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时间:2022-10-09 09:31:29

导语: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措施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各个城市在以往一段时间当中取得的发展基本上是都是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作为代价,在此基础之上会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近些年以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逐渐将环境保护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之上,力争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之上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城市当中施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力度逐渐提升,环保领域当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情况之下,环境的整体性质量自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我国范围之内某些地区当中呈现出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显得较为严重,生态恶化问题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情况之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情况之下,针对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城市当中呈现出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针对渭南市园区建设以及环境保护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展开分析

依据现阶段渭南市各个园区建设实际情况,仍然存在下文中提及到的这样的问题:一些园区建设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没有施行整体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工作正式开展之后针对有可能形成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并得到相应的评估结果,并在此基础之上找寻出来预防抑或是降低环境负面影响的措施,从而也就可以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使得园区建设整体性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及战略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某些园区没有依据整体性规划方案当中提出的要求展开建设和管理工作,随意的开展各项调整工作,将经济效益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作为依据,某些园区进驻的一些企业的性质难以满足整体性规划方案当中提出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会对后续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施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难以使得园区范围之内的环境保护工作统一起来;园区建设内容在发生调整之后,再也没有施行环境影响评价说明,从而也就会对渭南市园区范围之内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入驻企业门槛较为低下,某些和小作坊较为相似的企业进驻到园区当中,抑或是进驻到园区当中的负荷规划要求的企业没有施行有效性比较强的污染处理措施,与此同时也没有施行“三同时”机制,从而也就会对园区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没有在园区范围之内开展应有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工作。现阶段渭南市当中的各个园区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园区道路建设以及供水系统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想要使得进驻到园区当中各个生产企业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自然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也会使得各个园区的实际运行速度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园区范围之内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构建起来的情况之下,大多数企业本身承担的污水处理任务显得较为繁重,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会衍生出来一定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没有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园区当中应当开展环评工作;针对进驻到园区当中的企业应当严格的施行把关措施,如果企业当中使用到的污染物质处理设施设备难以满足现行规程中提出的要求的话,那么不管项目有多大的规模,都是不应当规划到园区建设范畴当中,更不要说一些难以满足产业政策和行业清洁标准的企业了。园区范围之内基础性设施建设工作的力度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就好像是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道以及集中供热等等。在可以对硬件环境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的基础上,才可以使得更多的企业有进驻到园区范围之内的兴趣,并促使渭南市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2.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人类社会面临着两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发展和环保,就好像是恩格斯提及到的一样“以往每一次针对自然界的胜利都不值得庆祝,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做出了报复。”在地球的整体平衡难以得到保证的其概况之下,自然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演变为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掉的一个问题,怎样才可以使得城市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优化调整,成为了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作者:苌江 赵智博 单位:渭南市临渭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参考文献

[1]谢大伟,龚新蜀.完善我国城市水源地保护财税政策的思考——探析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02):100-102.

[2]郭伟伟.关于城市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A].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2011:3.

[3]汪亮,黄万金.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6):71-74.