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学生工程意识培养
时间:2022-11-21 10:43:23
导语:建筑施工中学生工程意识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1世纪,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施工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材料和技术。对此,建筑施工教学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所谓工程意识,是指学生对建筑施工具体措施的认识和对施工环境的熟悉,以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养。在建筑施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更加开放的建筑施工思维方式。本文探索建筑施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策略。
一、拓宽实践选择,通过向建筑工
人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学生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而外出实践的次数和经验都远远不够,这就导致学生对建筑施工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乏实践的经验,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帮助也十分有限,这就要求学生拓宽实践选择,向建筑工地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一些在建筑施工当中常见的问题。为此,学校应联系当地的实习单位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跟从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在师傅的教导当中得到验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一般的住宅建筑当中,窗户的高度都有一个普遍认定的高度即1.5米,然后再加上窗台其本身的高度0.9米,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还知道窗台距离楼面还有2.4米的高度。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建筑工人还留有一定的空余高度作为结构上的用处,这个预留高度一般是0.4米到0.5米,对于这个高度很多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都会忽略掉,这造成日后的施工操作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困难。又如,建筑施工的老师傅为了保证窗户的刚度,一般会在过高的窗户上设置一定的横梁或者是拼樘。除此之外,在窗户台的高度低于0.8米的时候,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建筑工人的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习到的,学生只有虚心地请教建筑工地上的老师傅和老工人,才能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慢慢融合,逐渐培养工程意识,全面提高实践能力。
二、深化理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建筑施工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践来帮助学生理解施工组织方案,通过对比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最终施工方案获选的原因。此外,对于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也需要在方案中和学生进行详细分析,以使学生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树立正确的建筑施工安全观念。例如,某建筑公司施行一个施工任务,工程保修期为正常使用条件之下的建筑施工最低保修期,在经过若干年的使用之后,发现屋面发生大面积的漏水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住户向相关的责任物业公司反映,经证实,是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使用的防水材料出现了问题,但是在当时施工时,项目经理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向相关负责的监理工程师反映,因此导致了状况的发生。此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提问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屋面防水的保修期以及防水漏水时保修期的计算。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案例下会展开深入的思考,其正确想法应该是想到屋面防水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是五年,而在屋面防水漏水的情况之下,显然已经过了保修期限,但是作为施工方,仍然需要对漏水现象负责,因为这种现象并不是自然材料产生的问题,而是因为施工单位在材料的选取上没有使用符合保修期限的材料,因此才造成了施工上的隐患。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帮助学生总结出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因素,分别是五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而在实践过程当中,仍然需要学生主动到工地上工作实习,其目的是将课本当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也将实际中的建筑用地的情况与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课本上的配筋率和钢筋的布设,就可以根据现实当中的布设方式互补,以此来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为了深化理论教学,教师也可以换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可以把工地上具体的施工过程通过图片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来理解工程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专业设计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三、用案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工程意识
在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应从课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帮助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建筑施工案例,让学生改变固化的思维方式,转入到实践学习当中。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的案例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并且提出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答过程。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释放,还可以使得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准备案例和解答方面,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讲述具体的案例解决过程。某综合楼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结构,在地上有十层,在浇筑完毕之后不久发现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了一些微小的裂缝,裂缝的走向也是没有规律的,相互交错在一起。经过专家分析发现,这是在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阶段出现了失误,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快速地蒸发,体积也随着进行收缩,在内部湿度变化很小而形成了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在这个案例当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然后在问题当中提出让学生自己思考预防这种情况发生的措施。学生会根据这种现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文献和网络手段来寻找相关案例。而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预防措施。第一种是调整混凝土水泥的用量,在混凝土水泥的用量当中,水灰和砂率的配比不能够太大,一般的高强混凝土的用水量低,水灰比一般小于0135;对80mpa的混凝土,水灰比小于0130;对100mpa的混凝土,水灰比小于0126;更高强度时水灰比取0122左右。砂率可为013甚至更低。但过低砂率会影响工作度,所以一般可取013-0135,尤其是泵送时不宜取较低砂率。水灰比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水灰比:W/C=αa×fce/(fcu,o+αa×αb×fce)αa,αb为回归系数采用碎石时αa=0.46,αb=0.07采用卵石时αa=0.48,αb=0.33。fce=γc×fce.gγc为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第二种方式预防是从防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加强对于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且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来适当地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加强混凝土最主要是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是建筑施工当中非常需要注重的一点,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案例转变教学方式模拟了实际的施工环境,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快速地掌握大致的施工方式,有利于学生施工基础知识的巩固。四、采用比较分析法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比较分析法由于其实用性、客观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方案和方法当中。而要解决施工工程当中的难题,可以采用小同的方式解决。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判断不同施工方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不同的施工方式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合理甄别施工方式的优缺点,才能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有自己的想法,也使得施工更加合理,成本更加低。为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模式,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任务的几种施工方式,然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甄别。例如目前的主流施工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依次施工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没有连续的工作面,工程队工作的时候有很多间隙时间,劳动资源等没有做到均衡使用。二是平行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可以使用工作面来进行连续作业,工期也大大缩短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工作队无法长时间施工,人力和资源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调配使用。这也加深了专业化施工的难度。资源和成本也会大大增加,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劳动力和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流水施工方式。其特点是达到了非常高的施工面使用率,工期大大地缩短了,是三种施工方案当中最短的一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这三种施工方式进行筛选,为了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加入实际的案例来让学生分析应该使用哪种施工方案,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计算出各种施工方案模拟施工的施工日期和成本等,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总之,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在建筑施工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传统教学模式向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生对于建筑工程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是将实践知识和理论相互结合,将实践的经验融入理论基础当中,以对于建筑工程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资料的准备当中,不断地更新教学案例,教师之间互相讨论教学经验,紧跟当下的建筑工艺潮流,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过程不脱节,提升学生的建筑施工工程意识。
作者:梁媚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 下一篇:塑料排水检查井在建筑施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