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工程建设管理需要

时间:2022-08-27 10:34:00

导语:独家原创: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工程建设管理需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工程建设管理需要

【摘要】中国将人才做为强国战略,说明着党中央把握了国际竞争时展的关键点。作为城市建设开发管理单位,在贯彻这个内容中,也将企业的核心竞争点提高到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本文将对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做阐述。

【关键词】人力管理

当今社会的一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高学历人员并不等于人才,这是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各界普遍共识。谓复合型人才,就是一个人有多种才能和本领,除了具备良好的本专业知识外,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同时必须有很好的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能力。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城市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强,这就对城建人才队伍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分析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的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摆在全局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人才资源本身来看,目前城建单位对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与当前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特别是技术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匮乏;从人才队伍状况来看,一些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专业人才的专业特长没有得到合理应用,人才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从人才工作情况来看,对人才储备、人才激励、人才培养等方面力度不够或办法不多,较高素质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显现。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重要性

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事关城建事业发展大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城建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城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是建设最适宜人居的海上花园城市的有效途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强国、强省、强市战略和人才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使用好复合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以积极心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树立“人人都是城建形象,个个都能成才”的理念,倡导全委干部职工从我做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形成干部职工钻研业务、比拼奉献的良好氛围。

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承担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重任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事关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大局,是促进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

二、如何有针对的培养

提供条件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改变建设行业专业分类细、涉及面广、人才紧缺的现状,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办法和措施,抓紧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一人多岗,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注重内部挖潜,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加强针对性的岗位培训,面向城乡建设主战场,紧扣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大局,通过举办一些培训项目,把建设干部职工培养成多面手。一是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加强针对性的岗位培训,面向城建建设主战场,紧扣城建事业发展的大局,开展一些“订单式”的“短、平、快”的培训项目,不定期地举办城市规划、建筑业、监理、质量安全监督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把城建干部职工培养成多面手。同时,要拓宽培训渠道,举办舟山市城市建设管理研修班,邀请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专家授课,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畅通复合型人才成长通道。二是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外出考察学习。分批组织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市政等专业人员到国外及先进发达城市有针对性地学习考察,通过一系列的考察活动,进一步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在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查找自身的不足,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四是开展岗位练兵,组织干部职工不定期地进行岗位技能竞赛,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轮岗制度,造就复合型人才。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就着眼长远、培养管理骨干来说,应当具有对专业的全面了解能力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这些能力,显然只在某一部门内做自下而上的纵向晋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干部在不同部门间横向移动,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不拘一格,为复合型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培养、引进人才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岗位、专业界限,破除部门和单位壁垒,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灵活整合,形成齐心协力干城建事业的合力,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培养人才;选派有潜力的年轻人到城市建设第一线,在实践中磨炼、提高;给愿意干的创造机会,给能干事的创造岗位,给干成事的创造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