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建筑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27 11:28:26

导语: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建筑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建筑设计研究

1现代医院住院楼的模式分析

医院建筑的基本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住院楼相对独立,住院病人有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也方便家人探望。独立病房楼的好处基本归纳为三条:a.避开医院主要就医人群,避免病毒交叉感染;b.可单独设出入口,方便出入院办理等,方便家人探视;c.单独建造相对方便且经济。第二种模式,住院楼都是在高区,病人住院需要坐专用电梯上去,由于楼层多经常会出现排队等候的现象。加上探视人群,使得电梯的负荷较大。当然设计中也可采用分层停靠的方法来分流。病房楼采用塔楼的方式优点主要有两条:a.病房楼采光比较好,周边无建筑遮挡;b.节省用地,经济效益比较好。传染病医院住院楼由于要控制传染源的特殊性,一般均采用多层建筑,这样可以相对独立,有效分设洁污空间以及隔离空间,方便使用。具体案例有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等。

2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平面设计

通过参与某市传染病医院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例对比发现了一些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在设计上与综合医院住院楼的区别,同时在以往案例研究以及深圳三院等医院的实地考察中,研究出一些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具体如下:

2.1住院楼的建筑功能组成

住院楼主要的建筑空间包括护理单元(病区)、出入院大厅、医保办公室、病人住院就诊处、药房等。每个护理单元(病区)设置32-42床位,不同传染病种患者应分别安排在不同病区形成不同的护理单元,不可混合设置。在确实需要合并时,应合理做好分隔措施。护理单元除了病区还应具有相关的诊疗设施以及配属的医疗、生活、管理、交通等基本的单位空间。护理单元要相对独立,护理单元内部病人应可集中分组进行护理。

2.2交通流线

传染病医院流线合理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设计手段,住院楼流线分两类:一类为大流线,即污染区和洁净区划分,病人流线和医护流线分开等;一类是小流线,即医生、护士进入病区的流线和病人就医、观察、住院流线以及物品运输流线等。大流线:利用住院楼一侧的疏散楼梯和医用电梯设置医生主要通行流线,此区域会相应设置更衣、沐浴间、医办室等,此处只能医生进入是不对外开放的,入口处需要设置门禁系统。另一侧垂直交通设置病人流线。根据感染源的不同以及病人感染程度的区别,可将病人分为普通病人、疑似病人和确诊的传染病人。住院的主要人群集中为后两种,即确定为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第一种需要分病区,隔离治疗;第二种则需要隔离观察。所以设计病人流线时候要避免病人往返,而且要针对不同的传染源病人设置疏散流线,避免在检查治疗过程中交叉感染的可能,并且定时、定点做好消毒等预防措施。疑似病人需要送往单人隔离观察病房接受隔离观察治疗,设计流线时候要与其他流线隔离开,不可穿插。待确诊后,方可转入相应的病区治疗。待患者治疗康复后需要由专用清洁室清理完毕后,从康复病人出口离开,康复出口需要靠近出院口,不可与入院治疗流线混合使用。小流线:医护人员应经过专用入口进入清洁区,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医护人员需要强制经过更衣、沐浴缓冲区。缓冲区中医护人员首先进行第一次更衣,更换生活服装然后进入二次更衣换上三层防护服,再通过缓冲区进入污染区的医务走道。医护人员通过定制的观察窗观察病人状态,如果需要进入病房,则需要通过医务走道与病人房间之间设置的缓冲过渡前室,前室中按规范要求设置感应洗手设备以及挂衣物装置,挂罩加套防护服,预防医护人员被病毒感染。就诊、检查完毕后医护人员还是首先要回到缓冲区丢弃被污染的外层防护服,再进行沐浴、更衣,这样确保清洁区不被传染病毒感染,保证清洁区安全。住院楼清洁区配备药房、备餐间等相关的医疗生活设施。医疗生活物品需要通过医务走道侧墙上的双层传递窗口传送给病人。病房靠医务走道侧墙面上,人视口位置设置双层观察窗和传递窗,均为专业厂家定制产品,外侧打开放入物品关好,里侧打开取走关好。这样不仅保证传染源在可控范围内,也方便病人取走使用。病人房间使用的污染用品以及病人尸体等,需要有污染走道运送到每层的污物间消毒处理,再有专用的污物电梯运送到室外,最后污物出口送出医院。污物流线不可和其他流线共用。

2.3功能分区

传染病医院周围有30米-50米的隔离带,是对传染病病人进行集中隔离的场所。为了降低传染的风险,一般住院楼平面强制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均各自独立分隔。针对不同使用功能房间和不同的传染源采取相对的隔离措施和不同的平面布置方式。清洁区:凡未被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定义为清洁区。本区域主要为医务人员工作、活动区域,主要的功能房间包括,医务办公室、值班室、更衣室、沐浴间、库房等。本区域除了医护人员,还有洁净物品、药品等,应确保安全无污染。通过强制通道、缓冲区以及空调系统的正负压等方式与污染区进行隔离,保证清洁区的洁净无污染。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定义为半污染区。主要的功能房间包括,护士站、药房、配餐、医务走道等。本区域相当于清洁区的一道屏障,为了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源,在很多需要和污染区联系的空间均设置了缓冲区。例如:医务走道与病房之间设置了缓冲区,医生在缓冲区中洗手,罩上防护服进入病房;膳食、药品等也是通过传递窗送至病房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传染源,避免交叉感染。污染区:凡被病人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定义为污染区。主要的功能房间包括,病房、病人走道、诊室、污物间、观察室等。病房设有缓冲间、盥洗间,墙面易冲洗,需要设置地漏。考虑增加病房内的采光,门窗需要相对增大。窗下设置外夹层窗或夹层柜,用来临时放置待检标本和污染物品。病房和医务走道之间侧墙上设置传递窗,用来传送药品、膳食等。作为独立病区,需要设置重症监护室(ICU)和一处手术室。设置手术室也是为了减少携带传染源病人流动带来交叉感染的可能。

3结束语

控制传染源,将传染病人与疑似病人以及非传染病人有效分区,并且保证流线简短明确。这是传染病医院住院楼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同时传染病医院具有其特殊性,住院人群是特殊群体,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还要尽可能的提供人文关怀,让医院这个本来相对“冰冷”的空间“温暖”起来。

作者:卢晖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