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法探析

时间:2022-09-07 08:13:20

导语:《建筑材料》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法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筑材料》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法探析

1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1.1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建筑和房地产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作用是:在学习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系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识别、选用、检测建筑材料,为学生继续建筑工程投标报价、工程招标、建筑施工及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1.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2.1专业能力

①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等方面知识。②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③能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合理地选择、使用和保管常用建筑材料。

1.2.2方法能力

①根据材料性质,对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②初步判别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的能力。③依据工程环境和特点正确选择水泥的品种,进行水泥的保管和验收的能力。④正确选择混凝土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混凝土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⑤正确选择砂浆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砂浆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⑥进行钢材基本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的能力。⑦进行石油沥青及其沥青防水材料性能检验的能力,正确选择防水材料的能力。⑧进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正确选择砌筑块材的能力。

1.2.3社会能力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③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1.3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围绕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造价员、施工员必备的材料基础知识及检验能力培养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1.3.1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1.3.1.1针对建筑企业施工员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通过大量专业调研和企业的座谈,确定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所需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出学生完成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

1.3.1.2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首次就业是从事施工员岗位群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断的学习可发展成建造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准备。

1.3.2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建筑材料类型不同,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选取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顺序与材料种类一致,使教学过程与企业施工材料运用实际相一致。每个学习情境以建筑材料为导向,设计了以真实建筑材料为载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工程。我们以住宅施工中典型的建筑材料为载体,设计了八个并行的教学情境,直接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对接,每个情境按照“认识材料、材料进场验收、材料使用检测”的步骤实施教学,通过真实的材料验收与检测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反复强化训练,不同的情境重复的是验收与检测的过程,不重复的是学习的内容,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专业能力逐渐上升。将上述设计思路具体化,可以将课程划分成“气硬性的胶凝材料保管和验收”、“水泥的保管、验收和选用”、“混凝土的配制和检验”、“砂浆的配制和检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选用”、“钢材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防水材料性能检验,选用”和“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检验、应用”等8个学习情境,按照各个情境内容的多少分配相应的学习时间,从而达成课程的整体设计。

2微观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按照各施工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又划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必备基础、教师必备基础、教学媒体、工具与材料和实施步骤等提出具体要求。

3结语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多而杂,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模式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解构与重构,以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对象,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课堂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围绕课程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欧阳平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