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住宅现况与新型建材运用探索

时间:2022-04-03 03:22:00

导语:浙江农村住宅现况与新型建材运用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浙江农村住宅现况与新型建材运用探索

1前言

浙江省有3万多个行政村,农村住宅总面积约15亿平方米。至2008年,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8.5m2[1]。随着浙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越来越注重住房条件,对住房建设投资越来越高(表1)。政府也十分重视农村住房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提倡“四节”型绿色生态农居。本团队在杭州、金华等11个地区的20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调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浙江农村住宅的基本建造情况、建筑结构及材料、建筑室内物理环境,以及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及相关政策的认知和意愿,共发放调查问卷38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61份,问卷有效率93.7%。同时,选择了4户典型住宅进行了室内环境现场测量。

2农村住宅现状调查

2.1基本建造情况

(1)建造量大,内部功能不合理

浙江省2002年~2008年农村家庭房屋状况统计数据显示,农村住宅建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1)。经实地调查,改革开放后的10年,农居建设量最大(占32%)。自2000年以后,新建农居数量有所下降,但自行改建、扩建的数量巨大[2]。在被访农居中,经过改建扩建的约占30%。上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住宅占29%,多为外廊式建筑,内部功能较差,卫生设施不齐全。这些建筑已不能满足村民当前的生活需要,面临改造或拆建(图1a-e)。

(2)住宅宽敞、空房率较高

农村住宅受传统风俗及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建筑内部空间开阔宽敞,层高普遍在3.0~4.0m,底层层高甚至达到4.5m。20世纪90年代以前建造的住宅多为一层或两层;90年代以后基本是三层到四层。近年来,有些农村住宅层数达到五层以上。农村住宅空房率普遍较高,攀比跟风现象严重。表2是对五家普通农村住宅空房情况的调查。

(3)住宅与生产关系更加密切

调查中,80%以上住宅依然以纯自住为主。但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不再是农村唯一的生产方式。被调查农户中16%需要兼顾生产和生活。因此,有些闲置空房逐渐演变为出租房、加工作坊、商铺、物品堆放间,从而也带来了噪音、拥堵、火灾等一些列问题(表2,图2)。

2.2建筑结构及材料

浙江地方传统建筑各具特色,平原水乡地区多为夯土建筑,山地丘陵地区则多采用当地的石材砌筑。这些建筑抗震性、稳固性普遍较差,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图1a-d)。近年来,砖木结构住宅数量减少,混凝土结构逐年增加。在所调查农居中,80%以上为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约占11%。许多村民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节约成本,以安全为代价,盲目建造高楼。许多砖混结构建筑没有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框架结构安全性相对较好,但很少经过专业人员设计,仅凭施工人员的经验进行建造。墙体材料主要以传统实心粘土砖为主,使用量占72%(表3)。新型墙体材料如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等有所使用,但所占份额较少(表3)。城市已经开始使用的复合板墙在农村则难觅踪迹。建筑外门窗以单玻木门窗和铝合金门窗为主。八成以上材料由村民自行采购,建筑则由自己或委托施工人员设计建造。

2.3建筑物理环境

(1)室内热环境

农村住宅在长期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改善室内热舒适性的经验。比如坡屋顶下设置吊顶;木望板上铺设防水材料或当地乡土材料;设置阁楼,开设老虎窗或通风窗。在嘉兴建林村旧农居改造项目中,对改造前的屋顶进行了现场测量:当室外温度为32℃时,普通坡屋顶内表面温度为30.8℃,设有用竹篾、泥灰制作吊顶的屋顶内表面温度约为29℃。当室外温度更高时,隔热效果更加明显。可见,农村住宅在屋顶隔热方面是有所考虑的。但是,作为外表面积最大的墙体和最薄弱的门窗,则没有做更多考虑。外墙常见的做法有240实砌、120实砌、240空斗砌筑,经计算传热系数分别为2.0(m2K/W)、2.9(m2K/W)、2.1(m2K/W)。农村住宅开窗面积大,旧农居多采用木窗,年久失修,老化变形严重;新农居多采用铝合金单层玻璃窗,传热系数约为6.5(m2K/W),耐久性有所改善,但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较差。一些新建农居的内部功能更加完善,但室内热环境改善不明显。现场分别测量了嘉兴建林村改造前的旧农居及萧山浦二村某新农居的两个卧室在夏季10:00~12:00间室内热舒适情况,其PMV-PPD指标分别为0.66、15%和2.8、97.4%。旧农居由于通风效果好,夏季反而比新农居散热更快,也更舒适。在调查中,有近50%的农户购置了空调,室内热舒适性明显改善,但是能耗也大大增加。

