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设计教学革新

时间:2022-07-21 09:31:27

导语:谈建筑设计教学革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建筑设计教学革新

建筑类型颇多,功能各不相同,其涉及到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实体及其构成的空间两个方面。《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内容是解决各种建筑物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因此该课程一直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认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多数同学对此课程十分重视也很感兴趣,但是对知识的理解不深,缺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我们感到课程本身还有不足之处,课程架构不是十分完善,具体表现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建筑学低年级的学生,一些新的建筑设计理论由于本身的内容特点,不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而高年级又没有相关的课程,所以只能简单讲述,学生理解不深。从各年级的设计课任课教师反应来看,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建筑设计原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不断创新。以下结合我校改革的情况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培养计划的指导下,大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大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培养综合能力,注重激发创新意识,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满足教学要求,完善新的教学大纲,为相关的建筑理论提供支持。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1.结合新的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下,新的培养方案提出建筑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建筑学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将来应能顺利走向建筑师岗位。建筑设计原理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需要根据新的培养计划,与时俱进地完善教学。我校原有课程是整合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和《工业建筑设计原理》三方面的内容而成的。同时,结合了场地设计和人体工程与建筑环境行为学两个专题。课程的内容基本符合建筑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但是场地设计这个专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和理解都有较大的困难,只能用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不是很适合在此年级学习。人体工程与建筑环境行为学的内容在随后的《环境行为心理学》课中也有所涉及,在课中讲解略显重复。因此结合新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有所调整,将原有的《建筑设计原理》调整为《建筑设计原理(1)》和《建筑设计原理(2)》,学时由原有的48学时增加到两门各32学时,共64学时。开设的时间为第三学期和第五学期,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建筑设计原理(1)》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内容着眼于基础,重点分析建筑设计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建筑设计中去。《建筑设计原理(2)》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基础选修,其课程内容着眼于提高,针对高年级同学在设计中遇到理论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建筑设计的方法和理论,补充必要的设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表1)。这样将课程体系调整以后,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学上有所侧重,能够较好的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有的放矢,经过一段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2.结合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

《建筑设计原理(1)》和《建筑设计原理(2)》课程的内容有所发展。首先,课程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和特点。这两门课是理论课,容易生涩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这就要求课程内容与学生所需紧密相联。对于《建筑设计原理(1)》所开设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刚开始接触建筑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还处以朦胧状态,而此时所开的《建筑设计原理(1)》课程也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建筑流线、单一空间和空间组合等方面,因此《建筑设计原理(1)》的课程内容着眼于建筑的空间设计,强调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基本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学要求。《建筑设计原理(2)》所开设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两年的建筑设计课,有了基本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因此《建筑设计原理(2)》的课程内容重点放在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通过场地设计、防火设计和设计方法论等几个专题,充实学生的设计理论。其次,课程内容安排上符合新版的培养计划要求。新的培养计划指出建筑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建筑学的学生在毕业后有能力成为建筑师。而我国现行的建筑师执业制度的考核,无疑成为衡量建筑师能力的一个标准。因此两门课的内容要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做一定的理论铺垫。从现有的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来看,主要考核九门科目。包括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知识、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与业务管理、建筑方案设计作图、建筑场地设计作图、建筑技术作图等,这些考试科目中的很多内容,在现有的教学安排中没有完全涉及到。《建筑设计原理(2)》课中场地设计内容的安排就是弥补了这方面的部分不足。

3.理论联系实践,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建筑设计原理类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课堂传授的知识应能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课程与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安排上改变了原有理论课单一的课上讲授模式,把实践调研写入了课程内容,结合建筑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调研一座竣工建筑的单体,从环境、空间、造型处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调研,通过选题、调研和讨论答辩的环节,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其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阶段性教学,安排相关作业。比如,在讲授建筑辅助空间卫生间的设计后,布置调研学校的公共卫生间。同学们在亲自调研后,对类似平时经常使用却往往被初学设计者忽略的地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学学习内容的特点,课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图片辅以说明,我们十分重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最早的投影幻灯片到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丰富教学手段,并且内容每年均有不断的更新和增加,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基础理论课的自身特点,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述理论知识,我们打破单一教学形式,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通过课上讲授与讨论,启发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一些原理和规律。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了教学相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考试在覆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多方位、多层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加大分析题目的比重,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加强对学生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检测。同时结合新的大纲要求,加强对平时学习的考核,调整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比例,使学生更注意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注重最后的考试,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三、结语

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教育。作为建筑学设计的理论课,建筑设计原理的改革发展方向应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紧密围绕课程的实践性,为建筑设计的课程实践做好理论铺垫,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建筑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