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改革无标底推行论文

时间:2022-05-31 05:56:00

导语:招投标改革无标底推行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招投标改革无标底推行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实施无标底招标所面临的风险;防范风险的对策与建议;无标底招标工作中如何防范投标价低于成本价;结束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无标底招标是招标单位在招标中不设标底或者即使设标底也不作为评标标准、传统思想观念惯性的影响、国家缺乏对无标底招标实施和管理的指导、存在弄虚作假问题、预算定额不适应无标底报价、计价方式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性、业主可能承担的风险、加大无底招标的宣传力度、制定和完善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强化施工合同管理、确定合理的评定标方法和建立中标价评审制度、加快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改革、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加大市场监督及执法力度,逐步建立分阶段招标评标制度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目前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发包单位为了减少投资,盲目追求低价中标。各地招投标改革的尝试中,探索出了由市场定价、企业依据自身实力自主报价的“无标底”招投标的新路子。本文分析了无标底招标的内涵,并通过对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的剖析,提出了应对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无标底招标;风险;对策

无标底招标是招标单位在招标中不设标底或者即使设标底也不作为评标标准,而是将项目合同授予投标书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且具有最低评标价格的投标人。无标底招标采用了量、价分离的科学形式,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效地节约投资,提高社会效益,整顿规范建筑市场。但无标底招标的实施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实施无标底招标所面临的风险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建筑市场的运行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完全采取国际通用的“无标底”招标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

(1)传统思想观念惯性的影响。人们对待某些改革措施,往往因为牵涉到部门或个人的职能、责任、利益的划分,因此总不愿主动推行,对一些革新怕出问题,不敢主动尝试,瞻前顾后等,这些都将制约“无标底”招标工作的开展[1]。

(2)国家缺乏对无标底招标实施和管理的指导。目前没有统一的无标底招标实施方法,使无标底工作缺乏统一的开展依据,招标过程显得混乱。缺少一套完整的无标底招标管理办法,无标底招标项目的实施过程存在许多的漏洞。比如手续不全开工,要求垫资,拖欠工程款等。

(3)存在弄虚作假问题。主要表现在投资商与承包商串通一气,搞假招标或投资商暗示个别投标人先大幅度降低报价以取得中标,而后利用签订宽松的施工合同条款或设计变更等手段来改变原有报价,变相达到投资商指定承包商的目的[2]。

(4)预算定额不适应无标底报价。在以工程星清单形式进行无标底招投标时,维持原定额的法定地位不变,即量价分离时采取价格放开,而消耗量法定不变。这种做法表面上放开了价格,既符合经济规律,又保留和发挥了预算定额的作用,但实际上预算定额已存在许多与实物工程量清单不匹配之处,也不适应无标底招投标。

(5)计价方式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性。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计价方式,是按预算价来计算直接费用,然后以此为基础并根据有关规定计取其他直接费用,进而计算工程报价。这种计价方式使生产者不能成为真正的定价者,也体现不出市场竞争性[1]。

(6)业主可能承担的风险。投标报价存在偏高的现象,中标价格可能会高于合理水平,甚至最低的投标报价可能比实际造价高出许多。评标基准价的确定存在风险。若基准价不能准确反映业

主对工程造价的预期,业主就要承担可能产生的风险。

最后,合理分配经济标与技术标的权重,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获得业主对工程造价的预期价格,降低不合理的低价中标和高价中标的风险。若不制定相应的法律解决此问题,业主也会面临较大风险。

2防范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大无底招标的宣传力度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率先更新观念,转变管理职能,为无标底招标的采用、发展积极营造条件;建筑市场主体观念转变,投资商应遵循市场规则,消除买方市场意识,依法办事。承包商要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和解决自身竞争能力,寻求适应WTO规则的途径,以崭新的观念意识适应和挑战建筑市场。

2.2制定和完善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

无标底招标要求有成熟、开放的建筑市场,需有法可依,为此应加快市场完善步伐,加大规范建设市场的力度,确保公开、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清出机制,确保规范、统一、有序、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在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查处低于成本价的恶意竞标行为。通过调整和完善己颁布法规中与现行要求不相适应的条款以及完善工程担保法和工程保险制度,搞好市场监管。同时应培育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的激励和失信的惩罚机制[2]。