(2)室内声环境

远离城郊、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噪声源少,村民反映建筑声环境良好。在经济发达,特别是加工业繁荣或位于交通道路两侧的农村,村民反映噪声影响较大。噪声源主要来自加工作坊的机械噪声和交通噪声。笔者分别测量了义乌新旧两户农居的室内声环境。旧农居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空斗砖墙,木门窗(已经开裂变形),距离公路15m远,测得室内夜间交通噪声在60dB以上。新农居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1~3层为生产手套的手工作坊,上部2层户主自住。当机器开动时,室内噪声高达90dB以上,顶层有明显摇晃感。

3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的认知和意愿表达

3.1对新型建筑材料的认知

国家在2000年提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并逐渐从大中城市转向农村。对这一政策,53%的被访村民表示没有听说过,并对禁用政策很不理解;41%的村民听说过一点,但不是很了解。除少数泥瓦匠和包工头外,其他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认识很少。杭州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快,周边农村受城市影响显著,村民对国家政策和新型建筑材料的了解明显多于其他地区。新政策、新材料、新信息在城乡传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目前,不少村民在建房时仍习惯用粘土实心砖。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认知滞后。新型建筑材料在农村住宅建设中所占份额很少(表3),并呈现明显区域性分布。农居中保温隔热材料应用很少,外墙基本没有保温隔热措施,许多建筑甚至没有做外装饰。

3.2村民对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意愿表达

当问及新建住房是否愿意选用新型建筑材料时,32%的村民表示支持。当前,多孔砖已渐渐为村民所接受;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内隔墙材料,其轻质、经济、施工便捷的特点深受村民欢迎(表3)。另外,49%的村民会考虑选择新型建筑材料;19%则完全不愿意接受(主要是老人及文化程度较低的村民),他们认为传统材料经济耐用,没必要尝试新材料。在新型建筑材料的支持者中,67%以上的村民同时看重价格和性能,他们期望有高性价比的新型建筑材料。如果选用新型建筑材料能得到政府补贴,80%的村民表示乐意尝试新材料。可见,村民趋向于选择新型建筑材料,但低成本、高性能是大部分村民首当其冲考虑的因素,其次才是环保节能。

3.3村民对节能投资的意愿表达

目前,在农村大面积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绿色生态农居有一定困难。但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村民支持节能环保,愿意投资建设绿色节能型房屋。其中79%以上村民表示愿意为选用新型建筑材料而多花一些投资。

4建议

通过各种媒介、样板房示范等形式,由点到面宣传、推广“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型绿色生态农居及新型建筑材料,开阔村民视野,改变以往建房就要建高楼大厦的旧观念,提倡多形式的农村住房建设建造方案。按照村镇规划需要重新拆迁的,统一进行设计建造;不适宜拆迁的,根据房屋及家庭的具体情况对既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嘉兴建林村旧农居利用部分原有建筑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进行绿色生态农居改造,充分考虑内部功能及室内物理环境,总投资不超过8万元(图1g-i)。国家已陆续出台了一些农村住宅建设规范和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手册图集等。通过构建专业化、标准化的农村住宅建筑标准体系,指导农居设计和施工,并逐渐建立农村住宅设计建造审批制度。引入专业建筑师和工程师指导农村住宅设计。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尊重当地风俗,改变村民不良的居住习惯,借鉴农村住宅的成功经验,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新型建筑材料,设计功能合理、舒适健康、低成本的绿色生态农居。农村施工队是农村住宅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专业的农村施工人员,定期开展新材料、新技术的技能培训,对提高农村住宅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结语

浙江农村经济状况较好,绿色生态农居建设及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在农村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浙江省对生态农居建设、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十分重视,提出了很多激励政策。以新材料和新技术为基础的绿色生态农居是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