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筑工程安全管控
时间:2022-04-15 11:50:00
导语:农村建筑工程安全管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股农民建房热正在广大农村悄然兴起,一些农村建筑施工队也就应运而生,他们无施工资质和必要的建筑设备,却到处承包工程,存在着很大的事故隐患。为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更好地促进农村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针对农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农村建筑施工安全控制的措施与建议。
一、农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其中村镇建筑施工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数的8.6%;而发生较大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和23.26%。农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高处坠落。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高处作业,是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施工伤亡事故率明显较高。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坠落坍塌事故占六成。2、物体打击。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如2006年8月新阳镇上井村民余作锋建房时使用吊机,由于吊机钢丝绳断斗车从空中掉了下来,斗车中石子砸伤了拖斗车的工人。3、触电事故。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近年来农村建筑施工触电事故也呈上升趋势。例如1985年新阳镇龙益村电工杨创棋、1993年新阳镇高士村村民林大灶分别因输送电误时和高压电线断在田中触电均已身亡口4、机械伤害。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建筑工人新阳镇双里村詹明芳、高士村林宏炮都是由于施工机具造成手臂断缺。5、坍塌事故。主要是指土石方坍塌、工程部分或整体坍塌。2001年b月新阳镇坎里村民建房砌护坡时,村民为了多占些地将护坡挖凹了进去,突然间土层倒塌,压死了两个砌石工人。6、有害物质侵害。7、不可预见性。
二、农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有人为的,有自然的等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思想上偏差。人们的安全意识差,存有侥幸心理:事故发生中,无人追查责任,无人落实具体整改措施;事故发生后,认为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巧遇,安全设施无人检查加固,使血的教训重演。第二、技术上随意。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存在违规做法较多;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现场施工用电防护不到位:施工机具防护不够规范。第三、监管上缺位。无资质的施工队伍和建筑工匠承揽工程,对安全事故存在着很大隐患;农村建筑施工监管机制不健全,村建站缺人员无经费,致使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不从心;许多村镇建设工程发包没有进行资质审查,对工程没有确定专人监管;县级监管不到位:许多业主不按程序办理建设手续,使村镇建设工程处于失控状态。
三、农村建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的建议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进行意识控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农村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规定和办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施工队(企业)和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要明确村镇建设管理站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主管部门,长抓不懈;对各村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不同的群体或在不同的阶段,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做到形式灵活性、手段多样性,增强说服力。
2、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进行行政控制
第一、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按人有灌谈农村建筑工程安全控制口詹振‘新岗、事就位的原则,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充实和加强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专业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将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延伸到位。
第二、要遵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保障安全生产落实到位。
第三、要严格农村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程序,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农村建筑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加强对农村拆建房由村摸底上报,乡镇建设、土地部门审批,并协助村对建房户进行安全生产跟踪监督。
第四、要明确乡镇长是村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对其负直接责任,企业经理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技术工作负总责,项目经理应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工长、施工员、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所管工程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对农村拆建房,村主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乡镇村建站负责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协助处理安全事故。
第五、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杜绝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 上一篇: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控管
- 下一篇:淀粉基绿色建筑材料运用及试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