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8-05 09:30:25
导语:生态建筑设计研究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进入本世纪,全球工业生产总值急速提高,所带来的副产品则是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被肆意破坏,生态问题逐渐凸显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不断扩张,大量农村人口自涌入城市,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想要同时解决如此多的问题实在是难上加难。为应对紧急情况,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开始构建新的建设前景,提高相关建筑设计的标准。建筑物和其周围的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理念成为建筑设计人员的共识,包括了能源利用率、单位面积资源消耗量、建筑及周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建筑材料重复利用等等问题。
1建筑思想演变与潮流
1.1建筑观念演变
建筑是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又充满创意之美的艺术品,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将传统文化、生态文化赋予新的历史意义。建筑不仅仅是砖木、混凝土钢筋的堆砌,它应该是有呼吸的,不管是哪种民族何种宗教哪个地方都应该认同建筑的生命性。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大会在波兰首都举办,会中提出了“环境-人-建筑”整体理念,强调了三者的共荣共通性,这届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传统建筑阶段过渡到环境为主的建筑阶段,强调建筑应更好的表现当地环境特征。
1.2可持续建筑思想
可持续建筑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地方在于不仅仅要满足居住者的需求,而且不能影响到下一代人的居住体验。可持续建筑的理念是对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强调建筑与环境完全结合,建筑结构要求稳定,架构要体现整体观念,突出自然风格和个人创意,但更重要的是设计理念和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建筑施工方必须寻求人工构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筑不是剥夺自然资源,不是环境污染的代名词,而是促进人与环境的共荣共生,使人类的生存发展得以延续。1.3生态与建筑的完美结合PaoloSoleri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在1935年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生态建筑学。他将生态与建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理环境,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生态建筑是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尝试,它的出现符合现在社会的特点,它是生态和建筑共同创造的事物,又是工程领域与人文领域或者更大领域的一种交融,多领域共同作用的产物。生态建筑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①依据人与自然互利共同的基本法则;②寻找新的方式方法构建两者联系的框架。
2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2.1对自然的崇拜
自然环境是生态建筑存在的先决条件做的是根本,它是环保意识的一个缩影。他首先要求建筑设计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建筑作品有正确的认识仅仅是生态建筑的必要条件。在处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对自然环境保持谦逊的态度,对自然环境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考虑空间布置,包括建筑朝向、选址、布局等等要素,地面之上,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植被等相关要素;②考虑建筑节能,建筑能耗是对自然的一种附加损害,因此,尽可能地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生态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尽可能使用易于清洁且易于降解的生物制材料,科学环保。
2.2对居住者的关怀
对居住者的关怀主要体现在:依靠大自然的特性,尽可能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通风环境、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居住体验;提供舒适的声学环境,确保一个安详、平静、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例如不错的亮化措施、舒适的光学环境、足够的活动空间,良好的家具布置理,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来适应不同的用户,包括残疾人护理。使居住者感受到安全,提高防火防灾意识;改进电子信息系统,使用户与外界联系更加畅通。
2.3对材料的考究
生态建筑是新型环保材料的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然而目前新型材料的研发速度明显跟不上生态建筑的需求,但是这种积极反馈会加快新型功能性材料研发的步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国内某知名大学专家曾经说过,根据我国目前的形势,我们的技术被分为三个方面:先进的技术、中级技术以及略作修改的传统技术。我们应当使用正确的技术积极投身建筑设计,其中环保技术、新型材料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促进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现代化以及打造建筑周围环境的美观,是当下人们追求和热捧的。
3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3.1环境设计法
环境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根本。建筑要根据周边环境的特征,在提供足够舒适空间的基础上,也要给予环境最大的敬意。环境体系结构是指在环境作为参考,选择与所需功能搭配的建筑材料,创建适宜的场地,这种设计的重要性在于用户良好的体验方式以及资源的节约利用。环保设计注重环境调节系统的设计,并不需要认为主动控制既可以达到目的,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对以往的区域布局进行重新分析和评价,然后采用适当的策略实现新型生态建筑的过度,来满足现代人群的需求。
3.2生物设计法
参考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来尝试构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这是生物设计方法的指导方针。该方法试图建立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囊括建筑及周围环境,建立建筑内外闭环控制系统,使得各种物质资源进行循环流动,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达到一种耗能低、运行高效且没有污物产生自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
4结束语
生态建筑的概念才刚刚兴起,未来的研究和探索道路将是坎坷和困难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大步向前,生态文明建设越发引人关注,我国很早就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为国策,是我国当今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其中的生态建筑又是很好契合了可持续发展观,其未来的发展一定是蓬勃向上的。
作者:冯杰 杨浩 单位: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方俊,叶炯,朱达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2):91-93+98.
