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在高职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2-24 10:16:47

导语:建筑模型在高职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筑模型在高职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我校高职建筑设计教学现状

1.1学情分析

(1)生源情况。作为高考第四批次招收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依赖性大,面对挫折容易屈服,遭遇困难易放弃,故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另外有些学生亲属从事建筑行业,或家庭环境较好,或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他们认为就业找工作相对容易,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依赖心理,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2)建筑概念与表达薄弱。虽然经过一年的学习,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建筑制图、建筑初步、建筑构造等专业相关知识缺乏,空间想象力较差,建筑空间处理手法贫乏、单调,建筑设计中的空间、造型的概念与表达匮乏,用二维图示建筑语言表达设计思想,手绘基本功差,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建筑理念,与人沟通存在障碍。(3)缺乏学习氛围,专业交流少。在专业建设完善的建筑院校,建筑学专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专业教室通过初始图纸与模型配合进行建筑设计课的学习、与同学、老师交流、探讨建筑方案,形成一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而在我校,学生建筑设计课上就是一支铅笔、一张纸在图板上描来描去,在缺乏建筑模型这一建筑语言的情况下,很难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建筑方案、对建筑设计进行有效解读,较难准确表达自己的建筑概念,相互学习、帮助的建筑氛围营造的不够浓厚。(4)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没有建筑模型参与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建筑热情尚未激发,学习兴趣没有得到鼓舞,每次的建筑设计课,面对二维初始图纸,建筑空间如何处理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建筑造型的体量关系如何交代,学生感到茫然,教学效果欠佳,设计深度不够。

1.2教情分析

(1)教材滞后、内容欠完善。高校作为教学育人的场所,所传授的知识具有社会领先的地位,但社会上的新知识、新科技变成为高校的教材要有一个过程,这使得教材很难避免滞后现象。我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设计教材,已经用了上十年,教材中的建筑设计原理还是经典的,而对于民用建筑各个专题,就觉得教材的显得落后了,近几年,很多建筑设计规范都做了相应的修改与调整。此外,建筑设计教材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概念生成与表达的教学内容基本没有描述,教学内容的尚有缺陷,这不仅表现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涵盖面上,也反映在对有关知识的应用方面。(2)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世界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迅猛突起,计算机进入建筑领域,使得过分依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教学中强调SKetchUp虚拟的三维空间,甚至仅靠二维初始图纸进行建筑概念的表达,在最后依二维平面进行立面设计的建筑模型就是纸糊的火柴盒。在教学环节的作业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而建筑模型在建筑设计初期阶段的重要性被忽视,对建筑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上的逐步深入的教学过程未引起重视,对建筑模型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较少。

2概念与表达———建筑模型的重要性

尽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深入到建筑设计领域并发展,同时占据较重要的地位,但作为建筑建筑设计重要“语言”的建筑模型不因时代的变迁或技术的发展而被替代、抛弃。建筑模型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辅助工具,特别是刚对入门的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利用模型进行设计思考,帮助设计概念的立体化,表达设计思维,推进设计深度和提升设计品质。

2.1建筑模型的释义

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语言之一,是将二维平面图纸依一定比例,采用卡纸、木材、金属、塑料、有机玻璃等材料将概念建筑或实际建成建筑的尺度、比例、空间塑造、材料、色彩、质感、建筑形体、立面形式、群体关系、环境等进行直观、清晰、准确地表达、诠释,多层次、全方位塑造三维立体的空间艺术。作为三维立体形态的建筑模型,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推敲,直观的体现学生的设计思想,表达建筑设计概念,清晰表达各阶段设计成果,建立起师生间的沟通桥梁,此外,建筑模型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地产业等其它行业也广泛得到运用。

2.2建筑模型的分类

从建筑模型运用于建筑创作过程和与非专业人员交流来看,建筑模型可分为工作模型和成果模型或表现模型。工作模型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设计院工作过程中为了研究、推敲、深化建筑方案、推进建筑创作而制作的模型,是建筑学生、建筑设计人员表达设计构思的手段。工作模型依其性质往往省略建筑细部,或者仅作局部、细部节点模型,只求有效解决建筑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表达设计概念,其特点是制作简单、快捷、方便修改,根据在每个阶段的不同作用其类型有整体工作模型、局部工作模型(图1)。作为与同学、教师和业主交流工具的成果模型或表现模型是在教学、设计院工作过程中工作模型之后制作表达所设计建筑建成后在具体环境中的造型、空间及其细部的三维直观效果,着重展示建筑的外形、空间和环境。这种类型的模型常运用于表达建筑设计教学的成果或者建筑设计招标和地产业中(图2)。

