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时间:2022-02-01 10:41:51
导语: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工程管理专业方面《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作为专业核心课,其教学宗旨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基本掌握工程相关的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检测方法,为学生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探查实际教学存在问题,细致分析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基于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普通地方高校教育现存问题,以及新阶段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的特点对该课程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以期满足时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教学改革
《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相关专业技能的基础,为学生毕业参加工作提供有力的知识储备,这也是地方高校顺应国家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该课程教学体系中的课程内容、教学实验、手段方式等方面都与国家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于是该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课程能力培养定位
(一)专业能力定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事一线基础工作的能力,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具备掌握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能力,具备收集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资料的能力,体现在对信息的管理、分配、存储等方面的能力,并能熟练掌握国家、行业对工程建设相关工作的规范和流程[1]。(二)实践能力要求。面临一线施工生产,因此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工作;能敏捷地找出关键问题,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问题的能力。(三)职业道德要求。工作上细心、耐心;对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奉献作风;对国家、行业等规范、标准的实施进行准确把握,把充分体现质量为核心、安全为首任作为自己工作首要任务。
二、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手段和考核方法老套。从时下教学来看,绝大多数的教师在上课时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了解问题,掌握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的,整堂课程都是在“填鸭式”的教学中完成。在学习知识的进程中,学生在学习知识受到干燥无味的教学模式的困惑,难以接受知识的学习,以至于学生出勤率低,学习激情下降。从实践教学内容来看,很多的理论教学内容都是在讲授过程中传播,缺乏应有的实践教学过程的学习,很多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流于表面,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企业的实践生产要求。在成绩考核方面,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闭卷考试,实践没有纳入考试范畴。考核内容全部是理论知识,没有素质拓展的思考题和分析题,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考核。(二)课程实践教学条件缺乏。根据培养大纲的要求本课程是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学习。地方高校在培养应用人才方面起步比较晚,专业学科建设体系不完善,实训、实习方面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相对滞后和有限;另一方面地方院校的建设经费相对较少,学校对学生的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至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法满足培养大纲的要求。(三)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在我国很多高校没有把《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作为专业必修课进行教学安排,主要是其他很多课程在内容上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内容,现在开设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里就包括一部分建筑安全技术方面的知识,建设法规课程也包括一部分建筑安全法规的知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也包含了一部分建筑工程质量在管理、试验等方面的知识等,但是系统地讲授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的教材相当缺乏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开设的教学内容比较模糊,层次不够清晰。开设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这门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完善学生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知识结构,把安全、质量的重视要求作为学生一身所追求的目标,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师资力量薄弱。从师资方面来说,大多数教师没有学习过相关系统知识,对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知识讲授没有形成体系结构。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建设工程中安全管理是重要任务,质量管理是建设中核心任务,因此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不可逾越的。但受到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的影响,基本上也只能口头简单传授一些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知识,很难将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地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大多教师都是“学校到学校”模式,欠缺工程施工的实际经验,以至于在上课时内容全停在书本上,学习缺乏实践教学内容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缺乏激情,达不到掌握知识的要求。(五)学生学习情绪不高。在编写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的内容基本全是停留在国家相关规范的介绍上,每一个章节都是完全独立的,互相之间的联系很少,缺失应有的上下章节的照应性,没有图片的实物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无法准确掌握相关实践知识,加之很多学习内容都是在国家规范等基础上介绍学习,因此很多课程内容给学生就造成了简单、枯燥等表现,还有就是学生认为只要考试前进行集中突击和认真勾画课程重点考试内容就能及格的,所以学生上课时都是表现为厌学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映出学生对待学习的憎恨学习的不良情绪[2]。加之教师教学手段等方法都是停留在比较老套的方式上,所以进一步加剧了学习厌学的情绪思想。