[2]唐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J].基建优化,2001,(6):35-39+43.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房地产业作为一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生活和谐、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地区纷纷强调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主要目标的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被逐渐引入进房地产和建筑市场中。建筑设计作为建筑项目工程的起始阶段,主要的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的任务或者目标,把施工过程中以及以后投入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设想,并根据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规划和预测。随着建筑设计相关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承担着设计的功能,更多地是承担着社会需求的满足度。随着人们生活观念改变,生态宜居称为人们选择建筑项目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贯穿到整个工程设计的始末,切实从设计上对建筑的可持续性利用作出合理、可行的判断和行动,以符合社会群体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的需求。
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原则
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较大的收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强调“4R”原则,即Revalue(再评价)、Renew(创新)、Reduce(降低、减少)、Reuse/Recycle(回收,重新利用)。“4R”原则符合我国目前资源匮乏,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差的现实,注重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与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融合。
1.1再评价原则
长期以来,人类已习惯了对自然的索取,各种活动的开展对于大自然的破坏是严重的,传统能源的枯竭和空气质量的恶化,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良性效益与负面效益之间的均衡性。建筑施工的大量开展破坏了城市地区的自然格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需要重新对发展的观念进行审视,并对发展的模式进行再次评价。
1.2创新原则
资源是有限的,传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观已经被完全颠覆,需要更新我们的资源价值观,用创新的方式将有限的资源所潜在的价值最大可能地挖掘和发挥出来。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对于已有的旧建筑,在仍存在利用价值的情况下进行更新、改造和重新利用,满足社会的需求,尽量减少因为一些瑕疵而废除整个项目工程。
1.3降低能耗原则
人类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赖于一定的资源支撑。对于建筑业来说,降低能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设计的时候,将新型的天然气和太阳能引入进来,替换传统的煤炭能源消耗,是一种很好的降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量的方式。
1.4回收再利用原则
建筑领域存在的废旧物料比较多,对于这些物料要采取妥善的保存和合理的利用,对于那些旧的材料,只要存在使用价值就要充分进行回收和再次利用,使这些物料的价值发挥到最好。例如,对于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围挡铁皮,要在施工结束后进行重新的清洗和保存,等待下次施工时可以继续使用有智者言: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更是如此,要抱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来对资源进行很好的利用。
2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方式
生态建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三种方式:①依靠高技术的支撑,以新的科技手段和方式来对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以实现建筑节能、空间布局合理和使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②依靠政府的干预,对建筑的设计、建设和使用的环境进行较高标准的要求,注重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③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最大化的建筑开发,同时融入本地的传统建筑形式和特色。由于我国地缘广大,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对于西北等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多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将维护生态平衡性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般选用第三种生态建筑的建设方案;对于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城市和地区来说,宜采用第二种方式,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布局的职能,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调查,对建筑施工和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对建筑业进行硬性的生态环境条件要求;对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来说,由于人口多、承担的职能和对于建筑的质量和外观要求比较高,宜采用第一种方式,将高科技的技术手段融入到建筑设计过程中,实现美与实用的有效结合。例如对新型可持续的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建筑设计元素的美观设计等,重点实现人文元素与自然元素的有效结合。
2.2将地表植被和地貌的改造降低到最低
建筑设计和施工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基于一定的场地开展的。在建筑设计时,要注重对施工场地的设计,在尊重设计地段内的自然环境的同时,重点了解植被的特征和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其造成的影响,力求最小的土方量,减少对于土壤的破坏。地貌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影响是大的,需要根据预施工地区的地形情况进行全面的测量和调查,同时要根据地形特点,善于利用周边的环境来合理处理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对于地面的绿化和水分的保养要事先进行考虑,以达到生态宜居的建筑目的。
2.3利用新技术来促成清洁能源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新型能源的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对于这方面的市场需求也是很大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尽可能地利用这些新型能源。例如可以把新型的太阳能资源利用到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中,即通过设计,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高效、优化地利用到建筑物上,形成太阳能建筑。 3结束语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质量的恶化,人们对于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这适应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建设生态型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新的途径。我们要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建设更加适合居住和工作的生活环境。
作者:胡飞 单位:河南智博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舒扬.我国华北寒冷地区农村可持续住宅建设与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刘洋,李亚光,吴冬宁,等.浅谈平原城乡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5,(28).
第三篇: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
国家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趋势下,国家的环境、能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筑设计时融入生态策略越来越受到推崇,在设计中引进生态思想,打破传统设计理念,开拓绿色环保思维,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着力打造和谐的人文自然环境。
1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融入要领
①降低资源消耗。随着节能降耗发展观的盛行,在建筑行业里,能源节约成为建筑设计考虑因素之一,在建筑过程中融入生态策略,可以有效节省建筑资源。如在做设计时,做好天然气、线缆、水管铺设设计,提高建筑经济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在室内柜子可以镶入墙壁,节省空间资源。②人与在自然谐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发散设计思维,围绕轻松、自在的主题,着重考虑人与自然、建筑与生态的和谐发展,生态策略应包含绿化面积、空间利用计划、室内采光度等,满足人类活动场所和谐融洽的目的。③提供便民措施。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配置与建筑相关联的公共设施,实现居民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等需求。④全局观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必须站在全局观的高度来运用生态策略,综合考虑国家经济条件、资源情况、气化条件、文化传统等,切合实际的展开设计思路,避免超出生态效果的限度,使建筑物更为科学合理,更具实用价值。
2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策略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建筑设计及建筑施工时,建筑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①建筑与生态和谐发展观念不足。即使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的发展观,但是当前,家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观念不足,对可持续发展思想没有贯彻落实到位,在建筑选材及材料用量上存在污染、浪费等问题,如在一些偏远山区,使用质量不达标或有毒害的建筑材料,使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危机住户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材料用量意识不强,大量浪费资源。另外,由于缺乏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的发展观,随着建筑项目的增加,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仅为了满足基本使用条件,没有充分利用生态策略平衡建筑能耗问题,缺乏新的设计理念。②建筑整体意识不强。建筑设计应该将建筑周边环境及建筑主体统盘考虑,根据建筑主体思路,融入生态策略调节建筑设计,改善环境的降低空气污染物含量及调节作用温度,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相融合,解决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问题。但就当前国家建筑设计而言,很多都是把所设计的建筑物看独立体,缺乏将周边生态环境融入建筑物的意识,没有立足于大环境、整体观行设计,所进行的工程施工仅仅为了实现建筑物的建设,不重视与周边环境的互相连贯,以致建筑物落成后与周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冲突,不利于建设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③不够重视建筑实用功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需求,城市建筑层出不穷,高楼林立,但也存在很多实用性不强的建筑,部分建筑因为过于追求外形美观或为挑战建筑高度,使得一些建筑物虚有其表,没有在使用价值方面深入落实,包括浪费建筑空间、缺少实用的公共设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没有结合生态策略,不够重视建筑实用功能,以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甚至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破坏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
3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策略的方法
从以下几点围绕生态环境展开建筑设计工作: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建筑设计在进行设计时要裂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在设计过程中科学地融入生态策略,促进建筑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从而改善人类的工作、居住环境。建筑单位要对设计人员、工程施工人员进行人与自然环境、建筑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培训,注重自然科学及生态环境学习应用,提高各部门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拓环保理念,从建筑工程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融入环境保护观念意识。设计师要加强环保技术对建筑工程的运用以及设计符合建筑建构的生态策略,建筑物如使用滤光玻璃,既可改善建筑室内采光效果,又可减少紫外线辐射改良室内温度。又如墙体保温意识,良好的墙体保温效果可以避免热量扩散或冷空气入侵,确保室内温度平衡,有效减少调温设备的使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完善建筑物周边的绿化系统,巩固生态平衡。②加强能源高效利用。建筑行业使用的能源数量大、种类多,故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建筑工程生态策略的的基本条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过生态策略来加强能源利用效率,如做好合理的建筑场地利用规划,充分使用可再生及可回收的资源。在对建筑物选址时,要绕过人文、水文、种植等场所,避开不稳固的生态环境地域,特别是原始的生态环境,根据当地环境特性选建筑地址。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的生态策略,如做好采光技术的设计,降低白天电灯使用率,又如利用太阳能集成板发电。利用可再生资源,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即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又可实现生态策略的使用。在建筑施工设计中,要加强可回收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施工浪费,同时还要提高环保材料的使用率,降低有机化合物类材料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及避免环境污染。③坚持以人为本策略。建筑物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的产物,从根本上服务人类,所以进行建筑设计时,在生态策略的应用里,首先应最大化的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使人们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得到良好的身心发展。舒适宜人是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基本法则,将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效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进行设计的生态策划时,综合考虑使用者的特性,如在进行公共设施建设时,要清楚使用人是侧重于老人还是小孩,对应的设计合理的休闲娱乐场所。另外,在建筑区绿化设计上,要选择常绿、易成活且对空气有净化作用的植物,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环境,使居住者的身体、心理得到放松,实现建筑环境自然舒适的目的。
4结束语
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策略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潮流,在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强生态策略的融入,使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充分融合,推进国家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作者:王玥 单位:河北晶程建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任砚春.建筑的生态气候设计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
[2]刘凤勤.浅谈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绿色建筑,筑造健康”[J].中国科技博览,2016,(5):120-120.