2.3建筑模型在教学中的概念、表达的重要性

建筑模型作为表达建筑设计概念、辅助设计思想沟通、交流的工具,在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模型的制作让学生体验建筑建造的过程,拉近学生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学会利用模型表达设计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建筑设计的乐趣,营造浓厚的建筑设计氛围,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师帮助设计学生制作模型、画图的弊端,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逐步建立学生的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能力,塑造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实现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转换;通过建筑模型的模拟,可直观展现学生方案演进过程中的设计思想,清晰表达建筑蕴含的丰富信息,增进学生对建筑设计作品的理解,推进建筑设计深化。

3概念与表达———建筑模型在教学的运用

3.1建筑模型的设计概念与表达———建筑设计方案构思阶段

建筑设计教学时,在学生调研基地、熟悉基地后,根据基地地形、地貌、基地周边环境制作环境模型,让学生建立起场地空间概念,分析场地周边道路交通、已有建筑、保留树木、自然景观等环境因素对拟建建筑的影响,增加对场所精神深层次的理解,为建筑创作提供思路、捕获灵感,抓住转瞬即逝的创意。随着方案的逐步深入,产生出与基地相契合、体型简单的建筑概念初步设想构思模型,反映拟建建筑植入场地、环境、空间、尺度的多层次思考,发挥学生设计思维,放飞开放的建筑梦(图3)。在因地制宜的基地概念模型和融入建筑功能的基础上的体量模型是建筑功能、空间的映照,功能、空间的变化都会引起建筑形体的变化,利用体量模型推敲形体间的逻辑关系、空间关系、比例关系、尺度关系和空间组合关系,使学生借助体量模型直观地体验建筑体量、比例、空间相互关系,使功能、空间和造型有机结合。随着方案的推进,建筑功能、空间、造型要经历反复调整、修改,工作模型才能基本确定,整个建筑设计方案雏形才基本形成,但这个阶段的工作模型耗费时较多(图4)。

3.2建筑模型的设计概念与表达———建筑设计方案深化阶段

随着方案的逐步推进,建筑功能的介入,建筑图纸上的空间关系渐渐明朗,建筑功能、空间、造型和建筑技术间矛盾相继呈现,透过建筑模型反映出来。建筑设计方案深化阶段的空间模型、细部结构、构件模型、体量模型的加入化解了功能与造型的结合问题、空间大小、开敞封闭等合理问题、结构构件对建筑造型的影响等等问题,探讨功能、空间与形式结合的可行性、合理性,在空间与形式间学会取舍,利于建筑方案的深化,为后期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并提供极大方便(图5)。在建筑设计方案深化阶段,通过卡纸、模型卡等简单材料表达的空间模型、细部模型以及体量模型的介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一致,建立空间思维能力,锻炼功能、空间、造型以及技术综合协调的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手、眼、脑的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此外,在教学评图中,学生将各设计阶段的模型成列出来,展示其设计理念,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宽学生设计思路。

3.3建筑模型的设计概念与表达———建筑设计方案成果阶段

在建筑设计方案定稿之后,成果模型或表现模型就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成果模型是表现建筑设计定型后的模型,利用各种材料达到表达设计思想效果,既要体现建筑的实体形态、形体间空间关系,又要表达建筑所在区域的周边环境,使模型不仅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的表达手段,而且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图6)。这阶段的成果模型根据表现的采用图底、单色、写实三种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前两种表现形式采用相对较多,制作、取材都简单,效果也易体现,后一种也常用学生运用,但在专业模型公司采用较多,他们制作设备、材料等条件较好。图底效果模型是采用图底关系表现形式,通过“底”的背景在色彩、质感等与模型区分开来,拉开层次,将建筑模型凸显出来,将绿化虚化,强化建筑设计概念。单色效果表现形式较为典雅,色彩单一,将建筑与周边环境、绿化等用统一色彩、色系制作,既有变化又有层次,整个模型效果清爽、素雅,制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控、把握,不致因为色彩较多变得难易控制效果而显得凌乱,堆砌,利于表达建筑设计概念。写实模型顾名思义就是仿真式表现建筑实际色彩、材质等在实际环境中建成后的效果,由于取材相对多、制作设备缺乏、工作量大等原因,在教学中运用不广泛,不利于建筑概念的表达,常用于建筑设计方案投标、商业地产中。

4结语

模型与建筑之间具有互通性。模型体现三维立体空间,建筑设计创作三维立体空间,立体思维贯穿整个建筑设计过程。在建筑设计教学中,我们将建筑模型引入教学,利用模型体验设计过程中的思维,推进建筑设计的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万莉 彭敏 杨超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参考文献:

[1]黄源,建筑设计与模型制作———用模型推进设计的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微微,用建筑模型推进空间设计[J]山西建筑,2011(18),6~7;

[3]余志红,利用建筑模型激发灵感、创造空间[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