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拉兹里华儿建筑设计理念

时间:2022-04-03 03:28:00

导语:剖析拉兹里华儿建筑设计理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剖析拉兹里华儿建筑设计理念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里,建筑艺术的发展变革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伴随着社会变迁和生产力的进步,不断以新的理论和实践力图引领或迎合时代的社会审美情趣,而动漫式的高、奇、特建筑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正反映了当今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和飞速流通的信息导致的全球流行趋势和审美标准的大同。可是,当我们坐在CBD高大宽敞、四季如春的写字间里,当我们参观银光耀眼的大剧院并留影时,当我们翻阅最新国外建筑期刊寻找标新立异的灵感以期打动甲方时,有一个声音也常常在心底轻声低问:难道除了用越来越高科技的玻璃幕墙和越来越扭曲的钢结构来模仿别人的设计外,我们就不能用更沉稳的心态建立自己的建筑理论,更质朴的手法来建造我们自己的建筑吗?而当我们仅仅满足于用个别抽象的传统建筑符号作为实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口号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时,印度建筑师拉兹•里华儿(RajRewal)却已经默默地用六十多年的建筑实践来探索本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及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合。

深受现代主义建筑影响的拉兹•里华儿1934年出生于印度,19岁进入新德里建筑学院学习,后在英国伦敦AA学院就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到达法国并在巴黎的米切尔.伊科卡德事务所工作过,几年后他回到自己的祖国,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他的建筑设计多在印度国内,在法国、葡萄牙、中国等也有少量作品,不仅包含住宅、办公、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馆等建筑单体,还涉及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代表作品有法国驻印度大使馆馆员生活区、英国驻印度大使官邸、尼赫鲁纪念亭、(印度)中央教育技术学院、国家免疫研究院、印度国会图书馆、葡萄牙里斯本的伊斯梅利亚中心等,他曾经荣获印度建筑师协会颁布的金质奖,英联邦建筑师协会和法国政府也曾授予他很多奖项。印度悠久文化历史熏陶和西方现代建筑教育的双重影响使里华儿先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设计观:建筑设计应是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但并非形式的简单组合,应该深入了解传统与现代的精神,把握了其各自的精髓,才能在创作中不断创新。

和上世纪很多的印度建筑师一样,里华儿先生接受的是西方建筑教育,喜欢简洁庄重的几何形体、使用砖石与混凝土、对于光线与建筑形体和空间相互关系的把握这些设计手法受到了勒•柯布西耶和路易•康的影响,两位大师更重要的影响则在于,里华儿先生体会到现代建筑不应该只是复制一些表面的装饰化构件,更重要的在于对传统的继承,建筑的语言不应该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而应该是地方性的口语,如何将现代主义和本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文化和气候是影响他建筑设计的最主要因素,他关注现代工业的发展,试图使用二十世纪的技术来恢复殖民地时期丧失的印度古老的手工制造工艺,并通过现代的建造技术来重塑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动人心魄的优雅的建筑空间。

2003年笔者与拉兹•里华儿先生因为印度驻华使馆项目相识,并且参与了整个工程的深化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客观地说,印度驻华使馆项目并不是里华儿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依然贯穿了他一贯的建筑创作理念和设计手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厚重的体、光影交错的建筑体型

里华儿先生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庄重典雅的,这种感觉来自于建筑体量的集中对称和几何图案的运用,这些不仅是现代建筑的影响,更源自古印度艺术和宗教的启迪。他常在公共建筑中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喜欢塑性感强的体量,而住宅群落则体块交错有如积木的堆积,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力度,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印度气候炎热,遮阳是建筑师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里华儿先生常常使用凹入的外窗、各种石材遮阳板以及厚重的出挑屋檐阻挡阳光的直接照射,而遮阳构件在阳光下投射的阴影则使得整个建筑灵动多变。