第四篇: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推广生态建筑理念,设计出创新、节能的建筑,充分对环境资源进行利用,将节能、生态、健康作为主要原则,保证生态环境可以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实现自然和人的双赢,达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生态建筑的显著特征
1.1地域性
乡土建筑使生态建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萌发,生态建筑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因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建筑技术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地域化和本土化,柯利亚提出“生态建筑一定要与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较好的融合”。例如,在福建地区,客家土楼建造过程中所有的材料几乎都从四周的环境中获取的,通过使用土木共济的结构来建设房屋,不仅调节的房屋内如的温度,适应山区潮湿的环境气候,而且土墙可以抵御外敌,保证居住安全性。
1.2经济性
对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来说,可以因地制宜的使用具有较强本土特点的建筑材料,这不仅将当地建筑的文化特点进行了较好的宣传,也将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运输成本进行了较好的降低,还可以将那些照搬照抄国外设计风格的现象进行了有效的避免,从而使经济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1.3文化性提倡生态建筑主要是对生态观念的崇尚,使创造性的新形式可以通过一种比较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意向展现出来。随着本土文化的不断国际化,生态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主要是因为生态建筑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尊重民族文化、高效的节省了成本以及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等。
2、设计生态建筑的方法
2.1建筑构造
建筑材料组合形式的不同,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也会大不一样。比如,砌砖墙。在南方地区基本都是使用空心砖来进行修建的,这样可以使隔热效果得到较好的体现,因为墙体里面全部是空心的。然而在北方地区则是使用实心砖来进行修建,这是因为使用实心砖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因此,对于不一样的自然条件需要使用不一样的建筑构造形式,可以使环境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2]。如今,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围合体系和承重体系就要进行一定的分析。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想使西晒的问题得到较好的处理,就要在建筑物的西立面架设表皮层,从而形成复合式的立面。将建筑物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和外部维护结构进行有效的分开,受太阳直射的位置使用实体墙,借助突出的墙体来进行采光,将凹进的位置设计成为阳台,这样可以将空调机放置在上面,从而使立体效果更加的明显。
2.2施工材料
要想将设计师的理念转变成实体建筑,就要通过使用建筑材料来实现完美的展现。使用不一样的建筑材料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视觉效果、空间效果和热工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对于生态建筑来说,使用完全不同的建筑材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将施工材料控制好,做到就地取材,降低建筑成本。
3、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3.1设计好空间格局
(1)垂直绿化。建筑物中的私密环境和公共环境要进行有机的融合,将外界环境和室内空间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建筑物的室外环境要与公共空间进行有效的贯通,将大量的绿色植物放置在建筑物每一层的公共空间中,在公共空间的四周架设很多的金属网,并栽培绿色爬藤植物,这样就会使整个公共空间里充满绿色景象,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在建筑物的外墙上爬满绿色藤蔓植物,这样使阳光无法直射到建筑物表面,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会使空气更加的清新。(2)高效利用坡台地。将场地内的高差进行高效的利用,通过局部架空的处理方法,使地下车库等下沉式的空间得到较好的利用,形成舒适的展览空间,从而使通风效果得到较好的体现,建筑物底部空间的空气就会流动的比较通畅,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模式,使建筑物的表面温度得到较好的控制。(3)通风顺畅。在设计建筑物时,夏季降温要充分利用自然风进行降温。例如南方地区如福建夏季炎热,自然通风尤为重要,设计可通过门窗、过道、中庭、天井来实现,室内外空气产生压力差,形成空气压力形成自然通风将热气带走。
3.2自然景观
(1)配置植物。在设计自然景观的时候,尽可能选择成活率高的乡土植物和本地原生植物,追求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协调性,在常绿植物设置的基础上,选择不同颜色、不同叶形、不同季节的灌木、乔木等植物,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和层次搭配,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例如种植红叶石榴、杜鹃、鸡冠刺桐体现春季的景观,种植海芋、大花栀子、红色鸡蛋花体现夏季景观、种植大花紫薇、海桐球等体现秋景。(2)设计水景。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水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比较乐于近水居住,所以在设计建筑物景观的时候,水景一直都深受设计师和住户的喜欢。如今社会中,水资源短缺越爱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3.3节约能源
如今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能源问题,建筑设计师一直想要将建筑物寿命过程中的能耗进行有效的降低。如今,比较提倡的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就是针对这一目标而开展的,在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沼气能发电、地源热泵、太阳能屋面以及水源热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4引入山水建筑理念
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建设山水城市理念被提了出来,山水城市理念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规划理念,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在满足现代化生活的同时建立一个富有生机的空间,实现人和自然在精神方面的契合。
4、结论
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念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地区气候、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差异性,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充分融入生态化建筑技术。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可以更加科学的对能源和资源进行利用,并且可以降低污染,保护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作者:徐莹莹 单位: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第五篇: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要点探讨
近些年来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度逐渐提升,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时展趋势的要求,对生态文明的应用指标进行分析,发挥建筑设计形式的最大化作用。建筑设计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各方面需求,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满足建筑设计的指标要求。
1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建筑设计概述
针对生态文明视阈设计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设计阶段考虑到设计形式的具体要求,必须及时对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以现有的设计指标为基础,完善设计体系。以下将对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1.1生态文明视阈下建筑设计的意义
当前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比较低,很多有意无意的活动都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使用功能进行分析,满足设计形式的具体要求。在生态文明的影响下,会存在能源紧张,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做好建筑设计工作,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要求[1]。
1.2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建筑设计形态
节能设计系统的目标是节省资源,实现一定程度的物质材料循环。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热工性能的具体要求,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不同建筑系统的设计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生态文明的影响下,对节能设计形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洁净、安全等,在环境上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及保存原有自然风景。
2生态文明对建筑设计的重要价值
生态文明对建筑设计本身有重要的影响,其应用价值明显,以下将对生态文明对建筑设计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
2.1生态文明建设对建筑设计的规范性作用
