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本科实践思考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31 06:12:00

导语:院校本科实践思考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院校本科实践思考管理论文

摘要为了加强对本科生学习各个环节的总体指导,增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先提出并试行了本科生导师组制度。学院推行此项制度已有一年,笔者就实施和完善本科生导师组制度谈谈自己的认识。关键词本科生导师组制度实践思考本科生导师组制是探索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此项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总体指导,作为一项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本科生导师组制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导师组制度产生的背景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存在着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相脱节的现象,即专业教师只负责在课堂上对学生专业知识传播,下课后学生难以与教师见面,更不用说育人。现行的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度分别在育人和教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在思想、行为方面给予学生教育和引导,工作内容偏重于学生的生活方面。导师则通过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科研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但是,导师制由于教师人数不足以及单个导师知识结构上的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导师组制度是将班主任制度与导师制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可以综合几位老师的专长,优化组合,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求知领域得到最合理的指导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二、建立导师组制度的目的和宗旨本科生导师组制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实行导师组制度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导师组对学生的指导侧重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的方法、科研训练等方面,以每个班级的学生为一小组,由导师组给予辅导。导师组对学生的指导通常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加强互动交流,给学生以建议、引导和帮助。1、充分地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专业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学生的思想状况,职业规划以及个性培养都与专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导师小组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后,可以将专业学习与学生的未来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更是如此)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2、充分发挥组合优势,培养学生的个性。结合导师组老师各自的研究专长,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在科研、课程设置等方面给以具体的建议和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和方向。导师组制度也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互动的方式,如个别谈心、小组讨论等,从而增进导师与学生相互了解,对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3、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指导。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任务。导师组对大三、大四学生的全程指导,能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等方面的变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人生定位,并提前对学生加以充分指导,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三、导师组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专业引导。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组指导制,每个班级配备3—5名具有中高级职称,且责任心强的导师组成的导师组,对该班级进行总体指导。(二)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的指导。包括引导学生制订好每学期的学习计划、接受学生选课咨询、指导学生组合配置合理的课程结构,提供课外的学习资料、读书书目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特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导师组应对每次指导情况作记录,提供指导的具体内容,以供检查,特别是对以后的指导工作提供对比、调整和提高的基础材料。每学期期末,导师组要对所指导的学生写出书面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绩效,并写出本期工作小结。(三)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指导。结合所学课程及社会调查实践等有关情况,导师组要定期与学生见面,与学生座谈,将自己研究领域里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便于学生掌握经济学各领域的研究动向,了解前沿的信息。具体包括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归纳、拟出研究提纲,进行具体研究与写作。导师组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专业文献综述、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实习以及论文的写作、修改和完善等方面负有指导责任。(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术探讨能力的培养。导师组应定期与学生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交流,注意学生演讲表达能力的培养。让所指导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在本科阶段就接触确实的科研工作。导师组还应对学生的SRT项目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包括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及必要的经费支持。(五)加强与院系领导、班主任、党团组织的联系。导师组较之于单个导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切实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其良好的师德、师风及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影响学生。[1][2][][]四、导师组工作考核实施导师组制度以来,采取了比较完善的考核制度,有效地激发了导师组成员的工作热情。具体做法是:1、由院系组织导师组工作指导会议,各位导师出席会议。讨论工作实施情形,检查并改进导师组制度实施情况。2、对导师组定期提交的“学生指导记录”进行综合评定。3、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对导师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4、指导小组的老师定期组织讨论,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共同提高指导工作的效率。会后及时整理备案,并将材料交教务办存档。5、期末根据各项评议的结果对导师组进行综合考核并排名,以百分制计算,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导师资格。排名前15%的导师组,给予导师津贴奖励。五、导师组制度实施的成效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本科生导师组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对导师组制度普遍反映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导师组的参与和指导,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效地弥补了学分制的诸多缺陷和不足。特别是由于导师组成员知识结构的多样,使学生各方面受到积极的影响和指导,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2、调动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增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实行导师组制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导师组的导师进行双向选择,选择知识功底厚、学术水平高、对学生负责、教学质量好的教师。教师感到压力,就会迫使自己提高业务水平,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教育引导能力、科学研究能力。3、加强了学生科研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本科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导师组制度的实施,体现出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即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师组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毕业论文及SRT项目选题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建树。4、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行本科生导师组制度改变了以往单个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知识局限。传统导师制,学生只接受固定导师的指导,可能出现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导师组制度,可以综合几位老师的专长,优化组合,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求知领域得到最合理的指导。当然,由于导师组制度尚属试验阶段,没有经验供我们总结学习,所以存在问题在所难免。如导师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协调导师组与学生的时间安排,在不影响导师组成员自身教学科研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更多地对本科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调动学生科研兴趣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去计划完成。针对SRT计划的指导工作存在着相当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同时,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也应配套跟上,使本科生导师组制度能够在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颜进.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5;52.陈晔.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