场的4个基本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农地供应者和需求者;(2)市场上提供的农地都是完全无差别的;(3)农村土地产权明晰,在承包期内承包人对其享有的承包经营权具有处分权,所有农地在市场上具有完全的可流动性;(4)信息是完全的.

一、农地内部流转正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难以单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的行为不经过市场交易而对其他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的行为使其他当事人获得了额外的收益,并且该当事人并不需要为获得该外溢的利益而对行为人进行补偿;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的行为使其他当事人遭受了额外的损失,并且该当事人不能因遭受该外溢的成本而得到相应的补偿.外部性的最终结果是收益或者成本的外溢.同时根据经济活动的类型,外部性还可分为生产上的外部性和消费上的外部性.

农地内部流转是指不改变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农地上所附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农地的转让、转包、作价入股、出租、互换、继承、反租倒包等.农地流转的正外部性是指原承包人(转出方)的农地流转行为带来的收益外溢而使他人(如转入方)受益,转出方却不能从中得到额外的补偿.

二、农地内部流转正外部性的表现形式

(一)农地规模化经营

虽然家庭承包联产经营制带来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农地的零碎化经营,不利于机械化和规模经营程度的提高.万光华等经过研究发现“土地零碎化不但降低了土地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严重地影响粮食产量”(万光华程恩江,1996);车裕斌认为“在农地市场化流转的制度框架下,通过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的进程和扩大农地流转规模以获取合理的农地经营规模,并相应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方法以及高效的管理手段,农业经营的获利空间仍然存在”(车裕斌,2004).可见合理得农地流转能够带来规模化经营的额外利润.

农地流转的目标就是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集中,为农地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创造条件.就目前而言,农地流转对于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农地资源原始配置

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不足7%,而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来说较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按人口、按位置、按质量平均分配的思想,进一步使耕地零碎化.

表1-1世界各国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情况表(单位:公顷/人)

国家

面积

中国

0.3

日本

1.7

韩国

0.7

加拿大

120.1

美国

59.1

法国

21.5

德国

12.2

意大利

6.4

俄罗斯联邦

15.5

英国

11

资料来源:2004年国际统计年鉴(2001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的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并且低于世界和亚洲的同期平均水平,就连人口密度大于我国的日本和韩国此指标也远远高于我国.

有研究表明,我国现有农村经济体制下,户均30亩左右的耕地规模的土地产出率最高,粮食产量可达2.07万千克(郑建华罗从清,2005),按户均人数为4人来计算,我国的户均耕地规模还处于低规模的经营状态.因此通过农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大户或者专门的农业经营公司集中,并充分发挥其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及市场驾驭能力,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地经济效益.

2、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家庭承包经营制下的耕地面积小、地块分散,不利于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引进和采用,这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目前农地机耕率为53%,机摘率为27%,机收率为14%,灌溉水利用率为35%,可见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张术环,2005).

表1-2亚洲各国单位耕地面积机械使用台数情况(单位:台/公顷)

国家

单位耕地面积拖拉机使用量

单位耕地面积收割机使用量

亚洲

15

4.1

中国

7.7

1.4

日本

456.2

234.4

韩国

118.6

51.8

印度

9.4

---

泰国

14.7

4.6

越南

25.1

35.7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单位面积耕地的机械使用台数低于亚洲其他国家的水平,机械化程度低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成为制约我国农地规模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地的适当集中,对于先进农业机械的引进及国外农业先进管理方法的采用,进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3、提高土地利用率

农地流转提高土地规模化程度,可以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经营,这样就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下起土地临时边界作用的田坎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农地集中可以使地埂的数量减少,这样就节约了不必要的土地浪费,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根据2003年柳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资料显示,耕地面积为334849.3公顷,其中田坎面积为50533.8公顷,田坎与耕地的比例约为7:1.因此通过农地流转归并小田块,减少田坎的数量,相应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农地流转带来的地块合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承包户的总数量会减少,这样可以避免相邻农户之间相互行使通行权而引起的人行或者牲畜对土地耕作层的过度踩踏.

农地流转后踩踏率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使土壤表层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土壤通气性良好,O2充足,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快而彻底,氨化过程加快,也有利于硝化过程的进行,故而土壤含氮量高[1],这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改善土地质量.

同时农地流转后农地的规模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可以更加合理地对农地进行沟路渠及抽水站等田间配套设施进行综合布置,并提高配套设施的利用效率.因此农地流转后规模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了农地踩踏率,改善了田间配套设施,这样不仅提高农地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田间生态系统的改善,使田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向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向集聚,提高土地产出率.

三、农地流转正外部性不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各种形式的外部效应都将造成不利的后果,即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有效状态.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效应还是负外部效应,它们的存在都会引起私人成本(利益)与社会成本(利益)的差异,因而外部经济总是供给或消费不足,而外部不经济总是供给或消费过渡.所以一旦存在外部效应,价格体系就不能有效运转,经济运行结果也将不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受到损失,从而导致市场失灵[2].