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相关的规律,以固有的设计形式为基础,按照现有设计要求及时对形式进行评估。生态文明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有效的规范指标,由于当前在建筑过程中会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生态恶化等现状,突出问题比较多,因此在实践阶段需要从不同的设计阶段入手,对设计形式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规范设计形式对细节要求比较高,考虑到生态文明的设计指标,必须发挥建设指标的规范性作用[2]。
2.2生态文明建设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性作用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发展和保护这一对两难的选择,生态文明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指导,有助于建筑设计人员对目标进行设计和创作。为了对建筑设计工作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在实践阶段要优化建筑系统和自然的关系,使建筑进一步走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建筑行业的总体进步指明方向。
3生态文明视阈下建筑设计技术分析
针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生态文明视阈下,需要对设计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考虑到设计要点和其他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必须贯彻落实有效的设计技术。以下将对生态文明视阈下建筑设计技术进行分析:
3.1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近些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对建筑设计指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势在于突出了建筑节能功能,具体包括:墙体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和屋顶节能技术等,为了对各项设计形式进行有效的比较,必须从当前应用现状入手,将技术形式落实到实处。随着建筑施工材料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施工技术逐渐被取代,新型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3.1.1墙体节能技术
整体式复合保温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材料为聚氯乙烯,和其他施工技术不同的是,该技术形式不依靠粘结,通过预留孔洞的形式形成芯柱,能将保温层固定在强度比较大的复合板材之间,解决了保温层和邻层材料脱落的现象。该设计技术施工便捷,容易进行安装,整体应用效果明显,性价比比较高[3]。
3.1.2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节能技术的窗型选择是第一要素,推拉窗的节能效果差,平开窗和固定窗的效果比较明显。针对不同节能区间的特殊性,在应用阶段,考虑到冷热空气的空隙,需要合理制作窗框,达到节能的设计效果。
3.1.3屋顶节能技术
屋顶节能技术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需要及时确定结构的参数和性能,考虑到技术指标的特殊性,屋面保温材料的应用需要对隔水、隔湿等状态进行分析。由于建筑设计形式呈现出周期变化的趋势,要对周期传热理论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温度进行调试。
3.2原生自然能源利用技术
近些年来资源紧缺成为主要问题,在实践中需要考虑到能源的整体利用情况,考虑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中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需要及时对该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太阳能作为建筑采暖系统应用比较广泛的能源,在应用阶段要将太阳的光能逐渐转化为室内所需要的热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应用。其次是地热能,由于能源的存储量比较大,对环境影响小,可以被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在北方地区,在冬季对供暖系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煤炭资源,因此合理应用原生资源,能达到提升能源利用率的目的。在新能源利用的过程中,要重视能源再利用技术的落实,以节能环保设计指标为基础,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形式的要求,将技术落实到实处[4]。
3.3建筑设计一体化
建筑设计的一体化设计形式比较复杂,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在实践中需要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此外需要大范围的对周围环境进行保护,满足资源建设的各项指标要求。从现有的纵向发展指标来看,建筑设计必须实现一体化,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空间得以满足人们的实际要求。一体化建设形式对生态文明控制指标的落实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需要引起重视,应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有效控制危害人体的辐射、电磁波及气体等各种污染充分采用自然通风,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适当的控制。
3.4建筑设计人性化
建筑设计系统比较复杂,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考虑到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必须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重视,考虑到美观性和舒适性的特点,及时对生态文明进行重建。人性化建筑的设计形式能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中考虑到生态文明的设计要求,合理应用循环技术,以循环能源的利用提升建筑物的设计效果,将建筑与生态、建筑设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4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当前我国建筑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在后续设计过程中,需要及时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进行有效的分析,对设计重点和难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为了保证建筑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适应社会建设和生活发展要求,工作人员要对设计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形成生态文明建筑,为建筑发展提供新的路径,进而促进建筑体系的有效建设。只有这样环境建设才会越来越好,才能改善现在建筑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现状,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张晶 单位: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睿扬,陈晓蔓,衣庆泳.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03(04):53~55.
[2]叶玲,李丹梅,王爱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研究[J].科技传播,2014,05(12):127+125.
[3]王艳,吴丽珠,蒋国策.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4,09(02):131.
[4]孙作芹.论述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民营科技,2015,04(14):192.
第六篇: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1对生态建筑及生态建筑设计的描述
生态建筑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建筑物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生态建筑在建造时要结合好所处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要引入生态学、建筑材料学等方面的学科进行技术支持,协调好建筑物与周围的相关元素之间的关系,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能融合为一体。此外还要利用好建筑室内的气候和生态气候的自我调节能力。构建出一套环境优雅舒适,人、生态环境以及建筑能够和谐共处的生态圈。相应的生态建筑设计时要以人为本,立足于生态学,将人、建筑、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为一体。设计结果在保证人日常生活所需的舒适健康的同时,也要维持周围环境的清洁。生态建筑设计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进行建筑的内外设计,构建出一个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将人、建筑、环境共存于一个良性的生态圈中。
2生态建筑设计的原理
(1)合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要合理利用居住建筑周围的自然资源。收集好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天气变化、干湿度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将自然环境中的光能、太阳能应用到建筑的照明、供暖上,实现建筑的生态设计。
(2)采用集约的方式供应建筑所需的资源。集约的供应方式保障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在构建生态建筑时,要发挥好生态环境原始状态的优势,让生活更美好。例如:在建筑物周边种植绿色植被不但可以为居民提供纳凉的地方,还能提高建筑周围的空气质量。
(3)建设的前提是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在进行建筑建设时,很容易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可能会破坏掉区域内的草地、树林、具有民族特色的老式房屋抑或是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这就要求工程的设计人员在施工前要对生态建筑区域内的所有事物进行考察,在完成设计工作的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尽可能的利用好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的资源。在完成建筑建造的同时,保存自然资源,让资源成为生态建筑的自然背景装饰。
