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村建筑节能经验借鉴

时间:2022-04-10 04:59:58

导语:成都农村建筑节能经验借鉴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成都农村建筑节能经验借鉴

一、成都农村节能工作的特色

1.将农村建筑节能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背景,体现行政为民理念,立足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1)这其中就有从“过度集中”到“聚散相宜”,即改变过度集中的方式,并将这一理念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成都在新农村建设方式上不是简单地把城市小区克隆到农村,而是农村聚居点在选址、布局、农房设计、环境营造等方面都科学考虑;特别是在农村节能方面,根据农村城镇化的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农村节能标准,同时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了前瞻性设计。这些措施有力地解决了农村建筑环境恶劣、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民生。值得指出的是,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认识到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才能健康快速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2)结合灾后重建,提升农村建筑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农村地区是成都市灾后重建的重点区域,农村建筑重建需要有合理的模式,而“安全、经济、实用、节地、节能、特色”应作为农房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农村建筑重建也是一次提升农村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发展起跳的重大机遇。成都市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8个结合(与连片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土地整理相结合、与各类移民搬迁相结合、与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和开发区建设相结合、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提高人居质量结合),整合叠加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以片带面来提高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其次,积极开展了住房重建、基础配套、风貌整治、沟渠清淤、庭院清理、垃圾清运和改水、改圈、改厨、改厕等环境建设治理工作,有力促进了灾后重建进程,为提升科学重建水平,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再次,成都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农村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更加细化,全面融入节能设计理念,将农村建筑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此外,通过人居环境治理,达到基础、公共配套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使灾后重建村庄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特色突出、生活舒适,充满活力。(3)以技术导则、标准图集为基础,推广标准户型、先进做法,扩大受益群体首先,按照因地制宜、务实创新的指导思想,成都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本市、覆盖城乡的技术标准,作为指导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农村建筑节能的地方性技术文件,包括《成都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实行)》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成都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已启动了《成都地区农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编制工作。其次,成都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联合相关专家参考成都城乡一体化典型案例中的“红砂村”、“幸福梅林”等,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方案,特别是编制了农村节能建筑的标准图集,设计了标准户型,为之后的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此外,为推进成都的农村建筑节能,成都市政府联合相关院校及科研单位针对农村建筑围护结构改善等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了具有国内领先的成果,这些研究项目为成都的农村节能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以上技术规程、建设方案、研究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使广大农村居民得到受益。(4)加强自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试点示范在2005年3月前,成都市完成了对全市行政区域内尚存的309家粘土砖厂的全部关闭,成为全国第一个成功关闭行政区域内全部粘土砖厂的省会城市,全面实现了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的目标,同时为自保温砌块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成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建筑节能重大专项《自保温隔热围护结构系统和新型墙材的关键技术开发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开发了烧结自保温砖(砌块)等产品技术体系,并编制《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烧结自保温砖和砌块墙体保温系统技术规程》、《烧结自保温复合砖和砌块墙体保温系统技术规程》等应用技术规程及标准设计图集和工法。其次,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自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应用试点示范,有步骤地在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努力探索农村建设中推广节能建筑的“成都模式”。组织申报的郫县安德镇泉水村2号点新农村社区示范点和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居民聚集点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被列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9+2示范项目以及成都市农村节能建筑示范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均已开始实施,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居民聚集点近期已完工入住。成都市将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总结经验,鼓励支持和广泛开展自保温新型墙材节能建筑在农村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提高,城乡一体,推动成都全域发展。

