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论文

时间:2022-08-05 09:50:25

导语: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论文

1生态文明视域建筑设计概述

人的发展需求与建筑设计内容、建筑设计内容与环境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1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意义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长期过度开发与干扰,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如森林破坏、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能源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战略的艰难选择等这些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共同问题,迫使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关注人类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因此,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建筑设计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开始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一些建筑师探索和创作了许多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并与自然关系融洽的优秀作品,为建筑走向“绿色0,走向“可持续发展0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建立生态建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5世界保护策略6中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0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巨D)在5我们共同的未来6中,向全世界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通过了纲领性文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可。

1.2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形态

1.2.1节能节地建筑

节能节地建筑设计思想的出发点是力争节约能量和物质资源,实现一定程度的物质材料的循环。

1.2.2生土建筑

生土建筑的特点是利用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生土建筑具有诸多优点,如节能节地、防震防尘、防风防暴、防噪声、可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及大气污染的侵害,并且洁净、安全等,在环境上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及保存原有自然风景。

1.2.3新陈代谢建筑

新陈代谢建筑强调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被忽略的一些要素,如历史传统、地方风格,提倡过去、现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建筑的共生等。新陈代谢建筑积极地接受、吸收和保留过去建筑中有价值的成就,并在试图表现时代文化和识别性的同时也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

1.2.4少费多用建筑

少费多用建筑是使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创造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该设计具有这样的特点:可大量建造,且费用低廉;由住宅工厂预制,能量自给自足,并可以灵活迁移;统一装配,符合模数;住宅有自洁功能,居住舒适。

1.2.5高技术建筑

高技术建筑可以说是一种智能建筑,它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固定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成为可以跟随气候自我调整的围合结构,成为建筑的“皮肤0,可以进行自由呼吸,控制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环境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增强建筑适应可持续发展变化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的能力,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1.3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技术

1.3.1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涉及到建筑学及相关学科的许多基础理论,如不同的物种循环规律、能量流动转化规律、气候变异规律、建筑中能量转换规律、建筑物与外部环境热湿交换规律等。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势在于:一是突出了建筑节能功能,如墙体的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顶的节能技术等;二是充分利用了新型材料采用技术。随着相关建筑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以砖石为主要材料的建筑结构逐渐被更高和更轻便的墙体和结构所取代,在减轻建筑自身重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建筑的内部空间,节约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如高强度混凝土材料、高强合金钢、高强预应力钢筋、铝合金材料、高强度玻璃等。

1.3.2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

首先,发展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进行采暖、降温、干燥等。比如,通过窗户集热板建设太阳能资源系统,运用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装置、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组合而成,从而将太阳的光能转化成需要的热能。其次,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的储备量丰富,且同太阳能类似污染小,近几年被广泛地利用到建筑当中。东北的很多新建筑物已经用地热供暖取代了传统的暖气供暖。建筑再利用技术。循环利用成为目前环保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再利用技术可以利用原有的可利用的资源,既有环保的功效,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建筑设计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建筑业中来,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发达国家对于建筑的再利用工程发展得较好,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值得借鉴的案例。

2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视域下如何进行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但归根到底,需要做到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2.1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21世纪是一个追求艺术生活的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亦逐步趋向个性化,大多数人都希望拥有能够真正体现“个性空间0的建筑。然而,如何能在千篇一律的强调规整性建筑的基础条件下,构思出一幅既体现个性又最合理、最漂亮的设计图,是对每个建筑设计师最大的考验。

2.2建筑设计的生态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升,越来越向往自然,越来越注重生态系统的构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是动态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作为人类生活空间的建筑系统同样也是动态的,即建筑系统与特定设计地段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建筑系统将会不断地与周围生态系统环境相互作用,直至使用寿命终结。生态化是指建筑设计需要了解地理环境,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变化等。同时,需要了解当地的经济与物质资源环境,如在建筑设计中能组织到的可供选用的装饰材料和当地的物质生产水平。例如著名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在住宅中融入田园风光,充分利用自然色彩与天然材料,合理地将民间艺术手法与风格进行应用,能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基于这一基础,建筑设计师开始转向“回归自然0这个领域,打造新的肌理效果,充分发挥具象的抽象设计作用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3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首先,从横向上看,建筑设计要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即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的处理,它需要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同时又要对大的周围环境实施很好的保护,促使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持续存在。其次,从纵向上看,建筑设计要实现当前与未来的一体化。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间满足人类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身心健康需要。一体化是要求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应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有效控制危害人体的辐射、电磁波及气体等各种污染;充分采用自然通风,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适当的控制,使室内温度、湿度能够达到人体所需的最佳状态;充分利用直接采光,享受太阳光对人体的自然沐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享用,做到室内外空间的过渡要自然顺畅,使人们尽可能多地观赏到周围的自然美景;注意历史文脉的连续性,尊重地方文化的差异,继承和发展地方传统工艺、材料及生产技术。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筑设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就涉及到生态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因此,建筑设计工作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将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人与自然的共生、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理念出发,重新构建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体系。

作者:夏谦工作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