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农村特色民居保护路径
时间:2022-12-10 10:21:36
导语:试议农村特色民居保护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现有特色民居建筑文化的现状分析
(一)民居的地域建筑特色文化较好传承井院式建设模式会泽特色民居以大多数中国各地传统村镇住宅一样,是以井院式为主的,民居居住空间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其封闭内向性。井院不但方正,而且铺砌整齐,较室内为低,四周的建筑均面向井院空间。井院式布局除了有封闭内向性的特点外,还具鲜明的有可变性特点。当家庭组合状况发生变化时,兄弟析居,各置家宅;或家族繁衍、人口增多,则购置邻近房产、并人本宅;或者家庭经济发生变化,临街开设店铺,商、住合一,改做它用等等,当发生上述情形时,仅须在井院中建一些内墙,开辟一些门洞,即可改变其空间组合关系。我国传统村镇之所以尚保留有一些古老的井院式民居,均受益于地方特色建筑的可变通性,使其得以可持续地保护使用。
(二)民居的地域建筑特色文化呈现淡化和缺失显著特征会泽虽然大部份民居仍然保持着井院式格局,但在建筑文化及民居的特色方面上逐渐迷失,简单地模仿城市住宅的现代样式,失去了传统民居特色。这也是我国大部份地区农村民居建筑建设面临的问题。其实传统的民居是古代先民适应自然气候、地理条件,使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而建造的建筑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本土文化传统的物化形式,所承载的是地域文化及风土人情之美,这种地域文化特色的退化,带来的不只是居住模式和环境的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也会逐渐淡薄。
(三)特色民居建筑结构与需求功能不匹配现有的新农村村庄规划往往缺乏统一的前期规划由于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农村的可耕地被不断的破坏和占用,特色民居点建设存在明显的盲目性,且私搭乱建的现象普遍,土地开发利用无序。另一方面,就农村住宅单体建设结构与需求功能不匹配,存在建造方式传统、建筑材料陈旧、结构设计不合理、功能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和能源利用率低等亟待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滇东北新农村特色民居传承与保护建设探讨
(一)以人为本原则,设计满足新农村特色民居生活和生产功能要求设计方案首先要满足农村居民基本需要。新农村民居建设规划与设计首先应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注重功能的完善、朝向和采光的选择等等,提高室内居住物理环境,改变原有空间居住采光不足、阴暗潮湿等问题,同时,考虑村民的生产要求,如农具储藏、畜禽养殖等空间,如何与生活空间分隔联系,互不影响又方便使用。
(二)传承地域文化特色,保留传统民居建筑鲜明特色会泽传统特色民居极有韵致文化,但现在能全面反映这种传统韵味的特色建筑呈现减少趋势,在民居设置功能合理的情况下,运用现代较为先进的建筑结构技术,保留传统民居建筑鲜明特色、提取传统而有用的建筑文化元素,如天井、院窝、猫弓墙、猫洞等,在新农村民居建筑上既体现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满足新农村生活和生产功能要求,凸显新型特色民居。
(三)遵循适宜性原则,优化民居建筑结构,降低建筑造价在新农村的民居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当地经济、技术条件,通过优化民居建筑结构降低建筑造价,发展节地型住宅,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有效减少建设用地需求,减轻农民家庭的建设经济负担。通过合理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尽可能利用荒地、劣地、坡地等,少占耕地;尽量选择符合建设要求坡度过山地作为村民建宅的规划用地,因地制宜设计坡地建筑,提高新农村民居农宅的容积率。
(四)丰富特色民居功能的设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民居使用家庭的人口构成和对功能的要求多种多样的,在对居住模式的思考方面也应多方位综合考虑,在民居建筑的功能设计设置时,既要考虑到用户使用的方便和私密性,也要考虑到如何让传统亲情维系而不至淡薄,探索在一幢房屋以分院而居或者临近分房而居的设计方案,在建筑中设家族的共享空间,满足家族传统活动功能需要。
三、结语
云南山区新农村特色民居建设关键技术的实践探索,是在云南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传承和保持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基础上,期望能在优化村庄居住环境、民居建筑功能优化等方面让农民享受现代建筑技术的优点,又能传承珍贵的地域文化特色,引导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为云南新农村建设特色民居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作者:李显秋刘艳慧李婧瑜胡琥李瑞雪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 上一篇:漫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路径
- 下一篇:节能宣传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