2.根据成都快速城镇化进程采取不同的农村建筑节能对策

2012年10月,成都《关于促进全域成都“三圈一体”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圈层发展定位,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健全融合发展机制。其中,一圈层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成都高新区,二圈层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和郫县,三圈层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和新津县。三圈一体战略着力解决市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统筹谋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明晰三大圈层的功能定位,实现借位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发展,实现市域经济雁群联动齐飞。其次,优化核心区域,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推动城市形态向“高层次”转型,推进第一圈层“头雁高飞”:打造主体区域,担当其先进制造业主要承载区的发展定位;推进第二圈层“中雁竞飞”:做强腹地区域,全面兴起“三化互动”;推动第三圈层“尾雁快飞”。目前三个圈层的社会经济建设差异还比较大,特别是三个圈层中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差巨大。(1)一圈层借鉴城市建筑的节能路线,形成适宜的节能技术应用体系一圈层区域中的农村在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城乡统筹建设中,基本实现城市化,已无传统农村。该圈层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用能习惯、建筑能耗也都与城市居民相同。由于一圈层已经不存在传统农村建筑,所以该圈层农村建筑的节能模式可以借鉴城市建筑的节能路线,主要从建筑规划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终端用户用能效率几个方面考虑。对于该圈层建筑,根据《成都市“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提纲》,“十一五”期间成都市积极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相关技术政策,在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和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并具有地区适宜性。(2)二圈层在统筹统建的背景下实现农村建筑节能标准化设计和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普及二圈层区域中的农村在城乡统筹中由政府统筹统建,农民住宅基本为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小区,土地也是进行统一管理,农民生活方式、用能习惯接近城市居民,建筑能耗不及城市住宅建筑。因为二圈层农村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到了统规统建,农民由政府统一规划修建住宅小区集中居住。根据这一特点,成都将该地区农村建筑节能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建筑节能设计地方标准的制定、农村节能建筑标准图集的编制、标准户型设计、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商品能源与新能源结合利用等方面。其中,节能设计标准、图集为农村建筑标准化设计提供了依据,这样可以在农村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大大减少建筑的体形系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墙体材料方面,成都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主导建筑体系以砖混结构为主,辅以框架体系。此外,根据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足部分再辅以商品能源供给。(3)三圈层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优势,以试点示范为引导,将规划布局和自建相融合三圈层区域中的农村还处于传统农村形式,农民大多分散居住;住宅一般为农民自建房,居住舒适性低,建筑单位能耗不高。三圈层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也相对落后,其农村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舒适性极低,是重点与难点所在。对于该圈层农村建筑,成都市一方面采用规划布局、试点示范和农民自建相结合的形式,并在这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助;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能源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农村地区对新能源应用,包括成都在一些有条件的农村修建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以此来弥补在提高生活品质过程中对能源需求的增长。