2.3强化施工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机构应同相关部门共同对招投标工程项目的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并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约动态,力争在工程招标活动过程中加大施工合同在评标中的作用,增加重合同、守信誉的分值,使重合同守信誉的承包商在招投标活动中占优势地位[4]。

2.4确定合理的评定标方法和建立中标价评审制度。

采用什么样的评标方法来确定“无标底”招标的中标单位是该项工作成败的关键。目前评标办法采用的方法分为两大类:综合评标法和合理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标法指业主不编制标底,开标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评标原则和方法;合理最低投标价法,通常确定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价,选择合理最低投标价作为中标方。

评标采用最低报价得分最高者,最低报价者中标的可能性极大,但应防止低报价者为了中标盲目压价,也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现严重漏项或报价出入较大而引起工程纠纷,则需建立中标价评审制度,由投标人对标书进行解答,以判断其标价的合理性。

2.5加快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改革

在无标底招标中,为投标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竞争性投标基础,使承包商能够独立计价,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交易价格机制,实行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类别划分标准,放开价格控制,实行由当事人根据市场自主定价的原则。

2.6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

中标价太低,在施工中可能会由于资金不足使工程难以继续,被迫中途停工,或追加投资,或更换施工队伍,直接受害者仍是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双方,并对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实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要求承包商向业主提供履约保函,一旦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违约或因故无法完成合同,则保证担保方将对业主因此而蒙受的一切损失进行补偿。对于个别自身管理素质差,不能正确预计项目成本,企图以非理性的低价中标,然后通过收买业主“内部人”从中获利的投标价较低的中标人,应要求较高比例的担保保函[3][4]。

2.7加大市场监督及执法力度,逐步建立分阶段招标评标制度

在实际“无标底”招标的初期,由于市场主体的不适应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质量事故、劳务纠纷、合同纠纷等,其解决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政府在整理完善相关法律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水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通过多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及实施过程的跟踪动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法违纪者加大打击力度。

把一个工程的全部内容通过一次招标来完成,会导致前期工作过量,考虑不周全等问题,容易增加双方的风险和招投标的难度,施工单位中标后再转包分包层层压价等问题。对此可采用分段招标的办法,即分阶段、分专业招标,它可以促进建筑生产专业化的发展,可以加快建设速度;分阶段评标利用操作了程序的时间差,把比较灵活可变的因素提前消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暗箱操作的机率,使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及公正性、客观性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工程质量的他人监督[1][5]

2.8业主风险的防范措施

招标文件应保留业主认为投标报价全部异常时,重新进行招标的权力。业主应在开标前编制一个标底,以合理的幅度作为报价上限,依次判断投标价格是否异常,投标文件需包含施工图预算,供业主分析报价的真实性和合理化性。另外保证评标方法的严谨、公正、可靠。确定评价办法前应预测开标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测算经济标和技术标的适宜权重,建立技术标每项评审内容相应造价的数学模型。

3无标底招标工作中如何防范投标价低于成本价

为保证公平竞争,防范供应商低于成本报价,经多方面多层次研究可采取以下策略:

(1)坚持无标底招标与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的配套使用,完善投标制度,避免低信誉行为的发生。

(2)严格投标商资质审查制度,对投标商的资质进行三连审(招标机构初审、招标管理部门复审、评标专家决审)和共同签名确

认(审查人签字,存档备查),这样可以确保邀请投标商的资信和实力。

(3)严格把好技术评审关,评委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商的投标项目的质量、性能、技术方案做认真的评审,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凡是不实质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废标。

(4)仔细做好商务评审,对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要认真核实,有分项报价的要逐项审查,保证投标报价的正确性、完整性,公正性,排除投标商有意或大意漏报、误报现象,保证公平竞争[6]。

4结束语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和参与各方的行为,逐渐建立一个完善的招投标新机制,从而克服弊端,发挥优势,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促使企业走改革之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市场竞争意识。从发展趋势来看,无标底招标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红立,任宏.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

[2]卢志刚,邢忠锋.浅议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3]耿鸿宾.试论无标底招标与低价中标[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陈春来.无标底招投标制度与相关建设管理制度匹配性初探[J].建筑施工,2003(3):229-230.

[5]牛波,李晓钏.建设项目中无标底招标的风险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

[6]贾建平,徐江.无标底招标的前景展望[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