三、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深化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针对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这门课,主要体现其具有较强的综合实用上,换言之就是对国家法律、规范、行业标准综合应用的执行表现。课本在编写过程大多都只是提及相关的质量管理等检测时所需适用的规范等标准,未详细地进行法规、规范等进行解读,很多教学内容编排都是一知半解,所以,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习法律、法规等内容中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规范等方面对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及应用;所以,增强学生学习相关的原典学习,进一步加深加宽学生学习知识视野,享受不同寻常的学习体验[3]。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等规范的学习;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联系讲解,补全课本上编写中的短处,为学生全面掌握我国当下相关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同时,查阅相关国家质量管理方面的政府网站,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让学生从现在起就是要累积建筑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及时了解相关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方面的常识[4]。(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1.增强现实案例,升华学生应用能力。通过现实的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过程,通过此手段能有效地启迪、开导学生进行高效地学习,真正做到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要求。现实的工程项目作为案例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实例作为引子,把所有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链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掌握知识。通过实际在建工程作为教学案例,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目的。2.开展“讨论式”教学。在现实教学中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采取了讨论式学习模式,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结合实际安排场景,讨论依托现实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掘问题、想考问题、处理问题,以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通过团队学习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团结的合作能力。3.模拟情景教学法。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学习效果,增设了情景模拟、实验实训中心两种方式进行现实教学方法。把工程实际验收、事故现场处理、现场具体报验等实践环节的学习演练作为见习,通过见习演练进一步升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情景教学后,学生在思索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使得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很好发挥。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实例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不到枯燥,且很轻松地接受学习新鲜知识。例如,现实工程竣工交验过程,学生分别为六个角色,分别进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测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的角色扮演,在现场进行质量验收过程中,分别进行相关的专业方面的质量检测和提问,最后模拟各参与单位负责人现场签字验收,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模拟现实情景教学,能较大地为学生创造有力的教学环境条件,增强学生在今后工作的突发力和创造能力。(三)增强课程实践教学。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准确的说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了解,必须有效地组织学生深入到施工单位去,对一线建筑工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实地采访,通过实地采访和调研,完成一篇关于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相关的论文等并作为期末考核主要依据。经过实地的学习,学生能真实感觉到工程实际中安全、质量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生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调研学习过程,学生安全知识、安全能力等方面得到空前的提高。如在该课程中,会现场讲授安全带和安全帽的如何佩戴,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以及讲授相关结构中安全注意事项方面的知识,对其检查方式等实用技能培养,充分体现当前对应用能力培养要求,实践加理论的教学过程的相结合,进一步彰显应用能力培养与企业对一线人才要求的“完美联接”。(四)加强师资的多元化建设。为适应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经验;然而,高校教师在引进时都是普遍的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学校到学校”的样式,很多硕士或博士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都是些理论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多都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所以要求教师深入一线行学习和操作,参与实践增强、丰富工程经验,教师在上课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有为了加强教师的知识水平,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结构的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加强学生们了解国家当下建筑相关安全、质量方面的管理知识。加强“双师型”构建,即讲师加工程师的构建,有利于丰富教师师资资源的建设,也利于完善工程专业的学生对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五)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改变以往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划定多项考核内容,完善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体系。一重视过程锻炼、学习方式,体现在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考核,如团队的合作能力、情景试练考核、调研学习报告的撰写等考核,真正做到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二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联系的考评评价思路。同学互评的依据是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的评价,有效地锻炼了同学们注意知识的应用和掌握。三阶段性审核和期末考核相联合的机动模式。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技术、安全事故处理等内容结束后,进行阶段性的考核,掌握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具体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安排和调整。四加大力度对学习的过程的考核。着重过程考核方式,例如在团队工作、情景演练、课程调查报告等多种考核样式,过程性考核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有效组成部分,以这种方式真正做到施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以考促学”优越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后,以期学生能够对我国现有建筑工程规范等熟记于心,加之技能的掌握之后,为以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应用人才培养的有力证明。地方院校其承担的任务就为地方输送人才,保持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城镇化建设输送一线建设的工程师,所以,应用实践能力是最终目标;通过实例教学,彰显学生能力培养,把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落脚点,创造出顺应时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新方法。通过一系列化的学习程序,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为建筑行业输送一线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范晓.《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工程技术,2016,(09).
[2]蔡云梅,张艳林.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的高职学生厌学分析和教学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78,182.
[3]李建,许晓瑞,代凌辉.黄河水院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65-67.
[4]侯黎黎,张亚坤.高职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3):65-67.
作者:吴广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上一篇: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诊断及对策
- 下一篇:三坐标测量机实验设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