3.以示范工程为抓手,攻坚克难,探索成都农村建筑节能之路

(1)示范工程概况及代表性随着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在成都的推进和深入,成都市政府开展了系列农村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其中,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农民集中居住聚集点项目是全国首批30个“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成都市建委于2012年5月25日正式批复的自保温砖与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油榨乡马岩村农民集中居住聚集点项目由联合国专项资金、成都市级墙改基金和邛崃市级墙改基金补助实施,邛崃市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局进行施工。目前,项目节能分项工程已经全部完工,部分居民已经装修完成并搬入居住。该项目旨在降低中国农村制砖行业、民用/商业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克服长期以来妨碍节能砖和节能建筑在中国农村推广和应用的障碍(政策、技术、信息和金融方面),扩大其在中国农村推广和应用的力度和范围,以取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为提高中国农村节能减排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2)示范工程采用了系列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该项目建筑总面积19800m2,主要的节能技术包括:(a)该建筑的外墙采用280mm的承重砖墙,砌筑材料为240mm×240mm×115mm的烧结自保温多孔砖,9排45个条形孔。对外墙的传热系数进行测量,结果为1.267W/(m2•℃),并对圈梁、柱、墙角可能形成热桥的位置采用40mm的保温砂浆。内墙采用280mm的砖墙,砌筑材料为240mm×115mm×90mm页岩烧结多孔砖,3排20个圆形孔。外墙的低传热系数可以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另一方面,内外墙的280mm的结构具有很好的热惰性,室内的温度波动较小。(b)屋顶采用40mm的挤塑聚苯板作为屋顶的保温层材料,屋顶的传热系数达到0.67W/(m2•K),同时采用坡屋顶,在顶层设置楼板隔热层,可以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效果。(c)整体建筑的墙体的窗墙比较小,增加了整个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同时采用双层中空5+9+5的保温玻璃,同时注意增加门窗的封闭性能,门洞入口处采用了保温措施以防止冬季冷风渗透。(d)为了减少农村的单体建筑体形系数大的缺点,采用多个农村住宅建筑多拼形式,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减少外墙的面积。(3)示范工程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居住舒适度提高,成为美丽新农村典范为了准确掌握该示范工程的热工性能和室内环境状况,成都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联合四川大学对该聚集点节能住宅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经测试发现,该节能住宅外墙、屋面、门户、窗户均满足《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2013)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的要求。同时,还对农村示范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测评,室外空气平均温度为29.43℃,最高温度接近40℃,而室内空气温度的平均温度为26.23℃。这表明农户的居住环境已大大改善。此外,测试人员选择了一座和示范建筑朝向相近的农村自建住宅进行对比测试,农民自建住宅的室内的平均温度为28.5℃,示范住宅室内温度为26.23℃,平均温差达到2.3℃,最高温差达到5℃。说明示范节能住宅的的改善效果,更适宜居住。(4)促进成都农村节能工作技术路线日渐清晰该示范工程所取得的成功证明了成都市农村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正确性。在成都所处的气候条件下,与采用高效冷热源设备来调控室内环境相比,提高建筑本体的热工性能显得更为基础和重要。首先,农村建筑需要进行节能设计,包括选择合理的体形系数、窗墙比等;其次,外墙采用烧结自保温多孔砖,屋顶采用保温层,对梁、柱及墙角处使用保温砂浆可显著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再次,增强门窗的密闭性可进一步减少室内环境所受到的扰动,提高舒适性。此外,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不可或缺,通过示范先行来有效地推动节能技术在成都农村地区的应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降耗节能、节约资源的意识,逐步改变传统观念,树立节能新理念。

二、成都农村节能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成都市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已取得以下的经验:(1)农村建筑节能要改善民生,提高农村建筑宜居性,具有节能前瞻性。通过对示范建筑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合理设置,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度为26.23℃,示范建筑内部环境大大改善,宜居性较好。即使农户的居住条件要进一步改善,若使用空调采暖设备,其能耗也会比普通建筑大大降低,具有节能的前瞻性。(2)政府补贴,项目支持,减少农村经济压力,促进农村节能工作的开展。邛崃示范建筑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项目”为契机,成都市级墙改基金和邛崃市级墙改基金补贴支持,使得农户支付的单位造价还要明显低于农村自建房,减少农户经济压力,保证了该示范工程的顺利进行,邛崃市油炸乡的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3)以点带面,示范工程先行,推动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进行。推进节能建筑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发挥出示范户的宣传和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扩大宣传效果。农户的亲身感受与体会,自发的介绍与推荐,将吸引更多的农户自愿接受和要求使用节能砖。以此带动项目示范点周边区县节能砖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促进全市节能砖农村市场的快速发展。项目有效地推动了节能砖在邛崃市农村地区的示范应用,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降耗节能、节约资源的意识,逐步改变传统观念,树立节能新理念;示范带动了节能砖的应用,推进了农村节能建筑的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为培育农村节能建筑市场,促进建筑节能新型产业经济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4)项目实施阶段,各相关单位应齐心协力,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市建管局要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建设、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责任主体严格按规范标准实施,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积极对上争取资金,确保项目增量成本资金按计划到位。油榨乡政府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应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按照项目的要求做好合格节能材料供应商的确定工作,收集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件资料,随时做好迎检工作。(5)通过积极宣传带动农村建筑节能工作。首先,市建管局牵头做好对各部门、镇乡的宣传工作,使相关单位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对上确保项目立项、资金支持。其次,应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来加大农村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油榨乡政府应牵头对群众做好宣传工作,让周围群众认识到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争取群众的积极支持。此外,协调相关单位做好工程开工的前期拆迁、勘察、设计、场平、招标、项目报批等前期基础工作。