2庭院和穹顶

里华儿先生非常重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公共活动空间,他喜欢在作品中设计尽可能多的庭院,他的庭院除了公共活动空间的作用外,还用于调节气候,他认为,庭院是室内延伸到室外的起居室,是室内空间的一部分,在群体建筑中穿插各种尺度的庭院为他的作品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在单体建筑中,中庭承担了室外庭院的作用:四周厚重的建筑遮蔽阳光,为建筑的中心提供阴凉的活动空间。在中庭里运用顶部穹顶来调节并引入自然光,是里华儿先生特别擅长的。印度的建筑深受宗教的影响,穹顶是印度古建筑的代表符号,也成为了印度建筑的标志,里华儿先生在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穹顶,或混凝土、或钢结构、或厚实、或轻盈,为建筑空间带来了美轮美奂的装饰效果。在驻华使馆的设计中,办公楼和报告厅都使用了钢结构穹顶,里华儿先生与结构工程师一起探讨结构杆件的构成和尺寸,以创新的穹顶设计满足他永不停步的建筑创作之路。

3使用当地建筑材料

使用朴素的材料是里华儿先生一贯的设计宗旨,受柯布西耶的影响,他对混凝土那粗犷厚重的外表非常喜爱,考虑到建筑造价,本土产出的砖石等砌体结构也经常被他使用,但笔者认为他最为擅长的是对当地石材的运用。印度盛产砂岩,并因其厚重,色彩纯净的特性而受到世界各地建筑师的青睐,由于砂岩的质地较花岗石松软,用作立面装饰材料时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而且毛面的砂岩远比抛光的更有质感,使用烧毛的砂岩建筑会散发一种醇厚、质朴的气息,里华儿先生的作品之所以会呈现出一种古代遗迹再生的恢弘外表,与他熟练运用砂岩是密不可分的,他不仅用砂岩作为立面和室内的装饰板,还用它们制作小的建筑构件,如水落管和一种名为“jali”的雕花楼空板(这种镂空板被大量用于空间分隔处,使室内外具有流动的气息,同时产生美丽的光影),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他甚至尝试用石材作为构架,直接镶嵌玻璃作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将石材优雅精致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

4历史建筑符号的运用

印度悠久的宗教文化深深影响了里华儿先生,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感已经融入了他的一切,他将继承和发展印度悠久的建筑文化作为了自己的责任,在他的建筑作品中,简化和抽象的建筑符号被大量运用而且赋予了新的功能,比如住宅设计中顶部常用的框架(chhatri)就来源于印度传统建筑,它既是一种装饰,也有遮阳的作用。在驻华使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4.1加强对教育口述史研究方面的理论探讨

当今时代,学科间交叉与融合日益密切与频繁,我们必须要加强教育口述史研究自身理论上的探讨,尤其是与之相关研究间的关系探讨。

4.1.1教育口述史研究与教育自传、教育回忆录

一般来说,自传和回忆录是以个人回忆为主要内容,以个人自身的成长为主要线索的一种文体。概括地说,二者都是个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回顾。而教育口述史研究则是建立在当事人的回忆基础之上的一种研究范式,当事人的回忆只是为了更清晰地来说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内容。

4.1.2教育口述史与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口述史与教育叙事研究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但二者之间依然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首先,就研究方法而言,教育叙事研究并不是必须要利用访谈的方法,但访谈法却是教育口述史研究所必须的。其次,从研究的主体看,教育叙事研究既可以存在两个主体,也可以仅存在单一主体。而口述史研究则至少要有两个主体即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最后,从研究内容看,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口述史研究之间有一个极为显著的区别:教育叙事研究所叙之事,都是以说明问题为根本的;而对教育口述史研究来说,研究内容的真实性是我们最先要保证的。

4.2利用教育口述史研究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口述史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于研究历史、收集史料的工作中,也愈来愈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教育口述史研究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把之前的静态课堂转变成为一种动态的课堂。在国外,口述史不仅被用于语言、音乐、化学等各学科的教学,同时也被用于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教育内容的效果评估,如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的效果等。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该多多借鉴国外的这些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则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发挥,充分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成果来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就当前而言,我国的口述史研究还仅限于应用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比如抗日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学。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类似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评价中,以便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