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及施工技术研究

时间:2022-12-12 11:00:40

导语: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及施工技术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及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地下室混凝土工程的防水抗渗性能直接影响着地下室的正常使用,结构安全以及服务期限。本文以建筑防水的相关理论为依托,从原材料、防水工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对地下室防水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能,加强施工全面质量管理能够保障地下室满足防水抗渗要求。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原材料;施工关键技术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建筑形式和建筑高度都有了新的变化,地下工程也成了城市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地下工程施工相对困难,施工量也较大,由此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地下室的防水工程是影响地下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很容易导致防水工程不达标,进而引发渗水漏水问题。并且地下室工程埋置一般较深,如果发生渗水漏水,处理起来较为困难,由此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2地下室漏水原因及分析

2.1地下室渗漏水部位和形式。地下室漏水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涌水、渗漏、波动渗漏及构造性漏水。其中涌水的表现为漏水部位产生像泉水一样的涌出现象;渗漏则是结构混凝土表面或很多方面渗透出水渍;波动渗漏是受地表下的水压力的影响,水位高时会发生渗漏,水位低时渗漏则会消失;构造性漏水是由于选用的材料不当,或施工质量较低等原因,导致的后浇带、施工缝等发生的局部漏水[1]。此外地下室管道周边也是发生渗漏概率较高的地方。2.2混凝土结构刚性自防水失效。地下室结构由于所处的环境和上部建筑不同,由此混凝土浇筑应根据地下室结构所面临的浸水环境,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材料,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1)施工质量缺陷:如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实、施工出现停滞、施工缝处理不妥当、与旧混凝土接搓未按照施工缝作业等原因,从而导致混凝土局部松散,进而发生渗漏问题。(2)排水方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过早的进入混凝土结构,从而使得结构破坏。如: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出现断电问题,则会影响排水设施施工,如果此时地下水降水深度不足,则地下水将会涌入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中,导致混凝土失效。2.3柔性防水层的破坏原因的分析。一方面是由于防水层材料选用不当所致,如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厚度不足等;另一方面则是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地下室底板工程,如果采用点粘法或空铺法,则地下室垫层与柔性防水层将存在缝隙,无法密闭,从而为渗漏水提供了通路。此外外防外贴法施工法能较好地促进结构混凝土和柔性防水层的结合,但当地下室出现下沉或进行回填施工时,很容易造成保护层变形或断裂,从而破坏了防水层[2]。

