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25 01:46:00
导语:案例教学实践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在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它与传统教学在授课方式、教师学生的角色和责任方面存在区别。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案例教学的优、缺点。同时,明确案例教学的实施大致可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3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堂教学;案例;教师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法”。它缘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通常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原则。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案例教学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许多课程教学中得以使用,为了使案例教学在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应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形成正确认识,科学的实施。
1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对于我们推广案例教学有很大益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
(2)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真正弄清楚问题是什么;二是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作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在这里,正像一些有经验的案例教师讲的那样,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因而,这种讨论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三是教师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教育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变,那么,学生也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和得到几年前的知识。因此,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血液。
(3)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作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引入。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挑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案例,案例教学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所用的案例,从其来源讲,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前者,教师可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后者,教师可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讨论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应注意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自觉地加以修正,另一方面,学生则可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唇枪舌战,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作为学生,除了自己积极发言以外,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从中吸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
(3)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指出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并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写好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因此,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案例广泛地进行讨论后,应要求学生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评价结论,实际是如何做的,也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能够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案例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性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在教学中得到推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把握案例教学,弄清它的优点和局限性,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良好指导。
3.1案例教学的优点
(1)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纯由老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同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成功与不足,进而针对漏洞寻求填补方法,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把握理论的精髓也能够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讨论还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强化竟争意识。
(3)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原理。另外,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从而避免高分低能现象泛滥。
(4)案例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要讲好一个案例并不容易,需要真正的理论修养和相应的领域知识。如何以小见大,如何于细微处见精神,如何多视角多侧面地剖析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做到收放自如,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在案例分析上是最能检验一位教师的“功力”。案例的运用促使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3.2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1)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容易出现“冷场”。案例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长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成长起来,出现了或重或轻的迷信权威、迷信教师的行为,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常表现出保持原有的“惰性”,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方式,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受到限制,而一但学生没有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冷场”。
(2)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案例教学是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导演、教练、评论者、仲裁者,教师要潜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让其各抒己见、展示观点。组织讨论要讲究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为此,教师授课前要扎扎实实地备好课,胸装一盘棋,对案例可能提的问题拟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避免讨论过于分散、杂乱无序。同时要根据案例涉及的问题多少、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好讨论的时间,留有一定的时间加以归纳总结。教师要通过布置案例、设问、分组、指导发言和暗示等方式激发学员思维,拓宽学员思路,引导学员参与讨论。讨论进行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气氛,调控好讨论节奏。当讨论分散杂乱时,要加以规范;当学生热情不高思维停止不前时,要启迪疏通;当争论不休、纠缠不清时,要分析梳理;当水到渠成,问题迎刃而解时,要及时归纳总结。所以,只有特别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案例课,而且培养一位优秀案例老师需要较长的时间。
(3)案例选择费时费力。案例教学是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的。案例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设置的线索、背景,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所选案例不仅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要同教材内容“接近”,而且还要使其具有一定的通俗性、简洁性、疑难性和典型性,要通过案例选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从案例中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案例要力求简洁,要将主要时间用在讲授理论和学生思考、讨论上,不能把整堂课变成故事会,避免冲淡授课的重点。选择案例还应考虑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多种意见。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4)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因为有时某一或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学生也深受影响,但他在这一两个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整体,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同时,虽然案例对于启发人的灵感、创意和理性有好处,但作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能仅靠这种启发。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打基础、进行科学修养,是在强调基本训练的前提下来谈结合实际和灵活运用,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则,容易陷入“让学生到学校里来学实践、学经验”的误区。在学校,当然可以学实践、学经验,但显然不是学校最擅长的,学校毕竟是“探索和传承普遍学问的场所”,对系统的、结构化知识的掌握,当成为学生的主要诉求。
综上所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理论层面上弄清楚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问题,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艳霞.引入案例教学提高教学实效[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1).
[2]董黎明.关于案例教学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3,(4).
[3]王影.浅议案例教学法及常见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18).
- 上一篇:师范生教师角色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 下一篇:校长职业成熟度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