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测量技术探讨

时间:2022-12-24 09:59:47

导语: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测量技术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测量技术探讨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内部管理和控制要求不断提高。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沉降防控是重要一方面,而且从建筑整体质量和安全要求角度来讲,做好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工作势在必行,在专业化的观测仪器利用下,可以真实观测到工程的详细施工状况,并记录精确的沉降信息,这些信息记录是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关系着后期施工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因此,对于工程单位来说,就必须要重点把控,做好这方面工作。

1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的布设

1.1观测点的布设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总体沉降观测记录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掌握工程所在地的详细信息,结合工程自身的构造特点,采取合理的观测方案,确保可以反映出工程施工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沉降速度等,这就需要保证在观测点的确定上,科学合理。在进行布设时,一方面需要具有很好的通视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的布设在建筑的角部位,例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等等。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构造形式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具体布设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设,保证和建筑构造相一致,例如有些地区就将其布设在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等位置。

1.2基准点的布设

相对于观测点来说,基准点的显著特点就是,它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会变动,是永久性的,基于它的这种特性,就必须要做好它的稳定性管理工作,不能受到破坏。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施工范围内是不允许布设水基准点的,也不能布设在建筑工程周围原有的旧建筑物之上,要在建筑物周围另行选择基准点布设位置,在具体布设时要按照文件要求,一个观测点所对应的基准点要在3个以上,不能低于这个数量,而且基准点和观测对象之间的距离空间也要控制在30m-50m之间,这是最佳的观测视野距,不能超出这一标准。在基准点埋设完成之后,在确保稳定之后再进行观测分析,埋深稳定时间至少是15天。

2测量技术所涉及到的要素分析

2.1测量设施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构造的稳定性,而且对于地基基础也有严格的密实性要求,这就内在的需要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精确无误,进而就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设备,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所测量的误差值就要低于变形值的1/10-1/20,而且在观测设备的确定上也要优先选择DS05型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或者是数字水准仪等。需要注意的是,观测仪器设备受到的环境和温度差牵制较为显著,对此就需要在开始利用之前对观测仪器进行细致检查,通过检查来随时了解测量的精度变化情况,根据测量的信息来进行适当调整,满足测量高精度的要求。除此之外,不同仪器设备在测量上的差异也要考虑到,要尽可能的保证观测仪器的统一和固定。

2.2操作人员

对于观测测量人员来说,必须要拥有足够专业的技能,对测量仪器设备可以熟练操作,可以根据测量中的突发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在测量过程中还要对所得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除了这方面内容外,在对观测人员的选择上,也要尽可能以固定人员为主,不能随意进行更换,保持人员的专一性,这样可以防止因为人员变动而出现的错误测量问题。

3沉降观测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流程

3.1水基准控制网

一般来说,在建筑基坑进行开挖施工前,就需要观测人员在事前布设水基准点位置,布设完成之后再由此建立一个独立的水基准控制体系,这样可以保证高程初始值的水准测量工作顺利展开,在观测过程中还要保证水基准点至少是在3个以上,相邻之间的点间距也要控制在100m以上,对于后视水基准点也要保证在两个以上,以便于后期闭合检验工作的进行,减少失误问题的发生。

3.2仪器测站

在精密水准测量的文件规定下,仪器测站在观测的前后视野上,必须要按照标准进行设定,经过实际观测可知,在第一等级距离要控制在0.5m以内,第二等级上要控制在1m以下。对于仪器测站的位置设定也要依据观测的视线长度来决定,不能超出视线长度,大多数情况下是立足于观测精确度,如果是同一个仪器测站,则可以观测到的沉降点越多就越能保证数据的精确无误,这样也就为后期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还需要观测人员注意的是,必须要保证前后视线距离的精确合理,与此同时,对于观测仪器的i角也要控制到趋于零的状态,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观测精确度,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另外,观测人员按照要求在结束首次沉降观测之后,需要依据观测的结果对仪器测站进行标记,标记的目的是为了给后期观测工作提供参考,方便仪器设备位置的合理布设。

3.3具体作业

上述提到仪器测站的位置设定有严格要求,同样与其相关的精密水准测量在奇、偶站上也有较高要求,对于观测人员来说,经过观测所记录的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分析之后计算得到前后视线的距离高差,在确定高差之后可以有效控制观测时间,进而防止误差出现。在工程实际观测中,大多数情况下观测的水基准点和观测点的位置时相对较为合理的,对于时间问题所造成的数据偏差也不会过于严重,在确保观测精度无大碍的情况下,能够结合实际对观测的具体操作进行优化完善。

3.4观测信息的处理

观测人员在每一次的测量结束之后,还要把测量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确认无误,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平差程序,以此来完成对所有观测点高程信息的分析,在分析计算的同时还要对存在的误差进行合理分配,并得到具体的沉降信息,包括沉降量多少。结合观测点的观测操作特点,在保证第一次观测数据科学无误之后,将其作为基准来看,并在此基础上对后期的每一次按没测量闭合路线重新测量的数据进行闭合差的核算,之后再对观测成果表进行填写。详细步骤如下:(1)对各个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进行计算,即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到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到的高程;(2)对累积沉降量的计算,即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3)对沉降速率曲线进行绘制,即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4)对等值线示意图进行绘制,即依据总的沉降量,来准确绘制出等值线示意图。

4总结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量的增多,使得工程沉降点观测测量工作重要性不断凸显,它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良好,提高建筑整体稳固性的重要手段。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沉降观测时,采用合适的观测技术,加强对观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并对观测点和基准点进行合理布设,在观测过程中还要遵循相关原则,提高观测数据的精确性。

作者:吴志有 黄文后 单位:浮梁县规划测绘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杨小培.沉降测量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5(6).

[2]黄献芳,王炳伟.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3(22).

[3]周志宇.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应用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3(08):118,120.

[4]林景芝.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