农地流转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及农地质量的提高,这都有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进而使农地流转的转入方的收入有所提高.假如农地流转前的双方的种地收入分别为w1和w2,农地流转后转入方的种地收入为w3,根据前面的分析,一般情况下w3>w1+w2,即农地转入方获得了一部分额外的收入.而在农村农地流转过程中,由于流转行为往往具有自发性,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农地转出方的利益常常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因此承包人往往缺乏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农地流转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将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上供应量小于需求量,影响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有效运转,导致土地资源的低效率配置.用图分析如下.

上图中的MSR代表农地流转的边际社会收益,MPR代表的是农地流转所带来的边际私人受益,由于农村土地市场为完全竞争性市场,所以价格(农地出让方从受让方出得到的补偿费用)完全由市场决定,并且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重合.根据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均衡条件:P=MR,则根据市场价格等于边际社会收益所决定的均衡数量(市场上的可供流转的农地数量)q2*大于根据市场价格等于边际私人收益时所决定的市场均衡数量q1*.故而在农村土地市场上的,土地市场上可供流转的农地总体表现为供应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承包人流转土地产生的正外部性收益外溢部分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而产生的.

四、农地流转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一)经济途径

关于外部性的解决途径,著名经济学家庇古提出了这样一个法则:如果要使社会福利达到极大化,必须使得任何经济活动的社会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对于外部经济,政府可以通过补贴使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边际个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从而克服其均衡产量过低的市场配置低效率[4].农地流转所产生的正外部性,使农地流出者的利益在经济上没有完全得到体现,直接导致了农地市场上可供流转的农地数量供应不足,大量农地供应者处于徘徊状态.

因此,根据庇古理论,可以采取对农地转出方给与经济上的补贴的形式,使得其的边际个人收益等于或者接近边际社会收益,通过这样的经济补贴提高无力耕种或者不愿耕种的承包户转出其承包地的积极性,弥补市场上农地供应不足的状况,提高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保护农地流转双方的经济利益.

对于农地流转正外部性采取的补贴,需要解决的主要是:补贴的主体和数额.因为农地流转使得农地转入方获得因农地规模经济的额外利益,因此补贴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农地转入方向农地转出方进行相应的经济补贴;因为国家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是间接收益者,故而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农地流转,对农地转出方在就业及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优惠照顾;关于农地转入方对于转出方的补贴数额,本文认为应该根据一定的比例关系,在流转双方之间对农地流转外溢的收益部分进行分配,至于各方取得比例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二)制度途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各农户所承包经营的地块不仅面积小,而且比较分散,据研究表明平均每户仅有0.65公顷耕地,且被分散为9.7块(曾维忠何训坤,2002).单纯依靠经济手段解决农地流转正外部性,虽然能够刺激农村土地市场上的农地供应量,弥补市场上农地的供给不足问题,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转入与转出的农地不一定恰好相邻,并通过流转刚好实现地块合并.农地流转的正外部性的产生是建立在农地流转带来的规模经济基础之上的,如果农地流转不能实现农地合并和促进规模化经营,那么农地流转的正外部性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在采取经济补贴的手段刺激市场供应的同时,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解决土地流转后的土地合并经营等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成片发包

就是集体经济组织在向农户发包土地的时候,要尽量地把成片的土地发给承包方.具体措施是把全村的土地按质量分成优(Y)、中(Z)、劣(L)三等,然后再将优等地和劣等地搭配起来发包、中等地单独发包,按照本地各种质量土地的产量情况,计算出多少优等地和劣等地的年产量刚好等于同等面积的中等地的年产量,据此确定每户承包地的数量.这样各农户的承包地的数量将控制在1-2片,大大减少了各农户的承包地块的数量.这样就有利于农地的成片流转,降低农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难度.

2、赋予农地转出者相邻地块的承包经营者以优先购买权

所谓优先购买权是指在农地承包者转让其承包经营权时,在流转价款、流转期限等主要内容相同的条件下,其相邻地块的承包人享有优先于其他人获得该承包经营权的权利.这样通过赋予相邻地块的承包经营者以优先购买权,可以使农地流转时相邻地块合并经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3、农地互换

在赋予相邻地块承包经营者优先购买权的前提下,如果出现某些特殊情况,比如相邻地块的承包经营者放弃其优先购买的权利时,这样在农地流转后,并没有实现流转地块合并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鼓励流转后,通过新农地经营者之间通过互换的方式,实现农地地块的合并.互换就是土地承包户之间互相串换土地.这种流转形式一般都是为了实现连片种植,以便耕种、管理、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以求降低成本和发展规模经营[4].但是互换一般应该在集体经济组织的协调下完成,并且签订书面协议.

4、成立农地储备中心

在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仍不能解决地块合并经营时,可以仿照城市土地储备的方法,成立专门的农地储备中心.先将需要农地流转的农地在农地储备中心储备起来,由储备中心负责经营管理,然后实现农地的成片流转.例如余姚市建立土地流转储备制度,把有意向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对外招租,实现成片流转[4].农地储备中心代为流转土地,在选择交易的另一方时,应考虑一下几个因素:(1)尽可能实现农地的合并经营;(2)保护农地转出者的利益;(3)不得转变农地的农业用途.

参考文献:

[1]白朴.农业的栽培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120.

[2]肖殿荒,何德.微观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268.

[3]李启宇,张文.当前农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2005(3):35.

[4]鲜祖德.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