(4)建筑设计需要保证舒适度。构建建筑的本质就是为居住在建筑里的人们提高相应的便利服务,满足人们的相应需求。生态建筑的设计在不脱离这一本质的同时,还要增加舒适度,让居住的人们感受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建筑设计师要贯彻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扩大建筑的舒适程度,引用新的建筑方式,为建筑提供绿色的、安全的、生态的元素。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对建筑的采光、通风、清洁等方面入手,建立起服务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功能,为建筑群打造出人文与生态的建筑特色。
3生态建筑建设的具体操作要点
(1)熟悉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情况。生态建筑的建设对周边的环境情况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设计时需要对周边环境的地形地貌、植被分部、光照情况、水流、气温、风力风向等等方面进行考察了解。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自然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遵循好自然的发展规律。设计的方案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选定的建造材料也要采用那些环保的或者是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的建筑材料,避免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设计出的建筑物要突出生态的特性,将建筑的绿化工作放于建设的首位,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
(2)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生态建筑建造时可以在能源利用率上改进。建筑物的建材选择上要选择那些绿色、环保,有益于生态建设的设备、材料。减少污染源的产生。设计时要采用“就地取材”的设计原则,了解当地的环境情况,自然规律,设计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建筑方案。在对生态建筑群的布局设计时,要以能充分利用好可再生资源为前提,尽可能的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好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在建筑物的门窗、墙等设施的材料选择上,要选用那些热导系数较低的材料,热导系数较高的材料容易造成热量的流失,能量的浪费。因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控制好门、窗、墙的传热能力,采用一些能维持热能的保暖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上要尽可能的选择离生态建筑群进行供应公司。外地运输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建筑成本,不利于建筑的设计建造。就近原则更符合生态建筑的建筑规律。
(3)尽可能的将可再生能源应用到设计中。建筑的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引入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运转的供给能量。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电能、风能等,都能运用在生态建筑中。在使用太阳能时,可以在屋顶处设置面积较大的玻璃,吸收住太阳产生的热量,经过一定的技术支持,发挥能量转换的效力,应用到建筑的热能供应上。生态建筑不仅仅要在节能环保上下功夫,还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运用一些科学技术将那些为完全消耗的能源充分应用,使能量发生转化。
(4)加强建筑周边的植被绿化率。扩大区域内环境的绿化程度,可以为生态建筑搭建出一个良好的生态氛围。要在建筑物周围尽可能的种植绿树绿草,扩大绿化范围,在建筑物周围搭建出立体式的生态网。对建筑物的墙体、屋顶、观景阳台等等设施都一进行绿化。墙体的绿化可以通过种植藤蔓植物来实现。有了藤蔓植物对墙体的覆盖,可以减少墙体受到阳光直接照射的温度,降低辐射的强度,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年限。对屋顶的绿化方式则是在屋顶覆土种植植物,屋顶覆盖上土壤后,可以种植些花草类的植物,有了植物的装饰,屋顶也形成了绿色生态圈。对观景阳台的绿化则要考虑到,绿化工作不能影响到阳台观景的视野。对阳台的绿化可以通过栽种盆景类植物实现。此外,设计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作用,运用科学技术将绿色植物的栽种、培养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建筑物的绿色生态建设的同时,让建筑物与环境能够和谐共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生态建筑的建设标志着城市的发展进程,生态建筑的建设不但提高了现代社会人群的居住环境,也响应了国家和政府对建筑物绿色、环保的倡议。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上,工程的设计人员、施工单位都要注重建筑物的节能作用,减少建筑物能源消耗的同时,突出节能的特点,使人与自然能真正地和谐共处。
作者:王守平 单位:河北晶程建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尼宁.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
[2]马春旺.高层公共建筑的生态设计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8.
[3]尹楠.基于生态准则的高层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
第七篇:生态建筑观在当前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政府还是人民都越来越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建筑领域同样如此,建筑师能够紧跟时展的脚步,从观念上改变传统的建筑思维,拥有生态建筑观和环保理念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探讨生态建筑观与环保理念在现如今建筑中的应用与体现。
一、前言
最近几年,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建筑作为大众工作、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环保、生态便成为考量其质量的重要参考。低碳建筑、绿色建筑这些概念在不断的被提及,当前这些建筑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建筑业的环保对于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节能减排指标有巨大的贡献,在环保观念不断加强的同时,生态与环保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二、生态建筑观的特征
1.尊重自然,尊重人
纵观古今中外,从人类开始为自己寻找洞穴来充当庇护所开始,不管从最原始的对生存的需求还是到现在对舒适的追求,建筑的根本使命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一种生理需求。生态建筑观可以说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从自然中合理的汲取部分,并且为自然所服务。生态建筑的产生是人类不断向文明过渡的重要证明,也是人类思维产生转变的证明。古代社会,人类发展中甚少尊重自然规律,不考虑发展的持久性,认为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论”,其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当人类社会迈向文明,便发现了这种错误观念,转而提出“生态中心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倡要合理、有限度的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满足人类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建筑与这种观念完全一致。
2.取传统建筑观念之精华,去其糟粕
生态建筑观念作为新时代所提出的建筑观念,就一定要完全摒弃之前的传统建筑观念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传统建筑观念延续了上千年,其中的精华部分不计其数,传统建筑观念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中华民族千年建筑智慧的结晶,其中的符号元素、空间元素都是精华部分,与生态建筑观并没有冲突。另一方面,传统建筑观念在时间上来说是距离现在较远,其中不免有一些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背道而驰的观念,对于这些与生态观念不相称的地方就要果断抛弃。
3.地理差异性明显
不同的地理区位对于建筑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理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地域差异和人文差异这两点。细分地域差异,主要指的是从空间角度、客观角度。不同的地区湿度、温度、海拔、气候、风向、水文等等地理因素都不一样,在生态建筑观中,要保持一个动态的建筑思想,建筑本身要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适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云南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房屋建筑结构使用的都是竹屋,并且离地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云南当地的热带雨林气候闷热潮湿,为了防湿,居民将房屋建造在地面之上。人文差异主要指的是建筑要综合权衡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等因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习俗。生态建筑就要与当地多年来形成的人文习俗相符合。青海省生活着不少的藏族居民,在当地藏族聚居地,采用的建筑便是符合藏族人的传统,不论从颜色还是造型都体现出浓浓的藏族情怀。
4.追求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平衡
建筑作为重要的商业盈利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在新时代、新需求的环境下,只考虑获取利润的建筑必定不能永存。生态建筑观所倡导正是建筑业要把握好社会、经济、生态发展这一个天平,生态作为天平的支点,衔接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生态发展的好,才能满足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1952年的英国污染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工业急速发展的时候,企业不考虑社会责任和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建筑行业。生态建筑观要求建筑行业立足于当下,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为子孙后代积累生存的资本,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人类的长远生存之计。
三、当前建筑设计中体现出的环保理念
