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建筑的蜕变|
时间:2022-07-15 06:19:00
导语:深究建筑的蜕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结合目前建筑理论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混乱的局面,论述了正在进行快速新陈代谢的建筑设计领域,从新功能主义、哲学等方面对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从人的因素出发,对建筑进行了分类,并对建筑的蜕变作了浅析。
1关于新功能主义
迈人21世纪,人们已经习惯了建筑的日益翻新,新奇的结构与材料成为永恒的话题。旧的功能主义早已满足不了后现代迷的需要,人们需要一种新的功能主义来领导思想。
“建筑首先要适应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与艺术无关的需要,美的艺术不是为满足这种需要的,所以单为满足这种需要,还不必产生这种艺术作品……”黑格尔所提到的“这种需要”,就是他对建筑功能的初步理解(也可以说是对客观事物的唯心看法)。既然无功能无以谈艺术,那为何当今的人们摒弃了柯布西耶的“新建筑论”而非要寻求新的救世主。
高科技的发展和高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空间”这个曾经建筑的主宰现在已成为建筑师手中肆意戏弄的奴隶,因而失去了活力和神秘,变得庸俗不堪。艺术就是在有和无,对和错中寻找切合点,即创造,一旦事物偏向了某一方面,艺术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德国建筑师吉迪翁(S.Giedion)在《空间、时间与建筑》中把西方建筑的空间观念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的空间形式是体量与体量的相互关系;第2阶段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了内部空间,弯窿和拱成为建筑的主要标志;第3阶段从立体主义废弃透视法的单一视点开始,强调内外空间的交融以及形体的错落叠置。建筑从古至今,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思想理念及形式不断更新,但其本质却并没有发生变化。
通过物质的合理排布,我们创造了空间;再由空间的不断变幻,产生了艺术。建筑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存在一条无形的引线,有序的形式因其而寻求无序;无序的形式因其而寻求有序。它是一种联系,是一种沟通,是一种能够构起庞大建筑体系的支撑。
2关于传统
历史相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便是传统;传统建筑有3个显著特征: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传统与现代连接的纽带,就是历史。在历史中寻找建筑的文脉,从中可以发现建筑在其发展长河之中,也有一条无形的引线,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个文明的根基。华裔建筑大师贝幸铭先生在日本讲学时,曾谈道:“在卢浮宫我想设计一金字塔时,第一次非常强烈地意识到了历史。当时一边思考历史一边思考建筑,说真的,我有一种思考历史太晚的感觉。”
“建造建筑必须认真地思考历史,思考未来,不应该只是用材料,或建筑构思来建造建筑。”安藤排斥新古典主义当中不负责任的旧物利用(即用传统建筑符号作为粉饰),并对传统的继承提出新的理解。“……我认为,不应该是继承传统的具体形态,而是继承其根本的精神性的东西,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
对传统建筑的涉猎,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周围环境、气候特征、地质条件、地方风俗、宗教信仰等等。融合并能突破各个方面的影响,就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坐标轴,横轴为神似,竖轴为形似,斜上45直线记为标准线,每一位建筑师都有一双画笔,都有资格书写自己的传统观,虽然画面各不相同,而其中两者的辩证关系规律是我们永远无法抗拒的。
3关于人的因素
对于建筑而言,“人”这个因素主要从4个维度而对其产生4种影响:点、线、面、意。由此也可以把建筑划分为以下几类:
1)用于个人使用的建筑。最典型的就是住宅、旅馆、酒店;
2)用于人流性强的建筑。包括展览建筑、景观园林等;
3)用于容纳较大规模人群的建筑。包括观演建筑、体育娱乐建筑、教育建筑等;
4)用于储存或传达人的精神的建筑。包括寺院、庙宇、坟墓、纪念碑等。
从简单的一维、二维,再到复杂的三维,甚至四维,是事物由物质逐步到精神的过渡,而建筑则是由静谧到喧哗,再到静谧的轮回,但这并不是简单的逻辑重复,而是呈螺旋状向上升华的过程。它含有一种普遍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使人成为建筑与文脉相联系的节点。
4关于雕塑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艺术的启蒙和发展有赖于雕塑这一艺术门类:古埃及的方尖碑、麦姆嫩神像、狮身人首像,古苏美尔城的山岳台,古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石柱,古印度的阿育王石柱、五车神庙,古中国的石牌坊、石像生,古罗马的纪功柱、凯旋门……建筑成为雕塑作品的进一步拓展,保留了其中的精神因素,把封闭的实体变成更丰富的空间形式。
古典建筑由于受施工技术和文化背景等条件的制约,只能借助雕塑的理念传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信仰的种种看法,而其形式仍摆脱不了传统的雕刻手法。现代主义之所以相比较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就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思想理念表达的方法,由封闭转为开放,由拘谨转为灵活,使空间成为形式的主角,而彻底否定了装饰。
过分强调空间的意义,使现代主义由巅峰奔向终结,而接下来所谓在空间方面的革命,使其走向了两个极端:
1)对空间的否定,即以大的模糊功能的形式代替精细的分工,让人们感受到经济、科技、工业巨大发展所带来的成就;
2)对空间的分化,即空间中的空间,空间外的空间,内与外相互包容,相互矛盾,以传达思想理念的激烈冲突。而令人欣慰的是,雕塑已作为一种“概念”融入到当今建筑设计当中。
5关于哲学
所有艺术门类发展均遵循同一个定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永远的矛盾与不统一。事物的发展犹如一棵生长的树木,精彩的地方,就在它的枝与叶上。
艺术体系下包涵各种风格、主义、流派、思想、理论……哲学的发展影响美学.继而影响建筑。感性地接触建筑,使我们能够保留物质世界所呈现出来的画面记忆;理性的探究其本质,从纵向的历史方面入手,或从横向方面研究,我们得到的答案,只会是一个永远也得不到的答案,或是像上文所提到的,只是一个已升华的印象。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建筑是四维的”这一概念:一是从时间方面。建筑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是以时间为准坐标的,时间即为存在;二是从精神方面。建筑在满足了三维体形式的同时,把“意”作为第四维增加进去,而“意”则是艺术体系中各门艺术相互联系的桥梁。
梁思成先生曾说:“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建筑的第四维,需要建筑师自己去挖掘,去研究,去运用。
6关于“蜕”
“蜕”需要叛逆。能够在固定思想领域中寻找矛盾,寻找对立,在变通中求变求通。
“蜕”需要积累。能够为新的事物创造扎实的理论根基。
“蜕”需要勇气。思想可以跨越时间界限,是与非的尺度属于自己。
混乱的年代是种等待,等待统一,“蜕”是一个过程,一个必经的过程。
7结语
我们尊重历史,所以我们有能力跟着前人的步伐,继续摸“象,’;我们尊重每个人的思想,才能对“象”认识得更多一点。建筑发展的每一步,偏重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其整体性是不会变的,而整体性我们永远也不会感知。
- 上一篇:小议古诗词在职业教育的运用
- 下一篇:深究高校科技发展中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