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2 09:56:38
导语: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结合新工科发展的大背景,分析现阶段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广泛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落实“双导师制”培养制度、以科技竞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来探寻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管理;人才协同培养
2017年,随着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的有序推进,标志着新工科建设正式“开工”。新工科建设明确了工程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由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给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等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保证各建设工程尤其是大型项目的工程质量,社会对工程管理相关人才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的特点。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满足服务行业企业需要,加快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方面已初步成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和教育方法,但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看,由于人们认识程度存在偏差,经济条件发展不平衡,学校软硬件资源的约束性,企业合作的局限性等,使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形成了学科平台课程的模式,基本形成了包含“基础平台+专业平台+个性化平台+实践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通过平台课程设置的模式打破了传统零散无规律的课程局面,但也凸显出一些有待进一步优化其他问题,比如不同平台开设的课程之间往往存在重复,部分内容在各个课程中反复出现;课程平台分类没有抓住专业特色,专业课程核心主线不明确;各个平台的学时设置比例分配不合理,实践学时过少等。1.2实践环节缺乏有力保障。许多学校在工程管理专业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但缺少完整的实践育人体系与有效的监督管理,校外实践更多流于形式。比如,实践环节各科目之间没有标准化体系,导致各实践环节无法有效整合;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缺乏实践过程的有效监督与考核,经常出现“教师管理走形式,学生实习走过场”的不良局面。此外,校外实践由于缺乏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无法有效开展,时常出现“企业招聘实习生而不得,学生找实习缺资源”的窘境。1.3专业教师队伍不健全。工程管理专业要求专业人才既要懂工程技术,又要具备管理素养,所以对于专业教师也有特殊的要求。很多本科院校也意识到邀请更多有工程实践的相关专家或技术骨干来参与一线教学,但是目前很多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而外聘教师经常出现讲完课就离校或者经常变动的现象,严重缺乏有效性和稳定性。1.4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新工科建设明确要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然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创新成果少、成效差。比如,很多高校缺乏常态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使很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应赛化”“公式化”等现象;还有就是很多教师因为自身的科研压力、教学任务以及配套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缺乏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很多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不高,他们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不是对科研具有强烈且持续的兴趣,多是出于功利性或从众心理,导致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直接放弃。
2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伴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开放化、建筑行业发展规范化,尤其是新工科建设的有效推进,给优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因此,有必要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认清现状,分析成因,为改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2.1优化整合课程体系,探索新工科工程管理人才协同培养方案。紧扣新工科育人思维,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分析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内涵,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同时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其次,在新工科工程管理人才协同培养中,校内课程安排和优化整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程管理原有的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基础上优化整合现有课程。通过课程优化整合,既简化部分课程设置,又能增加核心课程的学时数,有助于学生对核心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再次,适度增加适应于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的相关课程,如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施工索赔、国际工程招投标与合同谈判、国际工程融资、InternationalBusinessEnglish等。最后,广泛邀请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专家开展讲座教学及交流。2.2搭建校企、校行联合培养平台,全面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新工科工程管理人才协同培养,必须注重提升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校企、校行深度合作搭建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应注重结合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通过“3+1”模式,其中,3年以在校理论学习为主,剩余1年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的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培养来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进而使学生密切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参与整个工程生命周期(包括土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环节)来有效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同时,配合校企联合培养以及企业对接国外实习(例如参与一些大型国企的海外项目)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外向的性格与吃苦耐劳的品质,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沟通表达能力与国际化视野。三是强化过程监督,通过建立一系列实习制度,加大学生整个实践过程中的考核力度,加强指导教师的考核,力争构建全方位的监督评价体系。2.3落实“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校内校外考评体系。在对工程管理创新人才班学生培养阶段,将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倡导“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认真落实“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校内,选取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教师,具有本专业1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在校外,聘请一些企业内部工程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懂教学或人才培养规律的专家和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通过“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协同育人顺利实施。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内外都能科学、合理、有效学习,必须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通过建立包括学生的专业实践成果的数量统计、书面总结(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专业汇报和答辩、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等内容的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来加强对学生的考核监督。2.4广泛开展工程调研以及科技文化竞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科学训练、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可以极大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创造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科学训练。比如,可以在大二、大三期间给学生做创新实践报告,举办讲座、科技展、工程调研等活动,通过严谨的科学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掌握创新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利用广联达算量大赛、BIM大赛、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等多种科技竞赛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通过竞赛活动与深入交流学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并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最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此外,还要动员高校全方位的力量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最终在高校营造一种全员育人、全员有效参与的科技文化氛围。比如,可以考虑积极动员高校关工委教师参与科技文化竞赛活动中来。关工委老同志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更容易与大学生产生亲和力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参加科技活动的自信心;同时,关工委老同志思想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生活阅历丰富,治学态度严谨规范,可通过直接参与科技竞赛的指导工作或担任科技文化竞赛的评委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新经济的发展对工程人才目标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对传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挑战,新工科正是面向新经济工程人才需求而提出的新的工程教育解决方案。因此,高校应紧密结合新工科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全方位要求,通过制订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积极深入的校企校行合作开展全方位教学,有效利用资源搭建结构合理、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以及全员参与的科技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以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2]韩文,于盛睿,徐晗.地方高校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特色定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
[3]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4]倪国栋,王文顺,赵利.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8(11).
[5]王海军,刘玉琳,余维田.模块化嵌入的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软科学,2019(1).
[6]吴春林,田琼,秦中峰.“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9(1).
作者:叶中俊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 上一篇: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视觉传达分析
- 下一篇: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析
精品范文
10工程项目施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