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字面意思上的建筑绿化、花园、植被等绿色植物在建筑中的面积;第二是更重要的观念上的绿色,这包括维护生态平衡、低碳、回归自然、生态建筑等。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节约资源:节水、节能、结材,尽可能多的节省一切资源,并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这基础上还要为人提供舒适宜居、健康的空间。绿色建筑的提出是早期建筑生态观的体现,也是人有意识的主动去改变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真正做到人、建筑与环境协同发展。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政府就倡导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到现在不仅政府对于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连各大房地产开发商也争相评比绿色建筑称号。政府制定的规划中对绿色建筑的占比有很明确的期望:力求到2020年底,绿色建筑面积占全部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
2.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之一,到现在为止,人们一提到太阳能都会联想到清洁、高效、科技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点。作为可再生能源,它有着非常强大的优势。建筑师可以利用太阳光热资源解决其关于空调制冷的问题。其原理是利用光伏设备将太阳辐射能量集中收集起来,再通过物质之间能量的传输与转换将其转化成空调制冷所需的能量。我们知道,空调的耗电量可以达到平均每小时1.5度,而太阳能每小时的能耗是耗电空调的五分之一,这对于家庭或者企业来说,可以省下一大笔电费开支。太阳空调具有两大优点。第一,太阳能最充裕的时间与空调需求最大的季节恰好吻合。空调制冷一般在6~10月,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可以为空调提供大量的热量。第二,压缩机式空调采用氟利昂为原料进行制冷,而这种原料对臭氧层层有严重的破坏。
3.建筑的重复利用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闲置建筑都是因为在早期设计中没有考虑长久利益,使得功能不足以供现在使用而闲置起来。这些建筑从质量上来说仍然是过关的,有的老建筑甚至质量比新建筑好,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些旧建筑进行一次大变身,利用现代人怀旧的特殊情感去合理改造当下闲置旧建筑的模样,既赢得了经济效益,又可以节约空间和各种资源。例如将旧厂房、仓库等改造为音乐厅、餐厅、酒吧以及博物馆等。另外,也可以基于旧建筑自身的基础通过艺术手段以及科学技术对其进行从新定义;要对建筑物的自身特征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多功能的建筑空间,避免建筑功能过于单一,重视建筑的休闲、交流等基础空间要求;加强对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不同的群众以及活动的需求;加强建筑周边的服务工作,提升建筑的整体价值。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从当下来看,生态建筑观念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因此其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从长远来看,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吃老本”的观念慢慢发生变化,为子孙后代造福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在这一道路上,生态建筑的发展潜力非常大。总之,生态建筑观与环保理念将成为新时代的建筑主流观念。
作者:郑彦凯 单位: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八篇:生态办公建筑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被人们重视,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建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成为了热点话题之一。而办公建筑的内部生态环境却鲜有人注意,当今时代,办公建筑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建筑种类。但我国的办公建筑发展形态已经给生态环境和办公人员带来了严重伤害,本文将对生态办公建筑设计进行简要介绍和探析。
关键词:生态办公建筑;设计理念;探析
1传统办公建筑所存在问题
1.1资源能耗较高
办公建筑需要满足多方面的功能需要,并且对其使用功能要求较高,因此办公建筑在建造时要考虑的是办公建筑的使用功能,一切以实用功能为重点,这导致了办公建筑在使用后成了能源的消耗大户。尤其是水、电、气等,通常为居住用量的3一5倍,这些都成为了如今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办公建筑想要实现生态化就一定要解决此类问题。
1.2缺少生态环保概念
建筑设计人员在办公建筑设计时应该站到以人为本的角度,探究办公建筑设计的意义和核心,深人调查办公建筑的周边环境,给生态办公设计提供相关参考和支持。但传统的办公建筑常常只重视所用材料的质感,注重建筑外形和美观,而忽略了建筑材料本身的力学等特性,同时忽视了材料本身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例如选用当地生产材料,降低运费成本,避免损耗环境。另外,传统建筑设计常常忽视办公建筑的建筑外形以及表面材料的环境功效,几乎不考虑建筑对城市造成的热岛效应以及水资源节约理念。如,维护好办公建筑周围环境,对当地生态进行必要的现状维持和保护,提高雨水渗水量以及污染物过滤等
1.3建筑设计人员对生态定义存在偏差
办公建筑想要具有完备的生态体系时常需要建筑设计师具有专业的设计功底,从设计概念的提出到设计方案的确定均需要保证端正的生态趋向观点。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全面或者设计经验不丰富等原因,造成办公建筑趋向于使用功能,而偏离了生态健康的准则,致使办公空间私密性不足。
1.4建筑设计人员忽略了内部环境和品质的选取
以往的办公建筑往往设计成大进深类型,这给办公人员的办公环境造成了很大不便;首先,致使室内办公环境的空间隐私性能大为降低,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麻烦;其次,致使外界自然光线的照射和深人十分困难,同时导致外部空气在办公建筑内部流通不畅,尤其是对于全封闭式的办公建筑,当机械通风排烟系统不完备时,加上自然通风缺失,会导致办公人员才生大楼综合症状;此外,促使人们形成这种症状的诱因还包括室内环境装修建材的有毒气体逸散,噪音的产生以及楼板震动等。
2生态办公建筑的体系理念
2.1设计注重舒适化
如今人们对办公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注重办公舒适化,提升工作人员的生命品质是当今智能办公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主流方向。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注重舒适化理念的运用,因为舒适化的办公环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精准程度,同时还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品质。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这种情况,持续优化办公建筑的生态环境水平,如,增大光线透人,增强自然风流通,减少有害建材的使用等,最大限度的减少周围环境给工作人员带来的环境危害。因此,在设计生态办公建筑时,一定要对办公的舒适化程度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我国生态办公建筑的相关标准要求。
2.2设计采用自然体系思想
该思想是在设计人员在设计办公建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阳光、风等自然资源,来达到节省资源改善办公环境的目的。生态办公建筑的自然思想体系要一切以人为核心,依照办公人员需求,增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办公建筑设计中应用自然体系思想的根本原因就是,最大程度的得到和使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建造出一个健康和舒心的办公环境,同时确保办公建筑能够有最大面积和最长时间光照,以减少水电用量,实现节约水电用量。同时确保通风,已达到减少空调等设备安装,因此办公建筑充分运用自然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环境高能耗问题自然阳光和自然通风使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但因为光电技术的产生和使用,致使人们忽略了自然光线和通风的使用,也给办公建筑和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同时人们若长期处于人造的的工作环境会引发多种办公建筑综合病症,例如,头痛、乏累。身体不舒服以及肤质干燥等。为避免此情况出现,应该两者结合使用
3生态办公建筑设计技术理念
随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生态理念的重视程度,生态办公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潮流,基于此种前提,本文就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生态办公建筑设计技术的相关理念进行深人分析和研究,并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以便能够为推动我国生态办公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1空间化组合设计
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办公建筑的空间特征,考虑空间布局和空间经济等问题,实现最优化的空间布置和空间组合,同时确保节省能源和环保舒适需要。因为不同空间对光照通风和采暖的需求各不相同,为了避免个空间环境的互相影响以及空间环境资源的浪费,设计人员就一定要对办公建筑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详细的空间接线分隔和空间组合。生态设计理念实践的进展是:从功能以及动静空间的划分逐步演变和进化成阳光、空气和舒适度的空间分割以及区域划分。此外,在进行交通盒的设计和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办公建筑的经济性和结构的均衡性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找到两者的合适切合点进行办公建筑设计,并同时兼顾舒适性的需求。
3.2建筑围护生态化设计
围护结构是指外墙、屋面板和架空地板等外部的围护构件,如采光遮阳设施,表皮绿化设施等。建筑围护是建筑内外空间物质和能源相互交接转换的中间物质,围护结构通过对外部光照等物质和能量的吸收及反射作用,进而影响或改变办公建筑的室内办公环境。围护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不同,均会给办公建筑的室内外环境(光照、通风等)造成不同影响。有别于传统的围护建筑材料,生态建筑的维护设计会同时关注建筑围护的外表效果和建筑材料自身的管控功能,如,光照辐射。
3.3建筑形态生态化设计