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建筑节能的思考

在分析当前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建筑节能的引导方向和已经取得的良好经验,提出以下建议来促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稳步发展。

1.认清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发展特点

首先,夏热冬冷地区的农村建筑节能不能片面地用节能量来衡量,该地区农村建筑节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建筑热环境质量和室内空气品质,农村建筑节能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推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思想上认识到夏热地区农村建筑节能的首要目的和发展目标。其次,认清农村建筑节能和城镇建筑节能的差距,农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合理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必须根据农村的土地、资源、环境特点和由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决定的居住模式之特点,来规划、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生活用能系统,实现农村的建筑节能,绝不能套用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去建设新农村。这样既可以有效减少我国的能源负担而且避免重蹈城市建筑节能的覆辙。

2.完善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技术法规标准

针对我国节能环保住宅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参照国外一些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先进的法律制度,建议在以下两个方面完善节能环保住宅法律法规体系:(1)各地方应颁布配套性法规及规章。夏热冬冷地区应该针对各农村地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依照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制定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的建筑节能、绿色环保住宅的法规制度,指导当地农村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使农村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政策法规应从技术标准、推广办法等多方面来规范政府、开发商以及消费者的行为。特别的,应将农村节能建筑纳入到地方配套法规的效力内。(2)加大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严格依法办事,对违反节能建筑相关法规规定的各种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纠正,切实落实各项法律法规的处罚措施,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从而在建设事业全系统、建筑节能全过程、责任主体等各方面养成依法管理、依法从业、严格执法、不打折扣的良好风气,推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3.促进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缓解城镇化进程的能耗压力

首先,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改善农村民房、农村中小学、农村卫生院等公共建筑设施,保障与改善民生,同时可以带动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其次,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点领域,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客观实际需要、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推广应用重点。另一方面,实施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示范推广,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实行以县(含县级市区)为单位整体推进,并先行示范,分期启动,分批实施。此外,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和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推广管理工作。加大市县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扶持力度,予以适当资金支持。仿效墙体基金政策,节能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将抵扣今后补助资金。对示范效果好的地区,下一年度将予优先支持。同时,各地要切实履行职责,财政、节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统筹安排,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建设,确保示范工作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4.配套政策和相应经济激励措施促进农村建筑节能的发展

首先,实行农村新建节能建筑财政补贴政策,利用墙改基金补贴促进农村地区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鼓励农村新建节能建筑,减免部分税收,并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部分农村建设节能建筑或农村既有建筑的改造的相关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建筑节能的发展。其次,提高对农村节能技术研究的财政补贴,制定促进农村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推广的配套政策,扶持新型农村节能建筑材料、产品产业化,制定农村节能建材的准入门槛,保证农村节能建材市场运作的规范性。此外,重点扶持一批农村节能建筑的研发、制造企业、设计院所、科研机构对农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农村建筑节能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5.提升农户对农村建筑节能长远效应的认识,政策走向应逐步由补贴型向鼓励型转变

在推行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过程中,财政补贴政策驱动了农村建筑节能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和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宣传力度,普及节能知识,增强广大农村居民的节能意识,让其充分认识到农村建筑节能将使农户自身长期受益,在提高生活舒适水平的同时还能降低经济支出。通过这一努力,让广大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国农村建筑节能推进事业中,使农村建筑节能变成农村居民自发的行为。相应地,政府经济补贴和刺激的力度可以逐步下降,相关配套政策将逐步转向“鼓励型”,为农村建筑节能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作者:程山工作单位:成都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