3地下室防水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地下室防水施工在结合水文地质、地下管线等工程实际的基础上,既要坚持“放、排、堵”等施工理念,又要严格选材、科学设计、准确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地下室工程的防水抗渗能力。3.1防水材料控制。常用的防水材料有两种: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目前防水卷材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最广,防水涂料多选用耐腐蚀、环保、可自动修复的。但由于市场上材料生产商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材料选用时,除了综合考虑生产能力、性价比及信誉等因素,还要加强防水材料监督与检测。(1)对比国内外设计理念,不断完善、更新工程建设标准,通过多角度分析,尽快促使防水工程质量满足标准化要求。(2)监理人员既要仔细校核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及施工配合比,又要实时跟进施工进度,不定期核实混凝土的性能,确保基层工作顺利完成。(3)一般来说,防水卷的中间部位更能反映材料性能,检测时要真实、客观,确保材料满足生产标准。并且为了确保材料功能的发挥,要对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控制。3.2优化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部分高层建筑地下室,受绿化、消防通道的影响,埋置深度较大,由此距离地下水更近,对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能要求更高。在地下室内部结构中,往往对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有着严格要求,较厚的混凝土结构有着较好的抗渗性、安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减少能耗,还需要对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进行优化。其中保证原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点,具体措施为:正确选择水泥型号进行配置,根据水泥的物理化学特性,缩水性能等,为地下室结构选择合理的配置。3.3加强地下室结构防水设计。随着防水产品的多元化,给设计者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设计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建筑结构和防水的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分部设计,以此满足系统兼容性、规范化的要求,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水材料的性能。具体来说,在设计之初需要根据项目环境,明确水位、地质、气温等情况,然后结合工期和成本,设计出不同的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斟酌比较,来提高方案的科学性。主体结构方面,容易发生渗漏现象的部位主要是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相对而言,底板渗漏的维修资金和注意事项都较多,侧墙渗漏容易使内部装修损坏,因此设计时一方面要设计合适的保护层、底板厚度,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防水卷材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避免套用节点构造设计,确保节点的防水性能[3]。3.4做好地下室细部防水抗渗设计。3.4.1施工缝。受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当混凝土浇筑无法整体连续完成时,需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施工缝。常见的施工缝有两种: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在具体设计施工中,通常为平缝,但由于存在橡胶膨胀带易变形、对接处粘连不紧实等缺点,很容易发生地下水泄露,因此目前在其基础上设计出了企口缝、凸缝等新范式,设计原理都相似,只是结构不同,有效地提升了防水率。3.4.2后浇带。常用的后浇带有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前者能有效地降低裂缝概率;后者主要应用于沉降有差别、结构重量悬殊的情况,作业时间较长。但后浇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后浇带二次加固后,周边钢筋无法分割,容易积累污垢,进而造成地下水渗入。因此研究者设计出了跳仓法,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土初凝时期内部的应力释放出“抗与放”的特性,通过对结构分割成许多小块,进行逐块施工,接缝处按照施工缝的需求处理。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温度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而且可以减少温度后浇带的设置。3.4.3穿墙套管。建筑设备大多安放在地下室内,因此地下室内部管线数量较多,并且为了保证管道畅通,大多地下室内外部管线是通过钢管套进行联结,然后预埋在混凝土中,并设置止水环。在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对止水环的厚度、高度等特性进行严格要求,对于空隙部位要选用恰当的材料进行堵漏密封。

4地下室结构施工时防水质量控制

4.1施工缝质量控制。对于施工缝可用不锈钢钉固定橡胶带,使之与混凝土连接,然后再在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粘贴聚乙烯泡沫板,最后再对另一侧混凝土进行浇筑。当结构沉降满足要求时,就可以进行沉降缝密闭施工。此时需要首先去除伸缩缝中的泡沫板,以及两侧较为松散的混凝土。然后去除缝隙内的杂物并清洗干净,涂刷一定的水泥浆液,最后进行浇筑、振捣[4]。4.2防水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在拌制和运输过程中,既要保证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按配合比用量,又要确保搅拌时间,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此外应混凝土运输距离应尽量缩短,以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为了保证浇筑质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浇筑前一方面应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对于施工中的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留,要严格依据设计图纸;另一方面监理单位要做好施工部门资料的检查,并全程监督浇筑过程,确保符合施工要求。(2)对于浇筑完成后出现的泌水、裂缝等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如用真空吸水、海绵吸水来解决泌水现象;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再次打磨,并做好保温保湿,来处理裂缝问题。4.3防水材料施工质量控制。首先要加强防水材料质量控制。对于进入现场的防水材料,不但要具备出厂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还要具备现场复检报告。并且进场后的防水材料必须堆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采用防雨、防晒布进行遮盖。其次要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如防水卷材的铺贴,既要按照顺序依次铺贴,并均匀的涂刷黏结剂,又要注意拐角、节点等位置的施工质量,避免结构缝隙的出现。最后防水层施工结束后,要进行质量检验,通过后要对防水层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后续施工对其进行破坏。

5结语

总的来说,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科学,对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生产、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确保防水工程质量,需要做好防水材料选用、防水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后期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免受水侵袭,为建筑整体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铁山.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问题产生原因以及防治对策[J].低碳世界,2017(1).

[2]游良兴.对于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7(15).

[3]张勇.关于提升建筑防水工程标准的思考[J].中国建筑防水,2017(9).

[4]邱国富.地下室防水施工关键技术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7(10).

作者:高顺来 单位:福建省民建人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