在办公建筑的建设生产的使用环节,办公建筑的外形对建筑资源和能源的节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办公建筑外形不仅能够增大办公建筑的使用面积,协调各工作流通环节,实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光线的热辐射,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省资源的目的。因此在办公建筑的规划设计环节,一定要注意办公建筑的体型和姿势优势,严格控制办公建筑的体形系数,实现建筑形态生态化,实现优化办公环境节省资源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激烈竞争的力度不断加大,办公建筑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它的使用功能来进行设计,并且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办公理念的重要性,并且将生态办公理念融人设计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生态化的办公建筑,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办公理念,改善办公人员工作环境,提升办公速率。
作者:叶海波 单位:.南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九篇: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探讨
1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生态住宅所谓绿色生态住宅,既是在不破坏地方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建立起与地方生态条件相适应,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利于居民健康状况的保持,使居民日常生活更加便捷的目的,即建立起一个,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用水量小、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污染排放少、建筑使用寿命长等鲜明特点,最终实开放性闭合式良性循环,污染零排放、和谐高效的新型住宅,这种新型住宅能在心理和生理上使居住者在生理上、心理和上、物质上都处于完全良性的状态,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融合与和谐沟通。通俗来讲,绿色生态住宅既是绿色住宅与生态住宅之间的有机结合,由于绿色生态住宅的鲜明特点与显著优势,它已经发展成为本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形态之一,也是当前建筑业内最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住宅人的居住环境,依据内外空间可分为内环境又称微环境和外环境可根据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其中外环境包括规划、建筑、绿化空间,而内环境主要由室内家具、陈设等要素构成。
2绿色生态住室内宅微环境建筑设计的原则
2.1绿色空间布局和谐的原则
要使绿色空间达到布局合理的要求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居住人的心理感受和反应,若空间过大过大会导致居住人对于居住环境的亲和度和温馨感丧失,从而造成家庭中特有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当空间过大时甚至还会对居住人产生心理上的压力,滋生出环境冷漠、僻静等多种不良心理反应其结果往往造成居民无法获得室内微环境改善的益处。因此,绿色空间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要以满足居住人的生活需求,与居住人的日常生活规律相适应的原则,在遵循这种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2.2私密性和适应性原则
私密性设计既在设计中保持适宜的空间尺度,使室内各种功能空间得到合理的使用,做到动静分离、公私分区以及洁污分离。同时,强调各个空间的专用性,在排除相互干扰的前提下保证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视野。适应性的原则要求结构和室内管道系统合理地综合布置已达到扩大住宅的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在结构和室内管道系统综合布置时要坚持“自家管道不到邻家去”和“压力管道出户”二项原则。
2.3使用寿命长的原则
在室内设计中,各个使用空间的尺寸要便于各类人群比如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因此在室内微环境的设计中要遵循居住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命周期,进行适当的潜伏设计潜伏设计,如卫生间的设备的安全设计、留足门洞宽度、过道、轮椅回转尺寸,特别要注重,最大化延长设计的使用寿命。
2.4光环境设计的可控性
室内光环境变化会对居住人的生活状态、工作效率以及室内气氛产生直接的影响。引入天然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只是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光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达到安全美观、照度均匀、亮度适宜的室内光控制效果,在绿色生态住宅室内设计中应遵循充分利用太阳辐射日照和自然光以及优化绿色照明系统的原则。
2.5声音环境和热环境的有效控制
噪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公害”之一,会对人的听觉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甚至是人的听力造成永久性损伤或者完全丧失。建设部已对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声环境制订了专项指标。因此,绿色生态住宅室内设计中必须遵循有效控制声音环境的原则,在设计中选用静音材料,做到动静分区,合理选择地址。热环境直接影响到居住人的舒适感,在绿色生态住宅的室内微环境设计中要对热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在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中要做到提高围护结构和外门窗保温隔热性能,选用合适的空调设备,是住宅热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2.6合理地空气环境设计
在现代生活环境中,环境污染,抽烟、做饭产生的烟气、油烟,以及建筑物本身所携带的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作为绿色生态住宅要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控制,使室内在具备通透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保证居住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设计中要做到合理选址,选用绿色可靠建材,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和布置厨卫设施。
3实践案例
豪利大厦便是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的典型案例。豪利大厦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镜湖大道以西、绿茵路以北,大厦的北向公寓部分出入口位于建筑的北面,直接面对镜湖大道,该大厦因地制宜,注重对当地人文历史遗迹,自然水系,湿地,以及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和谐相融,商业住宅楼场地内部无危险源,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本项目为高层住宅,人均居住用地指标:8.39m2/人。本项目分期用地面积9869.32m2,绿地面积2960.80m2,包括公共绿地1413.48m2、宅旁绿地580.43m2、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820.26m2和道路绿地146.63m2,项目绿地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2.52m2/人。本项目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南北向与其他建筑的距离较远,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无影响。冬至日满足1h日照的户型占总户型的100%,住宅建筑的日照质量控制满足《广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年草案修订稿中对建筑间距的要求。500m范围内有幼儿园、会所、篮球场、居民委员会、银行、酒店和商店等教育、文体、行政管理金融和商业类公共服务设施。本项目因地制宜,主要朝向为东西向,建筑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和相邻建筑的楼距合理,窗墙面积比:东向0.26、南向0.19、西向0.21和北向0.19,满足南北向小于0.4,东西向小于0.3,东西向的起居室兼卧室的铝合金玻璃折叠门合理利用阳台板和厨房的墙作为水平遮阳及垂直遮阳,东西向的楼梯、厨房和卧室设置中空玻璃内置百页,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豪利大厦公寓部分主要出入口位于大厦的西向,500m范围内公交站距离大厦主要出入口有3个,距离140m、200m及600m,大厦人员使用交通网络非常方便。建筑设计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建筑面积10135.98m2,地下一层用作为车库和电房,地下二层平时作为车库使用,战时作为人防地下室使用,豪利大厦地下室与豪利花园五期项目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为49.23%。本项目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的要求以及广州市相关规范,本项目玻璃幕墙处的主要房间有卧室和起居室(厅)均设置外窗,外窗玻璃为中空玻璃(5透明+19A+5透明),可见光透射比为0.61,最小的窗地的房间为43%,大于0.77/0.61×1/7=18%;起居室兼卧室的房间和厨房均设置外窗,外窗玻璃为6透明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为0.77,房间的窗地比均不小于1/7,充分满足房间的采光需求。在该项目大厦的设计中,充分到了污染的有效控制以及节约资源的最大限度节约,并且充分体现了以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建筑设计界达到了领先水平。该项目建筑南北向与其他建筑较远,完全不影响光照。
4结语
具有绿色环保,生态平衡,健康舒适的绿色生态住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居民房屋建筑的热点,绿色生态住宅可以以有效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使居住人与自然生态平衡达到和谐相融,而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重点在对室内微环境的设计,在室内微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室内微环境的设计原则,构建一个更加适于居住的舒适的居住环境。
作者:莫剑科
第十篇: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探讨
1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意义
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因此很多时候会在无意之中就给环境造成了破坏。比如,冰箱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生活,然而人们只是更多地关注冰箱的使用功能,却没有注意到冰箱在使用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氟利昂,严重地破坏了大气层,影响了地球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灭绝,林地覆盖面积也在逐步缩小,此外,全球变暖、水平面上升、能源短缺,都给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当中,一定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其中,并积极修复已经失去平衡的生态系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类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难题,如何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兼具地方文化特征和自然环境的优秀设计作品不断涌现,为建筑设计向着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经验,为简历生态建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类型分析
2.1节能节地类型建筑
以节约能源和物质资源为出发点,节能节地建筑设计竭力使物质材料的循环使用成为可能。在目前生态文明的视域之下,节能节地类型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可以在确保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对土地资源和建筑资源加以利用,并最终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比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能够使用生活废弃物来进行太阳能发电或者沼气发电,这样一来,高污染的能源可以被替代,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给人们提供了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此外,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加入新型的设计方法,在一定土地资源的基础之上,最大程度得提高人均居住面积。
2.2生土类型建筑
生土建筑是以节约能源为目的,采用覆土来优化建筑的热工性能,大幅度降低资源损耗的一种建筑类型。生土建筑设计可以大幅度降低保暖方面的能源消耗,同时,还能够确保建筑物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多次利用覆土的优势,可以实现防风防震的效果,还能够大幅度降低外界噪音对建筑物内部的影响。因此,生土类型建筑也是绿色建筑的类型之一,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生态平衡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3生物类型建筑
生物建筑设计倡导从宏观方向来衡量和设计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以保证人与建筑之间关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生物类型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生物类型建筑设计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放在第一位,并从整体布局上完美地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生物类型建筑设计对建筑营造模式、自然材料和传统材料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在建筑自然采暖技术和建筑通风技术的基础之上,扩大了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最后,除了做好建筑自身的设计之外,生物类型建筑还把注意力放在了了解人们的生活工作规律之上,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
2.4新陈代谢建筑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要素可能会被忽视。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新陈代谢建筑应运而生。在进行新陈代谢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在保留历史传统的基础之上,运用现代科技和建筑材料,实现不同文化建筑的共生共荣。
2.5少费多用建筑
少费多用建筑指的是在利用最少的物资和能源的基础之上,建设更多体现生态文明的建筑物。该类型的建筑具备很多优势,建造规模大、费用省、还能够对物资进行循环利用,形成独立的生态环境,是一种智能化的建筑结构。比如,使用计算机技术使建筑外围进行自由呼吸成为可能,并对能量和物质进行交换,同时还能够对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进行有效利用,使得这类建筑形成一个独立而封闭的循环系统,大幅度减少了建筑的能耗。
3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技术
3.1建筑设计符合实际气候条件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对每栋建筑物的日照和通风影响较大,因此,建筑群的布局需要错落有致,此外,还需要注意夏季季风的渗透问题,在竖向布置方面,需要把较高的建筑方在夏季季风的背风面。在单栋建筑物方面,其形体需要符合外部条件的需求,因此交通部分和卫生间常常被设计到平面两段的位置之上,以便对东西方向射入的日光进行阻挡。在建筑平面方面,主要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需要具有灵活性,以便减少噪音,有效调节温度,以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在建筑形体和平面方面都符合实际的气候条件,这也能反映出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
3.2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都十分短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建筑设计需要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程度。并加大对原生自然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力度。例如,太阳能可以为建筑物采暖提供能源,把太阳的光能转化为建筑物室内所需要的热能,可以有效减少对煤炭等资源的消耗。除了太阳能,地热能源也是可以利用的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地热能源的储量巨大,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微弱。我国东北地区冬天气候十分寒冷,对供暖能源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地暖形式的住房在东北的应用范围较广。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而且成本相对较低,避免了人们对建筑空暖所需要的费用。除了加大对新能源的利用力度之外,还需要提高对能源再利用技术的研究,提高能源在建筑物种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还能够推动我国建筑设计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我们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显示,我国目前的建筑技术水平相对西方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新技术应用的成功经济,不断推动我们建筑行业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
3.3方案设计因地制宜
生态建筑十分关注环境的生态价值,然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之下,个性化在设计方案中的应用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生态建筑对自身的形象关注度本身较多,只有优质的建筑形象,才能够促进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然而,在进行生态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基础之上,借助最新的技术手段,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确保建筑的个性化,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只有做好错落有致的建筑设计,才能够使得建筑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达到和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目的,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的关注。
3.4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从横向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设计要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发展。只有合理处理人、建筑和自然之间关系,才能够为人们的生活营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还能够有效地保护好建筑周围的大环境,保证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持续存在。此外,从纵向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设计要实现当前与未来的一体化。只有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才能够使建筑空间环境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能够符合人类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身心健康需求。要做到建筑设计的一体化,就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切实保证使用的建筑材料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此外,还需要有效控制危害人体的辐射、电磁波及气体等各种污染。还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然通风,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调节,使室内温度和湿度符合人体需要。另外,还可以对直接采光加以利用,充分享受太阳光的魅力。
4结语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的使用效率,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虞瑾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上一篇:建筑工程环保施工理念研究
- 下一篇:消费文化视阈下商业建筑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